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昆明水科技园立足省情瞄准需求 做好云南水“文章”
2014
04/24
15:56

六大水系,37个高原湖泊,总量丰富的水资源是云南之福。山高林密,海拔悬殊,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量少的水资源是云南之忧。连续4年旱魔肆虐,滇中叫渴,水贵如油已成云南之困。污染加剧,江河受伤更是云南之殇。当水资源短缺、用水效力低、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已成困局时,云南要如何突围,走出一条水保护与水利用的新路?

2011年,昆明水科技园在昆明高新区挂牌,成为全国首家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以高新技术为依托,集结国内外知名水企,涵盖节水及水污染治理、设备制造、污水处理、中水回收利用、水体净化、水环境保护、水管理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的高新技术特色园区。

这是云南的一个创举,当与水相关的产业与科技结合,迸发出的强大生命力让人惊叹。这也是一个契机,云南省数年科研的新成果、新技术得以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运用乃至示范。水之用在于科技,水之变谋于产业,3年时间,昆明水科技园随着入驻企业的增多、科研成果和实施项目的不断产出、产业集聚效应的逐步凸显而日趋成熟。

4月3日,省委书记秦光荣在调研昆明高新区的昆明水科技园时指出,围绕水问题发展水科技产业,不仅对人类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也对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水之问 催生水科技园

昆明水科技园的诞生缘于一次不经意的询问。2010年12月,一个新加坡水企来到高新区,想看看有没有可能在这里开展一个水项目。这个插曲不经意间打开了刚到高新区履职的昆明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董保同的思路:云南是水资源大省,但滇中却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地处江河上游的云南在流域水污染治理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水科技产业发展上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全省的高新产业集聚之地,为何不将水作为突破口,发展水科技产业呢?

“科技引领、兴水强滇、以水惠民”的新思路应运而生,高新区的昆明水科技园次年在昆挂牌。作为我国首家水科技园,它的主要任务是发挥国家高新区的科技引领作用,促进水科技产业集群发展,为兴水、供水、治水提供先进技术支持、高端产品支撑和多元服务应用,以助力“兴水强滇”和高原湖泊治理。

水科技园一挂牌,便引起多方关注。云南水科技起步早,有建好水科技园的基础。因为饱受水困扰,从“十一五”开始,云南省便围绕水的保护利用开展了大量工作。“用水治水兴水都离不开现代科技,通过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在水电开发、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特别是滇池、洱海、抚仙湖等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等方面开展系统深入和持续的研究,引导和组织一批科技成果实施实业化应用示范,为云南水利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省科技厅厅长龙江说,数年科技积累,为云南的水综合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至2013年,全省已有14项水科技成果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这些成果包括水电资源开发、高原湖泊治理、水污染防治、科技抗旱等多个方面,说明云南省对科技兴水治水的重视。

有了这些积累,云南水科技产业发展似乎有了保障。但云南治水用水任务重,缺龙头企业,缺产业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水科技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尽快形成水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集群优势,为云南省生态环境建设、湖泊治理、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产业支撑?

“云南水科技企业数量不少,也不弱,缺的只是聚集效应、规模效应。”龙江说,多年的水科技发展,使云南省形成了一批水科技企业,支撑和引领了水科技产业发展。云南城投碧水源水务公司、云南昆钢水净化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太空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一枝独秀不是春,只有相关企业集聚成群,才可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思路一旦确立,水科技园的成长便有了适宜的土壤和顺畅的发展之路。围绕“水科技及环保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水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和水生态保护、水环境保护服务”3大发展领域,经过近3年的发展,水科技园慢慢聚集了致力于从事饮水安全、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湖泊污染治理、水环境生态修复的水科技企业100余家,碧水源、中环金泽、亚太环保等水科技及环保装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都在其中,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科技支撑、特色发展的格局,并在相关领域开始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水之聚 迸发强大内生力

