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沪滇协作补短板 发展产业信心足
2020
07/09
10:40

走进施甸县水长乡平场子村月牙塘自然村中药材种植就业扶贫示范园,几名妇女正在标准化大棚育苗基地里育苗,滇重楼、滇黄精、红芽大戟等中药材长势喜人。“示范园建好后,我就来到这里打工,每天有70元固定收入。”魏永英一边育苗一边说,示范园让她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示范园用工高峰期,日均用工近20人。

据介绍,占地130亩的示范园累计投资330万元,其中上海援滇项目资金200万元、自筹资金130万元。示范园建成后,由施甸嵘煌药业公司承租,按投资额10%给付租金,所得收益60%用于水长乡永保村、大山脚村两个深度贫困村壮大村集体经济,40%用于扶贫产业发展滚动基金。

2017年以来,上海市闵行区携手帮扶施甸县,双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因地制宜开出了脱贫“良方”,在人才交流、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劳务输出中持续发力,用“资金链”“人才链”“项目链”接通了群众的致富路、脱贫路。

要让群众脱贫致富,就必须发展致富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为此,闵行区在产业帮扶中,从打造特色产业链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产业帮扶。

“我们借助上海的优质资源,建设了2200亩鲜食豌豆绿色高质高效产业扶贫核心示范基地,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产量和产值,并开展两期沪滇协作万亩豆类产业扶贫暨丰产示范科技培训。”施甸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沪滇扶贫协作平台,施甸县打造“生产—培训—贮藏—销售”的高原特色蔬菜产业链。

据统计,2018年至2019年,沪滇扶贫协作资金投入368万元,在何元乡、水长乡建设了两座冷库,用于“两青”和其它蔬菜、水果的冷链储藏,为后期扩大销售规模奠定基础。

2018年,沪滇扶贫协作资金投入1100万元,在姚关镇和水长乡实施中草药种植基地项目,完善中草药种植基础设施。2019年,以沪滇协作为平台,组织县分管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走出去”到天津参加全国中草药大会,学习全国各地先进中草药种植、生产技术,对接中药材招商、采购等工作,为施甸中草药产业发展汲取经验。

眼下,正值野鸭湖荷花绽放季节,游客纷至沓来。“2018年,我们实施了沪滇扶贫协作野鸭湖旅游扶贫项目,投入500万元,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造。”山邑社区党总支书记杨绍武介绍,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当地交通设施和旅游环境,增强了旅游区的辐射范围。

走进山邑社区,农家乐、民宿、特色小餐车让人眼前一亮。去年,上海市闵行区投入沪滇扶贫协作专项资金100万元,打造了20个民宿,配备了20台特色小餐车,吸纳本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和销售农特产品。

2017年至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帮扶施甸县以来,项目覆盖施甸县全部乡镇和所有深度贫困村。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吃水难、就业难、村庄亮化等老大难问题,补齐了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短板。

本报记者 杨艳鹏 李建国 文/图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