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安宁市禄脿坝子里春风轻拂、暖阳高照。一大早,璩华娟就来到葡萄园里,检查早熟葡萄的生长情况。她一边检查大棚一边说,这几年葡萄价格比较稳定,种葡萄最终过上了好日子。
璩华娟是安宁市禄脿街道艾家营村的村民。在艾家营村609户村民中,从事鲜食葡萄种植的有481户。村里鲜食葡萄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是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与之相关的是,当地群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21080元。种植葡萄,让当地群众过上了“甜蜜生活”。
外出取经谋发展
艾家营村西面与楚雄州禄丰市土官镇接壤,南面与玉溪市易门县六街街道毗邻,平均海拔1845米,年平均气温17.4℃,年降水量900毫米,农作物种植环境优良,一直是安宁市的农业发展重点区域。
璩华娟记得,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艾家营村就有农户开始栽种葡萄。那时,全村葡萄种植面积不足100亩,葡萄品种单一,未形成规模,销售市场趋于空白。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乘着“滇中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东风”,艾家营村全面提升辖区农耕路面、排灌沟渠等基础农业设施,水稻、小麦是那个时期的主要作物。
种粮食是主流,但是也只够自用。为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村里多次组织到石林、弥勒、沾益等葡萄主产地考察学习。
“从选种到试种,再从试种到推广,最终确定了适合本地种植的葡萄品种。”2005年,在钱有华等党员种植户带领下,艾家营的葡萄种植初具规模,村里启动了鲜食葡萄引种示范栽培“三年计划”,开始推广“克瑞森”晚熟葡萄的“避雨栽培”和“康能无核”葡萄温棚栽培,不断提高鲜食葡萄品质和产值。
现在已是艾家营村党委书记的钱有华介绍,这些年来,艾家营村党委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完成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解决了2000余亩连片农田地块高差大、灌溉不均难题,为壮大特色产业打下了基础。
八成葡萄销往全国
在璩华娟家的葡萄园周围,葡萄大棚一个接着一个。这里的葡萄涵盖了早、中、晚熟3个品系,20个品种的鲜食葡萄共有2000亩。
早熟品种有早黑蜜、夏黑;中熟品种有维娜莎、康能无核、赫姆诺德、香悦、巨峰等;晚熟品种有克伦森无核、摩尔多瓦、晚红提、秋黑等。其中,小粒无核中熟品种维娜莎为全国范围内少有的本土优化品种,畅销全国。
2018年,艾家营村启动“鲜食葡萄提质增效工程”,使全村鲜食葡萄逐步打开精细化耕种、科学化管理、高品质产出的良好格局。钱有华说,现在艾家营村的葡萄生产种植均施用“农家肥”和100%套用环保果袋,种植生产环节实现了无公害模式,种植出的鲜食葡萄品质高、口感好,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艾家营村因此被称为昆明地区的“葡萄之乡”。
多年以来,艾家营村鲜食葡萄均通过水果商贩和鲜果企业到田间地头或驻村“保质定价”收购,20%葡萄鲜果销往云南省内市场,80%葡萄鲜果以冷链方式销往湖南、辽宁、上海、广东等地。据艾家营村委会副主任段云华介绍,去年,艾家营村委会投入300万元,启动了“保鲜+冷储+防霉”冷库项目,库容达600吨,破解了葡萄保鲜期短、运输难的难题。
统计数据显示,当地群众的葡萄种植收入达10万元以上有27户,达5万元以上有350余户。随着经济发展、村民致富,艾家营村先后被云南省委党校、云南省农村干部学院、云南省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作为现场体验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
打好“一村一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促进产业“活源造血,抱团发展”,艾家营村党委依托现有资源,在葡萄交易市场设立了艾家营乡街子。除本地从事葡萄、时鲜果蔬售卖的农户外,一批来自易门、晋宁、禄丰等地从事农特产品售卖的商贩、安宁金方商超的展销队伍也汇聚于此。
不久前,艾家营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消息让钱有华的自豪感进一步提升。看着村中那一片片葡萄园,他笑着说:“我们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通过科学化管理、品牌化打造、市场化营销、抱团式发展,不断擦亮葡萄品牌,放大葡萄经济效益,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逐步走出农旅融合、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路。”
“国务院总理李强指出,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来促进乡村振兴,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让他们积极参与改革,并更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我们艾家营村党委正在做的事情,也一定会做好。”钱有华说,现在,艾家营村群众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而且愿意付出努力,艾家营村正朝着生态美、百姓富、产业旺、文化兴的振兴之路迈进,幸福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赵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