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路在脚下 行将致远——从6个关键词看云南开发区振兴
2023
03/08
15:09

云南石化基地 邰鸿慧 摄

企业生产线 晋宁工业园区供图

本报记者 孙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云南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云南要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这条路子首先要体现在开发区,这个跨越首先要在开发区实现。

今年1月,《云南省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应运而生。《三年行动》提出,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推动开发区全面振兴。把园区经济增长“发动机”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云南开发区怎么建、如何振兴,路在何方?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关键词:目标 打造7个千亿级省级重点开发区

开发区建设是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园区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类开发区(园区)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全省经济增长、产业集聚、创新发展、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统计显示,2021年,全省各级各类园区营业收入突破2.5万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贡献税收超过1500亿元。全省营业收入超500亿元的园区达到11个,其中,昆明经开区、昆明高新区、滇池旅游度假区3个园区超2000亿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陆晓龙坦言,“全省开发区党的建设有待加强、体制机制不够顺畅、主导产业还不突出、软硬件环境不够优化。”为此,《三年行动》提出“到2025年,开发区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优化、公共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全省开发区营业收入较2021年翻一番、超千亿元开发区数量较2021年倍增、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的目标,并制定了党建质量提升、体制机制创新、主导产业提升、软硬件设施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开放水平提升和要素保障提升等7个有针对性的行动任务,明确了任务目标和责任部门。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认真抓好《三年行动》贯彻落实,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统筹抓好开发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工作,推进政策落实落地。”陆晓龙介绍,我省将聚焦重点产业打造全产业链,形成“15+7+N”全方面多层次格局,充分发挥15个国家级开发区引领作用,打造7个千亿级省级重点开发区,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的“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高”特色优势园区,加快形成新的聚集效应和增长动力,为推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努力使园区产业发展成为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关键词:创新 给予最高500万元科研经费补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谈及科技与开发区(园区)的关联性时,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革伟认为,长期以来,云南在园区经济存在创新资源聚集能力不足、主要特色产业比较优势不明显等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省开发区建设和园区经济发展。

“省科技厅高度重视开发区的创新能力建设。”何革伟说,“重点从重大科技项目、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培育科技型骨干企业等4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开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为推动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省科技厅与各高新区所在的州(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出资设立科技创新联合资金,灵活采用“揭榜制”“军令状制”等方式吸引高水平科研团队,解决开发区产业发展核心技术难题,支持高新区提升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支持开发区龙头企业牵头打造创新联合体,组织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开展协同创新。

支持开发区企业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对新认定的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给予经费支持。

支持各类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引导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设立各类研发机构,力争实现国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全省各州(市)在分配省级财政研发经费投入奖补资金时,对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并有效运行的企业适当提高奖补比例。优先支持研发经费投入数额较大的开发区建设各类省级创新平台。同时,推行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

支持开发区加快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培育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离岸孵化器、飞地科研成果育成平台和科研飞地,推动科技成果、科技型企业研发环节在外地、成果产业在云南,对开发区内建设科研飞地的单位按照实际投入的30%给予研发经费补助,最高500万元。启动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发展企业创新积分贷。支持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各类创新平台在开发区设立市场化运行的分支机构。

关键词:开放 外向型经济联动发展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对外开放的主阵地。”省商务厅副厅长寸敏介绍,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昆明、曲靖、嵩明杨林、蒙自、大理、昭阳、宣威、祥云、水富、腾冲1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带动,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1个跨境经济合作区为重点,昆明、红河2个综合保税区,瑞丽、畹町、河口、临沧、麻栗坡、孟连6个边境经济合作区以及姐告边境贸易区为支撑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平台体系,在我省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发挥了引领和带动作用。2022年,全省国家级经开区、边(跨)合区和综合保税区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965亿元,约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为开发区提升开放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如何发挥好开放平台作用,提升开放水平,争做对外开放排头兵?寸敏说,省商务厅将围绕“三个着力”精准发力——

着力提升开放型园区外贸发展水平。鼓励开放型园区用好、用足沿边优势、口岸优势、资源优势,推动贸易方式、商品结构、口岸建设、跨境运输、要素市场等转型升级。支持园区结合所在地优势产业和园区特色,积极打造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进基地特色产业发展,拓展边贸落地加工、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通过加强业务培训、政策辅导,培育一批重点外贸企业,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园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物流链。

着力打造开放型园区吸引外资主阵地。鼓励开放型园区大力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将开发区打造成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营商成本最低、政务服务最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区域,加快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鼓励开发区发挥产业集聚的平台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不断优化我省利用外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外商投资促进服务水平,充分利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西部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展会投资促进功能,支持开发区围绕重点产业链举办招商对接等投资促进活动,提升招商引资效能。

