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日前,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印发的《昆明市各类开发区优化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原则上一律予以保留;国家部委批准设立的开发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统一归口管理;省级开发区,按照优化提升标准,全市保留10个省级开发区,整合4个省级开发区,即云南花卉示范园区、云南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安宁温泉旅游度假区、石林旅游度假区。同期,昆明市人民政府还印发了《昆明市关于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这一系列迹象表明,昆明工业园区正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路径已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发展方向,相融并进。
抓住园区发展“牛鼻子”
园区强则工业强,工业强则昆明强。昆明发展的关键在工业,而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密切相关。自1992年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以下简称“园区”)设立以来,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昆明市园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现已初步形成以5个国家级、10个省级园区组成的产业园区建设体系。园区经济已经成为昆明提高工业化水平的切入点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因此,抓好各类园区就牵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园区按性质不同,可分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特色工业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技术示范区、工业园、科学园等。按空间区位不同,可分为市区型、近郊型、远郊型和独立型四种。按功能不同,可分为纯工业区、产业社区和综合性新城三种模式。作为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园区是国家(地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工具。
昆明市园区建设的发展历程可分四个阶段,即第一是创建起步探索阶段(1992年至2000年);第二是稳步发展阶段(2001年至2007年);第三是跨越式发展阶段(2008年至2018年);第四是“三化”融合提升阶段(2019年至今)。
截至2019年,昆明市以工业为主的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共16个,规划面积1227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开发区3个、省级工业园区12个、其他园区1个。昆明市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12.2亿元;云南省5个千亿园区中昆明市占4个、32家百亿园区中昆明市占8家。可以说,园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聚集的平台,项目建设的载体,是推动昆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引擎和增长极。
推进 “三化一枢纽”
近30年的园区发展,如今,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的大变革之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数字转型成为产业变革的主旋律。在这场调整变革中,以园区为平台的工业经济,其产业运行体系正发生根本性变革,资源配置、创新协作、生产组织、商业运营等方式正不断加快转变,全球经济正迈入体系重构、动力变革、范式迁移的新阶段。为此,昆明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深化各类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制度创新,推动园区深化改革、优化提升、产业集聚、高质量发展。
除本文开篇所提及的4个园区进行优化外,昆明市现已着手提升园区产业发展的承载力,确定各园区产业定位,原则上国家级开发区按照两个主导产业、两个辅助产业“2+2”模式,省级工业园区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两个辅助产业“1+2”模式,进行产业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空心化、低端化竞争,促进区域协作和产业集聚。
还需要进一步看到的是,如今,经济园区化的经济形态正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变,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成为世界各国获取未来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创新的日益活跃,以数字生活、在线政府、智能工业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经济将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昆明市强化顶层设计,建“数字昆明”领导小组办公室、出系列“数字昆明”规划、造数字经济聚焦区、推数字经济应用等
根据“数字云南”发展规划,昆明按照“三化一枢纽”(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及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数字枢纽)总体布局,立足当前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及昆明本地资源和基础条件,全力建设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充分链接和调动创新要素在园区汇聚,以技术融合创新、行业应用示范为抓手,带动园区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产业聚集发展、应用创新活跃、示范作用显著的云南数字经济总部基地。
可以说,在融合发展趋势下,昆明正以工业制造为原动力,以互联网为新动能,不断推动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大数据+”等在制造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生产线,努力构建“两型三化”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相融并进,促进昆明市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迈出新步伐。
(廖兴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