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省政府发布《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 “1主4副”建设现代化门户城市群
2020
08/28
08:45

本报讯(记者 朱丹) 日前,省政府印发《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家重点培育的19个城市群之一的滇中城市群初露真容。

滇中城市群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是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7个县(市),共49个县(市、区),国土面积11.14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住人口212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02万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8.3%、44.1%、61.6%。本次出台《规划》目标期为2035年,近期至2025年,是未来一个时期推进滇中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对滇中城市群作出了科学定位。《规划》分九章,完整阐述了滇中城市群的规划背景、总体要求,从构建适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格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共建生态美丽宜居环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等6个方面对滇中城市未来发展开出全方位“处方”。

《规划》提出,滇中城市群的总体定位是发挥区位优势,引领云南现代化建设,构筑生态文明建设新支撑,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新发展,构建改革开放新格局,开启边疆繁荣稳定新征程,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群。要加快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通达南亚东南亚及印度洋的综合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引擎,高原生态宜居城市群方面实现突破。到2025年,滇中城市群功能基本完善,绿色生态格局稳步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特色鲜明,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城乡空间格局大幅优化,边疆更加繁荣稳定。人口和经济密度进一步提高,聚集全省50%的人口和68%的地区生产总值。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强大引擎,形成面向南亚东南亚与国内腹地两个扇面,内外承接的枢纽功能与辐射影响力更加凸显,门户枢纽地位完全确立,与南亚东南亚的合作全面深化,建成现代产业特色鲜明、景观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门户城市群。人口和经济密度进一步提高,聚集全省55%的人口和7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

在发展规模布局方面,《规划》提出要构建适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一主四副、通道对接、点轴联动”的空间格局。一主四副以昆明为主中心,曲靖、玉溪、楚雄、蒙自4个副中心。通道对接:协同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依托交通运输网络,培育形成两条区域发展主轴。强化珠三角-滇中-南亚的“中国-南亚”通道和长三角-滇中-东南亚的“中国-东南亚”通道建设及枢纽转换功能。点轴联动:依托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交通网络轴线,促进各级城镇点轴联动发展。到2025年,加快培育和壮大滇中城市群。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与产业有序聚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城融合,形成由1个特大城市(昆明)、2个大城市(曲靖、蒙自)、2个中等城市(玉溪、楚雄)和若干小城市组成的城市格局。到2035年,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滇中城市群,强化昆明主中心引领作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差别化发展城市主导产业,形成由1个特大城市(昆明)、4个大城市(曲靖、玉溪、楚雄、蒙自)、2个中等城市(弥勒、宣威)和若干小城市组成的城市格局。

在发展路径方面,《规划》提出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构建特色创新产业格局,强化分工协作,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建设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完善协同发展机制,搭建发展平台,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滇中城市群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完善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统筹推动综合交通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物流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安全高效、保障充分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服务水平。共建生态美丽宜居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进开展“三线一单”,构筑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坚持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绿色美丽宜居城市群。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从国际国内两个扇面推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紧密对接,加强互动交流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健全一体化发展机制,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城市群利益协调机制,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探索城市间协同管理模式,推动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