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茶志福
今日观察
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个,全市(不含滇中新区)引进市外到位资金646.45亿元
全市共有542个项目新开工建设,640个市级重点项目、135个省“四个一百”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完成投资超过110亿元
今年以来,昆明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稳”的基础不断夯实,“保”的底线更加牢固,“进”的动能持续提升,一系列深层次变化正在汇聚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经济活力逐步恢复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昆明市分类制定了18个行业防控工作方案,及时出台实施应对疫情稳增长20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条、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1条、促进外贸稳增长23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分区域、分行业、分时段推进复工复产。市级领导带头进企业、进工地,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同时,投放价值1亿元消费券,带动消费6.07亿元。积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获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抗疫特别国债207.87亿元,总量排名全省第一。
通过精准施策,全市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截至6月30日,全市440户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复工率达到100%,959户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97%,670家大型餐饮企业复工率达到98.5%,346家限额以上批发企业、330家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全部恢复营业,54家大型超市全部开业,37个客运站、161条州市道路客运线路全部恢复运营,886家货运企业、280家快递公司全面复工。
上半年,鲜切花产量34.3亿枝,增长6.4%;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42.8%;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增长69.9%;制造业PMI季度均值达到50.7%,稳步进入扩张区域;6月单月大工业用电量同比增加3.8%,商业用电同比增加2%;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84万,同比增长13.08%;民间投资信心增强……随着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经济社会发展按下“重启键”,一度被压抑的经济活力正在恢复和释放,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加快发展,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发展基础不断牢固
昆明市积极创新招商模式,大力开展“暖企行动”线上恳谈会、外资招商网络推介会等“线上”招商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个,全市(不含滇中新区)引进市外到位资金646.45亿元。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120亿元以上。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进度达93.6%,排名全省第一。
上半年,全市共有542个项目新开工建设,640个市级重点项目、135个省“四个一百”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完成投资超过110亿元,上对龙、瀑布公园城市应急供水工程建成通水,石泸(昆明段)、机场北高速通车运营,地铁4号线、6号线二期不载客试运行,昆玉高速(鸣泉至马金铺段)整治提升改造工程顺利完工。
统筹投入中央、省、市财政资金64.75亿元,抓实产业发展、务工增收、兜底保障等工作,脱贫成效进一步巩固。纳入国考(省考)的25个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主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为近3年同期最好水平。新引进东北师范大学来昆举办附属中小学,组建市级名师工作室44个、名校长基地10个,成立昆一中、武成小学等10余个优质教育集团,新增加、拓展优质学位1万余个。国家中医、肿瘤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昆明。昆明再次上榜“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各项建设加快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全面落实。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闻泰5G智能制造、紫光芯云等项目加快建设,浪潮“云南造”PC机、服务器下线,北汽昆明基地项目实现量产,生物医药大健康科创中心和高原特色农业科创中心成立运营,全国首个区块链中心(云南省区块链中心)挂牌成立,成功申报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成为西南地区唯一入选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南屏步行街入围商务部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地图”正式上线,新动能加快成长,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着力育新机开新局
昆明市将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作为,系统谋划、狠抓当前,因势利导、精准施策,着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下半年,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稳住重大项目“压舱石”。确保宝象临空产业园等92个亿元以上项目三季度开工,普洛斯物流产业园等87个亿元以上项目四季度开工,力争长水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昆钢本部搬迁转型升级等333个亿元以上续建项目,确保腾俊国际陆港仓储中心等81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年内启动40个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完成2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和62条城市道路市容环境整治提升任务。
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网络诊疗、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加快发展智慧交通物流、智慧金融、智慧文旅等产业。加快推进云南数字经济开发区、区块链产业示范基地、华为·昆明数字经济智慧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推进昆明细胞产业园、工业大麻产业园等109个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提升健康产业发展能级。把金鼎文创园建成年产值超50亿元文创园区,把紫云青鸟、云纺文创园建成年产值超20亿元文创园区。加快推进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富民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打造恒隆广场、同德广场、官渡古镇等10个以上夜间经济集聚区,全力推动消费回升。
进一步增强改革落实力、创新驱动力、开放竞争力、环境吸引力,激活转型发展“动力源”。建成橡胶、肉牛、红木、高原特色农产品、中药材、食糖等交易中心。实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培育科创板储备企业16家。强化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储备,确保信息及芯片产业等6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部挂牌运行。高质量推动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建设,年内完成60%的试验任务。开展“营商环境提质年”活动,确保政务服务好评率达到90%以上。
同时,进一步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完成五华、晋宁、安宁等3家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打好决胜小康“组合拳”,着力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争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全国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试点城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确保成功创建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进一步激浊扬清、提神振气,锤炼引领发展“主心骨”。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用好督查考核“指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