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众多中国500强企业青睐云南商机 昆明揽得66个项目(组图)
2013
09/02
14:28

企业代表进行签约。记者孟祝斌\摄

余斌

胥和平

在昆明举行的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论坛上,众多中国500强企业看好云南巨大的发展前景。在昨天举行的签约仪式上,云南与多家中国500强企业和一部分知名企业签订了109个合作项目。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德成,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驻会副会长黄海嵩、李明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王基铭,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副省长高树勋,省政协副主席罗黎辉,省企业联合会、省企业家协会会长牛绍尧出席签约仪式。

投资云南

迎来黄金机遇期

签约仪式前,高树勋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城镇建设等方面向企业家推荐投资云南新机遇。

高树勋说,近年来,云南凭借突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在逐渐成为海内外有识之士普遍看好的投资热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投资商的关注和青睐。

在国家支持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历史机遇下,云南将充分发挥云南资源、区位、生态和政策优势,继续抓好产业发展、继续巩固发展基础、继续走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继续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继续推动创新型云南建设、继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为投资云南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高树勋还表示,云南GDP已过万亿大关,标志着云南经济实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表明云南经济已经达到一个质变的临界点,意味着云南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机遇期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必将成为企业投资云南的黄金机遇期。

昆明新一轮发展

面临四大机遇

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荣在推介时说,当前更多的目光瞄准云南,聚焦昆明,昆明新一轮发展面临着四大机遇:

一是桥头堡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特别是从2010年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意味着只要企业登陆云南、项目落地昆明,就抢占了云南甚至南亚、东南亚市场的制高点。

二是滇中产业新区建设机遇。新区很大的区域布置在昆明,东区将由昆明市自主建设,这里将成为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核心区、云南跨越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云南最大的产业聚集区、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和科技创新的引领区。未来一个时期,昆明的投资需求将会剧增、合作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三是规划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发展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昆明将把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城市交通、城市管理、生态系统、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与国际标准接轨,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都市。

四是“8185产业培育提升计划”和“3015行动计划”实施机遇,力争到2015年,基本完成十大片区、十大项目和十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全面推动昆明城乡建设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

云南生态游开发

成合作亮点

昨天上午的签约合作项目共计109个,涉及高原特色农业、旅游文化、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市政建设、园区开发、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商贸、电力、化工、矿冶、轻工等20多个领域。

峰会召开期间,云南省各州市积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三胞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世纪金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江西江锂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国500强企业,以及美国SLS、奥特莱斯(中国)有限公司、法国云香集团、新加坡贝立瑞有限公司、隆基泰和实业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项目接洽活动。

最终促成云南省企业发展东南亚地区产业项目、三一重工工程机械整机及零部件再制造项目、区域性国际总部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昆明大商汇改建提升项目、保山市生态新城建设项目、临沧地热及生态资源开发项目、昆明环球广场万豪酒店项目、北控安宁水务合作项目等109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约。

66个签约项目

落户昆明

在109个集体签约项目中,昆明市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66项,占全省签约量的60.55%。投资项目涵盖农业、制造、基础设施、生物医药、现代物流、能源、环保、旅游、科技、商贸服务、金融等行业和领域。

外资来自法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内资则主要来自北京、河南、山东、浙江、江苏、湖北、广东、深圳、福建、四川等国内省市及云南省各州市。

此次昆明市的签约项目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行业分布广、质量高。项目依托昆明市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涵盖了高新技术、都市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和投资领域,其中不乏云计算、三网融合、新能源开发等高科技、高质量项目;二是投资方实力强、项目实。投资者涉及多家知名央企、跨国公司及国内行业龙头企业,迪卡侬、三一重工、双汇集团、北控水务、大唐电力、奥特莱斯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列;三是资金来源地广,投资方来自法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以及国内的大部分地区。

这批项目的签约,将有力助推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美好幸福新昆明建设增添新的动力。

专题报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作专题报告:

地方政府融资债务、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影子银行

四大风险让中国经济较为脆弱

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泛珠三角省会(首府)城市市长论坛、2013“收获金秋”投资昆明年会昨日收官。

在专题报告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分析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目前面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房地产泡沫、严重产能过剩和影子银行等四大风险。