着力推动开放型园区开放合作联动发展。中老铁路开辟了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商物流新通道,我省将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大产业促进大发展。进一步发挥经开区、高新区、边(跨)合作区、综合保税区、重点产业园区等开放型园区政策优势,尽快推动出台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经开区、昆明综合保税区、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四区”联动实施方案,率先实现园区产业规划布局、产业链招商引资、产业链要素配置、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成果分享“五个协同”,推动全省开发区联动发展先行先试,通过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推动开放水平提升行动取得新成效,构建形成大通道、大物流、大贸易、大产业的联动发展格局。

关键词:融合 以绿为底,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说到云南开发区建设情况,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园区处处长魏冬如数家珍:“在全省89个开发区中,截至2022年底,百亿园区达到42个,千亿园区达到5个;累计建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9个、省级基地33个。”

据介绍,2022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全力支持全省开发区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塑烟草、有色金属产业新优势,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正在云南加速崛起,新能源电池、信创等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

“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绿色低碳改造和绿美园区建设不断推进,重大项目的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产业承载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谈到全省产业园区建设,魏冬说得最多的是“绿色”二字。

据了解,为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全省产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实施了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三年行动,完成了2022年第一批云南省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9家)的申报和认定。

实施绿美园区三年行动,印发《云南省绿美园区三年行动方案》《云南省绿美园区建设导则》《云南省绿美园区评优学优方案》《关于成立云南省绿美园区工作领导小组的方案》,组织2000余人参加培训,计划在今年一季度完成7家绿美园区创建认定工作。

为有效缓解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压力,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还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组织全省园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进行专题培训辅导,累计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49.8亿元。这些债券支持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3批97个项目建设,较去年143.8亿元实现翻番,园区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配套保障力度大幅度提升。

同时,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下达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园区项目5个,涉及绿色低碳集群项目2个,配套重大项目园区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3个。

关键词:用地 节约集约,优化土地要素配置

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不可或缺地成为开发区建设的承载平台。如何在保障开发区发展用地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石成玉一针见血地指出,近年来,全省土地开发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但开发区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总量大、边处置边产生、低效无效用地问题依然存在。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保障开发区用地的同时,从3个方面全力提升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进一步促进开发区全面振兴,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石成玉说。

一是着力盘活存量土地。持续推进《云南省加强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坚持存量土地处置与计划指标配置、成片开发方案审查、建设用地审批等相挂钩,严格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倒逼开发区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同时,研究拟制《云南省开发区土地出让和利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重点对全省开发区范围内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违法违规出让土地、违法用地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强化开发区用地管理,全面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二是优化土地要素配置。鼓励支持开发区实行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模式,积极引导工业企业根据实际需求缩短占地年期,避免因产业发展周期和用地时间不匹配造成土地低效利用。2022年,全省通过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土地20宗、869.19亩。同时,加快土地二级市场建设,上线运行云南省土地二级市场交易服务系统,促进二级市场交易规范化和便利化。推进土地预告登记转让,未完成开发投资总额25%的,允许先行签订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依法办理预告登记,促进存量土地以转让方式进入市场流通,实现盘活利用。

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纳入开发区综合考评,评价考评成果与开发区扩区、调区、升级挂钩,逐步实现“有升有退”的动态管理。完善开发区土地利用机制,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率排名靠前的开发区,在土地要素保障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对排名靠后的,将暂停除省级及以上重大项目、民生项目外的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及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坚持典型示范,推广宣传开发区节约集约利用案例,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促进开发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保障 聚焦主责主业,实现“轻装上阵”

春节刚过,到滇中新区管委会办事的很多人发现,新区管委会“瘦身”了,一些社会民生事务机构已移交属地政府部门,取而代之的是定位精准的“大部制”。

对此,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通介绍,去年以来,省委编办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州(市)对全省各类开发区管理机构设置进行了优化调整,初步构建了权责统一、机构精干、运转高效的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为我省壮大园区经济聚势赋能。

“全省89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都设置了党工委和管委会,工作机构实行合署办公。”刘通说,此举在于突出开发区在加快产业发展、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职能定位,进一步理顺开发区与所在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关系,聚焦主责主业,实现“轻装上阵”。

目前,全省各级开发区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党委领导、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模式,构建“管委会+事业单位+企业”的组织架构,健全完善开发区管理、服务、运营等各类主体,探索将开发运营等事项交由市场承担,最大限度解决以往管理机构“大包大揽”、行政化色彩过浓等问题,充分激发开发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优化机构编制配置,开发区管委会精干设置规划建设、招商合作、政务服务等6个左右的内设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刘通介绍,通过挖潜创新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用好用活行政、事业、企业等各类人力资源,实行身份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为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保障。

“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3年努力,使开发区党的领导全面加强、组织体系全面健全、干部队伍‘精气神’全面提振。”省委基层党建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卓颖宏说,全面压实州(市)、县(市、区)地方党委对开发区的领导责任,加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和发展党员工作力度,用3年时间,将各级开发区打造成“两新党建样板区”。同时,支持地方党委赋予开发区党工委中层干部任免管理权,支持开发区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