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又将向前迈进一大步。到明年,全省将实现乡(镇)100%通沥青(水泥)路和客运车辆,解决468.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力争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农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重点扶持15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发展……
昨日,云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针对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组织实施乡村道路畅通等10项重点工程,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扶贫工作作为政绩考核依据之一
实施意见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云南省扶贫开发工作要立足省情,深化改革,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首先,创新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机制。围绕国家滇西边境片区、乌蒙山云南片区、迪庆、滇桂黔石漠化云南片区等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省县两级实施规划的实施,建立领导小组统筹、省级领导挂片联县、省扶贫办和牵头单位协调、行业部门支持、州市负总责、县抓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
另外,要改进贫困地区考核机制。省扶贫办研究制定扶贫开发工作专项考核评价办法,每年对州(市)和片区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提供省委组织部,作为评价州(市)党政领导班子和县(市、区)委书记政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
创新扶贫开发工作还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按照国家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对每个贫困户、贫困村、贫困乡(镇)实行建档立卡,建立健全云南省扶贫信息网络平台。实行差异化扶持措施,到户项目专项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全面提高专项扶贫资金对扶贫对象的覆盖率,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同时,统筹整合新农村建设、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挂钩点以及定点挂钩扶贫的帮扶力量,制定统一的干部驻村帮扶实施办法,分期分批安排驻村工作队(组)。把识别出来的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任务、目标、要求等,具体分配落实到省、州(市)、县(市、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引导乡(镇)机关事业单位采取分片包干等方式参与定点帮扶,做到定单位、定人、定点、定责包干扶持,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扩大农村小额信贷扶贫试点
逐步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省级财政每年投入的专项扶贫资金按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全省专项扶贫资金30%的比例予以配套,州(市)、县(市、区)要逐年增加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简化资金拨付流程,项目审批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
健全金融扶贫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加大财政贴息资金投入力度,扩大扶贫贷款贴息规模,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到贫困地区发展,推动金融机构和网点向贫困乡(镇)、社区延伸。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稳步发展贫困村资金互助组织,扩大农村小额信贷扶贫试点。
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及教育部、国土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连片特困地区牵头单位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支持。拓宽对口帮扶、经济合作的空间和领域,协调争取更多对口帮扶资金。全面建立省、州(市)、县(市、区)三级定点挂钩扶贫工作制度,完善考核办法,强化帮扶责任。(记者许孟婕)
相关新闻
2013年全省贫困人口比2012年减少143万
200个社会扶贫先进集体获表彰
2013年,云南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全省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804万人下降到2013年底的661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75.4元,比2013年增长18.3%;全省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21.6%下降到2013年的17.74%,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在云南省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的过程中,教育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牵头单位,定点帮扶云南省的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教育部部属高校和企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上海市以及省级各定点挂钩扶贫单位、驻滇部队等,发挥各自优势,主动对接,不断拓宽帮扶领域、丰富帮扶形式、提升帮扶层次、加大帮扶力度,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等作出重要贡献。昨日,省委、省政府决定对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等200个社会扶贫先进集体予以表彰。
省委、省政府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为云南省扶贫开发工作作出新贡献。
到2015年,基本实现贫困地区县城通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实现乡(镇)100%通沥青(水泥)路、通客运车辆,村100%通公路、70%以上通硬化路、80%以上通客运车辆,全面完成139座溜索改桥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部村通硬化路,村庄内道路硬化率达到85%以上,实现村村通班车。
到2015年,解决468.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地区 “十二五”规划内剩余的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
到2015年,基本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任务。
到2015年,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00万户。到2020年,基本消除农村危房,全面解决贫困农户住房安全问题。
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带。到2015年,力争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农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种养业增收项目。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农产品流通渠道更畅通。
到2015年,重点扶持15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到2020年,重点扶持30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
到2015年,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到2015年,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服务网基本健全,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村有1个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逐步提高儿童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获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
到2015年,贫困地区基本建成以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主干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到2020年,贫困地区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
每个村至少确定1名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的信息员。到2015年,连片特困地区已通电的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基本解决连片特困地区内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院校的宽带接入问题。到2020年,村基本实现通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