破局 多管齐下合力支撑
应对严峻的形势,全省蔗糖产业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奋力走出“寒冬”?这是当下业界深思的问题。
单产偏低,良种良法的推广没有实现全覆盖,多数蔗糖只作为原料出售,附加值低,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水平不高,这是长期以来制约我省蔗糖产业发展的瓶颈。
省工信委总经济师武俊认为,每次糖业下行周期,往往也是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宜于甘蔗生长,滇西南、滇南的热区均是我国甘蔗种植优势区域。当前,蔗糖产业只有立足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强化深加工,加大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才能赢得发展的更大空间,从而推动全省蔗糖产业逆势上扬。
在记者采访中,多位来自业界的专家认为,当前蔗糖价格联动机制不完善,对产业发展形成制约。
据了解,目前糖料由政府定价,而食糖价格则是市场调节。由于国内农业基础薄弱,种植成本不断上涨,为保护蔗农利益,糖料收购价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国内甘蔗价格比国外高出近一倍,而原料价格一般要占制糖成本的80%,在糖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政府蔗”、“市场糖”的现状更加剧了制糖企业的困境。糖企亏损,难以支撑,最终也将损害糖农的利益,影响产业发展。
“尽快建立食糖目标价格管理制度,是化解当前糖业困境和促进糖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成为业内普遍的共识。业内专家建议,以糖料种植成本为基础,设定食糖调控的目标价格,当国内糖价低于目标价格时,财政对糖农直接补贴;反之,靠市场调节,无需补贴。通过食糖目标价格管理,可以有效化解“政府蔗”与“市场糖”的矛盾,既有利于保护糖农生产积极性,又避免了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企业。
对于企业而言,当下最关心的则是扶持政策的落实。来自英茂糖业、南华糖业等多家糖企的负责人表示,在市场低迷期,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产业扶持,在上一个榨季食糖收储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2014/2015榨季收储政策能够持续跟进。
蔗糖产业作为我省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最好、覆盖面最大、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关乎全省600万蔗农的切身利益,关系全省制糖企业的生存发展。越是困难时期越是考验发展能力,如何引领蔗糖产业走出“寒冬”,让红土高原的“甜蜜事业”更甜蜜?云南的探索一直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