聚集了100余家相关涉水企业的昆明高新区水科技园,不乏水科技的精彩之笔。

由原来的污染企业转变为治污企业的中环金泽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碟管式反渗透技术,对玉溪、大理、怒江等地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实施的各个项目出水水质均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水标准;云南城投碧水源水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涉及相关80多项专利,填补国内多项空白。在昆明高新技术新城产业基地建设的膜技术产业基地,实现年产60万平方米中空纤维膜和300套以上大型膜组器,填补云南的水处理技术和产品领域空白,占据云南90%以上膜生物反应器市场份额;昆明高科新城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广航天直饮水技术,水质净化与水质软化同步进行,为饮用水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云南亚太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研发出氨氮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成套设备等自主产权核心技术并产业化,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处理水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出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成功应用于云维集团每天48000吨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这是云南省目前最大的工业污水处理工程,每年可节约水资源792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约2442吨,氨氮约900吨,有效保护了珠江源流域的水体生态环境;云南银发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同轴电絮凝废水处理系统,是目前重金属废水治理行业中的前沿应用新技术,被评为2012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设备,先后应用于阳宗海含砷废水治理项目、云南乘风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废水处理系统改造等多个项目。

从水污染治理到生活用水安全,从中水回收利用到水环境和生态修复,云集于此的水企为云南水问题的解决找到了一条安全可行之路。在昆明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王键的思考里,水科技园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或翻新的定义,而是承载着昆明高新区的产业转型之变。“建设水科技园,是云南和昆明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云南在全国所处地理位置和水资源地位的需要;是昆明高新区以实际行动落实省委、省政府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

董保同也认为,水科技园不仅仅是搭建一个技术交流平台,更是产业调整的必由之路。“要把水科技园打造成云南省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型产业策源地,要为产业兴省、产业强省、产业富省作出贡献。”如今,已稳健起步的水科技园正全力做好水科技产业发展的引导、扶持和服务工作,以使产业之聚再上台阶。

水之光 亟待科技再推手

做好水科技园,核心在科技。科技是从根本上解决云南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问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望水科技园建设成为破解昆明、云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受水制约问题的科技引擎。”在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院长段昌群教授看来,水科技园应成为云南优化水资源的科技推手;云南地处多条国际国内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水资源的解决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水科技园应成为云南解决敏感水问题的科技智囊;云南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的地区之一,降雨减少和气象性干旱未来可能成为常态,缺水将长期持续影响云南省未来的发展,科技园应成为云南建立和适应全球变化条件下水方案的科技平台;在未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的重点地区,水资源短缺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最主要制约瓶颈,水科技园应成为解决云南关键区域和关键领域的水问题的科技领跑者。

与此思路相同的是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陈明的看法,水科技园成立时,水利部给出了“生逢其时”的评价。“现代水科技涵盖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先进科学技术。世界水科技市场潜力巨大,水科技产业方兴未艾。但我国的水科技产业起步慢,基础薄弱,亟须健全水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科技领域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获得一批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大水科技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陈明说。

未来的水科技园要如何发展?对此,董保同颇有思考,在他看来,随着科技产出的不断增多,推广应用的不断加大,水科技园已显后劲不够。为此,高新区一直开门纳贤,先后与国内外相关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建立了交流沟通机制。并与国内从事水科技研究最具实力的哈工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利用该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势,从建立院士工作站、先进水科技应用示范区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在政策环境、体制机制、经营模式、招商引资等方面开展合作,建设水科技创新特别社区……

水科技园正在摸索中逐步发展壮大。在园区今年推进的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中,亮点频现:云南城投碧水源水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膜技术产业基地将建成投产,云南中环金泽科技有限公司环保产业化基地项目、云南钵凯科技有限公司大型终端净水设备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马金铺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将启动……“作为全国首个水科技园,没有现成的发展模式可借鉴,没有固定的套路可走,近年来主要是打牢发展的基础,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建设水科技园是一项开拓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培育和发展水科技产业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重大任务。但其中有一点至关重要,先行一步的云南,不仅要利用水科技园做好本省的水文章,还要在全国叫响,形成示范。”董保同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