外部环境向好

无法改善中国出口颓势

余斌分析,自国家打击自去年下半年出现的虚假贸易以来,今年5月开始,出口数据大幅下降,从前4个月的17.4%,分别下降至5月的1%、6月的负增长、7月的5.1%,且前7个月的实际出口增速也放缓了4%左右。

“这说明在中国人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影响下,中国产品竞争力明显下降。”余斌认为,即便欧美、日本地区经济缓慢复苏,但外部环境的向好也无法改善中国出口贸易面临的颓势。

同样,消费方面也不容乐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去年12月为15.2%,今年1月份降至12.3%,之后有小幅回升,但一直在13%左右徘徊,社会上对此解释为因为中央的八项规定所致。

余斌认为:“收入下降是主要原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从1季度开始大幅下降,上半年该指标同比实际增长仅6.5%,且增速同比下降;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17元,同比实际增长9.2%,较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他预测,如果下半年收入不能实现较快增长,消费仍将回落。

产能过剩

让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

在固定资产方面,中国前7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0.1%。

虽然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未出现放缓迹象,但余斌,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约80%。前7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的中坚力量(近5年平均占比超过30%)制造业投资增长17.1%,增幅比去年全年下降5.7个百分点,且明显低于近5年平均30%的增速。他分析认为,制造业投资曾经的高速增长是由于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过程中,需要大量投资;同时,劳动力成本上涨,企业出现用机器代替人的趋势等原因所致,但目前产能过剩让企业家逃离制造业。

余斌不赞成由政府拉动制造业投资,因为会给调结构和去产能带来压力。

房地产投资方面,与6月相比,7月的数据明显回升,但商品房的销售面积、销售额却持续下降。这或意味着开发商资金回收压力较大,投资难以继续扩大。

“这会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在金融风险不断积累的同时,地方融资能力下降,地方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压力,导致基础设施投资也难以维持高增长。”

建议发行中长期国债

投入“十二五”重大项目

从1978年至2011年间,中国的GDP实现了高速增长。余斌通过对目标的倒推认为,2013年到202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6.9%以上即可完成既定目标,但面临挑战。

“旧的增长惯性不容低估,新的增长动力和模式尚未形成,市场预期不稳,下行压力增长,原有和新形成的矛盾叠加,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超出以往。如果宏观调控得当,并适时启动有明显增长效应的改革和结构调整举措,则全年GDP增速仍能达到7.5%左右。”

他以“脆弱”来形容目前的中国经济。具体而言,中国面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房地产泡沫、严重产能过剩和影子银行四大风险。

房地产目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接近三分之一,如果让房地产投资继续增长,房价势必上涨,进而导致房地产泡沫。中国在这一问题上面临两难选择;就产能过剩来说,余斌认为解决它需要政治智慧;针对影子银行带来的资金空转问题,他认为应大力发展区域性中小银行。

“我建议国家发行中长期国债,以低成本筹措资金,并将其用于‘十二五’规划已经确定的重大项目。”余斌认为,宏观调控要坚守住底线,对经济短期下滑超出预期或财政金融风险出现激化的两种极端情况,应提前做好相关预案,切实推动关键领域改革。

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预测:

到2040年七成汽车或都为无人驾驶汽车

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作了题为“技术发展新趋势”的主旨演讲。他认为,由科学革命带来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是影响世界未来走势的根本原因,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在新技术革命下的产业转型问题。

胥和平认为,从科技发展的基本规律看,一项重大技术的出现及其大规模产业化推广需要二三十年的积累、沉淀,直到成熟。比如,现代电动汽车技术已经有了二三十年的积累,很多技术已经具备或初步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条件。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已经箭在弦上。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的发展、制造业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制造工艺的智能化及产品的智能化,是未来的趋势。他预测,除了新能源,未来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智能化。“到2040年前后,75%的汽车可能都是无人驾驶汽车。”

他介绍,种种迹象表明,未来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产业转型的步伐可能加快,全球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加快了这个步伐。在很多新兴技术产业领域,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已经走在前面。

“传统产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基本全部面临产能过剩问题,我们的大量企业都处在传统产业中,可能管理、品牌等方面都没有问题,但就是赚不到钱。”他以柯达为例,佐证其观点。

他认为,面对全球产业转型,中国企业应积极进取,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脱离出来,冒进和坐以待毙都不行。应培育持续的创新能力,除了科技创新外,技术成本商业化运用才是真正的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