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滇中新区聚力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 始终把“双招双引”作为“一把手”工程
2020
09/10
10:57

时间拨回到5年前,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国务院批复设立的云南滇中新区(下称“新区”)“还没长大,又要变强”,怎样才能跟上全省高质量发展步伐?

新区用实际行动坚定地回答:抓发展就要抓项目,抓项目必须抓招商。

这一路径的选择,既有科学审慎的思考,更蕴含奋起直追的执着。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抓手,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让我们看看一组令人欣喜的成绩单:自2019年以来,新区共签约引进项目216个,协议投资125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行业技术领先或填补行业空白的项目23个。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截至目前,新区今年已签约引进71个项目,协议投资310亿元。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正为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回望新区走过的5年,一组组令人欣喜的数据为新区招商引资工作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为何设立仅5年就有这么多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新区?除了看好新区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角色,对未来新区成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的判断,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新区始终把“双招双引”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一手抓招商,一手抓服务,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提着篮子去选菜”

成立8个专业招商局双招双引

北京汽车、东风汽车、中国中铁等6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京东方、中国医药、江铃汽车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成功签约、落地,有力推动了新区产业转型升级。

管中窥豹,大企业、大项目纷至沓来,正是新区聚力“招大引强”的生动缩影。

好项目是稀缺资源,坐在家里是等不来的,必须主动出击。一次次的上门拜访、邀请回访,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东莞……坚持高位推动,新区形成了坚强有力的投资促进组织领导体系,而新区招商者也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企业留下了足迹。

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招引项目不仅要付出辛勤汗水,更要付出真情实感、真心实意。新区紧紧围绕“3+1”产业集群,瞄准重点招商领域,组织各部门和企业主动出击,通过“走出去”登门拜访、“请进来”对接洽谈等多种形式,加强和客商的交流合作。一次次推介,把新区的邀约发向五湖四海,也得到了一次次热烈回应。

在项目落地洽谈过程中,新区始终注重对项目经济社会效益的评价考量,并写入投资协议,逐步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评价体系,对拟引进项目的产业类型、用地规模、税收、环保等指标是否符合云南省、新区重点产业发展要求,以及对已落地项目的贡献程度做出科学评价,作为项目引进及政策兑现的重要依据,由被动的“装到篮子就是菜”变为主动“提着篮子去选菜”。

新区意识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中在一起的重要性,于是,在产业链配套招商方面先做集群后强产业成了新区招商引资的“准心”。“一个大企业带动的是上千家中小企业的成长。”新区经发部一名负责人说,为此,新区打破了过去传统的招商模式,围绕新区重点产业垂直供需链和横向协作链,重点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

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必须围绕招商精细化,创新招商方式和机制。在新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共设立8个专业招商局,其中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驻外招商局,编制八大产业“产业树”全景图,按图索骥,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以工业招商为重点,采取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资本招商、网络招商等方式,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集中力量招大引强、招强引优,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影响力大、辐射面广、与8大产业相匹配的产业项目。

这些实践和举措,旨在打造招商引资的“强磁场”。从瞄准高端化、提升项目质态,到聚力专业化、壮大招商力量,新区上下渐次掀起一轮又一轮招商攻势。

当好高效“服务员”

“店小二”式全程跟踪服务

一个地方招商引资成效好不好,关键看发展环境好不好。谈到新区的营商环境,卡达克机动车质量检验中心(云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万春说:“整个行政审批和其他协调方面都比较顺利,项目从签约到注册只用了1个多月。新区还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具体实施项目的内容和进度,在项目建设用地、汽车产业发展资金、人才引进和项目服务等方面都给予政策支持。”

赵万春的“省心”背后是新区有关部门的“操心”。在招商实践中,新区上下形成这样的共识:在招商政策趋同背景下,优质招商服务也是招商重要筹码。基于这一理念,新区逐步建立了“谁引进谁负责兑现”的办事方法,在政策兑现过程中明确由新区及直属县(市)区相关单位承担依据收集、数据核验、征求意见等工作,此举无疑增加了新区自身的工作量,但有效减轻了企业的工作量。

成功招商引资的一大关键,还在于让项目找得到地、落得了地。“让优质项目有地可落、落地即可开工,是招商引资的一大砝码。”新区经济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若在招商谈判期间,就能让企业看得到净地、选得了净地,可大大提升企业信心,推动项目顺利签约。

从这一角度出发,新区各部门及直管县(市)区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按照提前梳理拟落地项目用地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快园区土地收储工作;提前实施和完善好水、电、气、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开展园区整体环评、水保、地勘等前期基础工作等“3个提前”,做好项目落地保障工作。

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一把手”曾多次承诺,企业入驻后,新区将当好高效“服务员”,主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让企业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务,让来投资兴业的每位客商都充分感受到“只找一个人、办好一切手续”的“保姆式”贴心服务。

为助力新区招好商、招大商,新区还对重点项目配置专人采取“店小二”式全程跟踪服务,针对重点项目落地协调推进工作,坚持每月一次会议研究、每周一次协调推进,为重点项目落户新区做好服务。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做到首办负责、专人跟踪、及时协调,力促项目“快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新区经济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建立了“企业投资意向分析研究—精准对接—选址谈判—决策签约—审批服务—落地建设—投产达效”的联动招商引资服务协调推进机制,这一机制为招商项目提供了全周期保障。在招商前期,专班人员就已介入,提供规划咨询、土地利用政策解读等,推动实现招商需求与土地要素精准匹配;在招商中、后期,专班人员则密切跟踪项目进展,提前开展意向地块要素保障工作,协调审批。

一系列举措,极大地鼓舞了新区干部队伍的士气,坚定了投资者信心。

招商引资的“后效应”

精准对接促成签约落地

不仅要招进来,更要“留得住、能发展、有钱赚”,招商引资的“后效应”更为重要。

2017年10月,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新区管委会签约;2018年3月,项目动工,10月主体工程完工;2019年5月,首款产品下线,进入量产阶段。

项目签约5个月便入场开建,彰显出新区为项目建设提供最优质、最高效的服务和保障的实际行动。

项目来了,政府的事就完了?当然不是!

5年来,新区持续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通过全面推行企业开办、注销“一窗通”和电子营业执照自助打印服务,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不断提高企业开办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水平,确保企业设立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企业开办最快2天营业,确保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

为解决“引进来”却“落不下”“留不住”的问题,新区定期、不定期召开项目会办会。针对现阶段已签约未落地、已开工进展慢、已完工未投产等项目,分批组织新区各有关职能部门、属地政府以及电力、水务公司等单位召开集中项目会办会,逐个梳理项目存在的问题,按单位职能提出解决方案,明确解决时限,形成会议纪要报新区管委会备案。

对推进缓慢项目实行“预警通知制度”,对长期整改不到位项目制定《云南滇中新区推进缓慢招商引资项目集中清退活动工作方案》,启动退出程序。

抓项目运行监管。新区充分运用360度全景项目管理系统,及时更新项目建设信息,对重点项目进行全程监控、全面把握,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反馈并协调解决,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

新目标,新任务,新征程。新区上下正以担当作为的意识、克难争先的锐气、科学务实的态度、创新争优的追求,在招大引强道路上,足音铿锵,大步前行。

记者李思娴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