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引起各界关注。
作为唯一由国家林业局授权开展国家公园试点的省份,云南借鉴国际理念,近年来探索出一条国家公园建设的路径,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
国家公园是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建?
“国家公园的概念,对人们来说可能既熟悉又陌生。”我国研究国家公园的权威专家、云南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杨宇明说,如今国家公园遍布全球,许多人出国旅游可能去过,但在我国大陆,国家公园还是个新鲜事。
他介绍,国家公园最早起源于美国。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经过140多年的实践,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受到世界各国推崇,成为国际主流的保护地模式。
我国自然保护体系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自然保护体系的不足之处日渐凸显: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矛盾突出,地方对建保护区积极性不高,保护区被蚕食、成为“生态孤岛”等。
“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兼顾了旅游发展、科学研究、环境教育和社区服务等功能。”云南省林业厅厅长侯新华说,以前我国大陆没有与之接轨的保护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云南开始了国家公园建设的探索。
“试点首先锁定在滇西北地区,这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生态旅游潜力巨大。”全程参与国家公园探索的云南省林业厅原副厅长郭辉军介绍,经借鉴国际先进理念,滇西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2007年6月成立了我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
云南省一边大胆试点探索,一边争取国家支持。普达措运行一年,取得良好效果。2008年6月,国家林业局发文同意将云南作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从此云南的国家公园探索步入了加快推进阶段。
国家公园建在哪?怎样建设和管理?
试点如何开展?国家林业局提出,要以具备条件的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借鉴国际先进理念,探索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和发展道路。
“现在回过头来看,依托自然保护区是必须的。”云南省林业厅副厅长万勇对记者说,“国家公园前提是具有保护价值的自然资源,而我国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最珍稀的物种资源、最宝贵的自然景观,都在自然保护区里面。”
云南借鉴国际理念和规范,编制了《国家公园 基本条件》《国家公园 建设规范》等一系列地方标准,为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操作指南。
在功能定位上,云南提出,国家公园具有保护、科研、游憩、教育和社区发展五项功能。划定严格保护区和生态保育区,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将景观优美区域划为游憩展示区,可开展游憩、科普展示、环境教育和游客服务等活动。
管理体制上,云南省林业厅成立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负责国家公园规划、管理和监督。国家公园的设立,由云南省政府审批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获得批准的国家公园,由州市政府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国家公园内的经营活动,采用“管经分离、特许经营”,提取部分门票收入反哺社区。
万勇介绍,云南省政府从旅游发展基金中,对每个建成的国家公园补助资金1000万元,省林业厅每年安排200万元支持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截至目前,云南已建成8个国家公园,分别是普达措、梅里雪山、丽江老君山、高黎贡山、大围山、南滚河、西双版纳和普洱国家公园。
试点成效显著,经验值得推广
经实践检验,云南国家公园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更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赵晓东说,云南8个国家公园扩大了保护面积76万公顷,将更多的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纳入保护范围。各个国家公园没发生森林火灾,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持完整稳定,水质、空气质量保持一级,未发现新的入侵物种。
在普达措国家公园记者看到,园内禁止外来汽车进入,游客统一乘坐环保车辆;步行栈道采用架空设计,给动物留下了迁移通道。普达措洛茸村支书茸毕说:“以前村民牵马拉游客,把草甸搞得一塌糊涂,马粪还污染了碧塔海,鱼都死了。现在不牵马了,草甸和湖泊都很好地保护起来。”
——发展了生态旅游,并使社区居民受益。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芳介绍,截至去年,国家公园已接待国内外游客216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22亿元。社区居民不再以打猎、砍树或毁林开荒为生,但通过多个渠道从国家公园受益,如导游、餐饮和生态补偿等。去年,国家公园用于社区补偿和项目扶持的直接资金投入达2668万元,4万多名社区居民从中获益。
——带动了科研活动和环境教育的开展。各个国家公园建立了相应的监测设施,组建科研队伍或委托科研机构,分别开展了高山湖泊调查、生物多样性监测、鸟类资源调查、游客对国家公园影响等科研项目。通过生态旅游和科普展示,国家公园为游客、从业人员和社区居民提供了环境教育。
——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展现了我国保护自然的良好形象。我国生态良好地区多在边疆民族地区,国家公园发展旅游时,通过民族歌舞表演等项目,使游客体验民族文化,促进了民族文化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