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 昆明片区高质量发展
2020
06/10
09:06

干出特色、干出质效,加快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新极点、产业发展新平台、深化改革新典范和营商环境新标杆

中共昆明市委党校课题组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建立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赋予云南的重大使命,是云南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契机。自2019年8月30日挂牌以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各项建设加快推进。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等重要指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应坚持问题导向,借鉴先进经验,锚定方向、谋定后动,在把国家定位、自身责任研究透彻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和统筹推进工作,干出特色、干出质效,加快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新极点、产业发展新平台、深化改革新典范和营商环境新标杆。

坚持高位统筹,加强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

实行“政府主导+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混合型体制模式。按照“精简、实用、高效”原则,搭建市级统筹、片区落实、部门配合的管理运行架构,推进具体任务落实。

激励片区各级干部干事创业。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人岗相适,为有干事意愿、有素质能力、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锻炼提升、成长成才创造机会和舞台。树立讲担当、重作为的鲜明评价导向,用好考核激励“指挥棒”,形成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正向激励机制。

以全市联动形成昆明片区建设的强大合力。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加强协调配合,对照目标任务,建立责任机制,健全监督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

坚持规划引领,全力以赴抓好产业项目建设

立足国家明确的战略定位、功能划分和昆明市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结合昆明市现代产业体系的部署,制定完善片区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坚持培育和引进“两条腿”走路,加速产业生成、塑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

优化重大产业规划布局,因地制宜打造片区特色优势产业。经开区要以高端制造为核心,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和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推进金融业开放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官渡区要构建与自贸试验区背景下城市新中心相匹配的产业体系,以总部经济为引领,以商务会展、国际商贸、金融服务、大健康为主导,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现代服务业。

加强与空港经济区联动发展航空租赁、航空物流、智慧物流等产业。拓展长水国际机场货物集散模式,探索货物进出自贸试验区和保税区的物流运作模式,打造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拓展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空空+空地”货物集疏模式,打造区域跨境物流中心,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航空物流集散中心。

推动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立足“中国健康之城”建设,建立与国际医学中心协同创新机制,引进港澳服务提供者,按规定在片区内设立独资医疗机构。支持与境外机构合作开发跨境医疗保险产品、开展国际医疗保险结算试点。加快临床急需医疗器械上市,建设国际医疗产业发展集聚区。

按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专项策划,实施集约化、精准化、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招商。整合经开区、官渡区的招商力量,整合重组招商机构,统筹推进昆明片区招商引资。着力引进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大体量产业项目,注重引进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创新制度供给,建设高水平营商环境

对标国际,建立与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政府服务体系。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企业数字资产安全可信流转和政务协作服务平台。以“证照分离”全覆盖先行先试为突破口,依托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探索政务服务片区联动审批机制,建立商事服务双向异地办理机制,打通“一窗受理”地域限制。

将现有政策和制度创新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昆明片区配套政策,营造“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成”和“流程最简、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管理机制,推行“极简审批”“不见面审批(服务)”。

密切同海关、检疫、金融等部门机构的联系协作,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推动通关一体化、“先出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措施落地,切实提升贸易便利化综合水平。

构建市场主体自律、业界自治、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综合监管体系,建立全链条贯通、全生命周期跟踪的事中事后监管闭环。科学运用协同监管、精准监管、分类监管、动态监管等现代监管理念和手段,探索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积分服务制和营商环境“红黑榜”制度。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际通行做法,研究构建司法保障体系及权益保护机制,酝酿设立商事纠纷仲裁调解机构、制定商事纠纷仲裁调解规则等,营造法治化环境,筑起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护网”。

坚持先行先试,加大对昆明片区建设的政策支持

赋予片区先行先试改革优先权。在解决企业发展需求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上先行先试,及时将片区内企业对制度创新的新需求纳入试点任务范围,以制度创新促进动力变革、以管理创新促进质量变革、以服务创新促进效率变革。

统筹财力支持片区建设。设立片区专项发展资金,用于产业扶持、创新研发、人才引进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符合片区发展定位的新设立的现代服务业(含国际贸易)和新兴制造业企业,按营业收入分档进行奖励。

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对引进的符合片区产业规划的项目,可以根据用地需求,允许多宗不同性质用地搭配出让,并附带产业条件,结构式、组团式、单元化科学供地。鼓励产业(除房地产外)用地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方式供应。

创新投融资体制。对符合片区发展定位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制造业企业,除国家、省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外,可免征市级地方性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片区布局,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加快人才聚集,打造人才辐射新窗口

盘活人才“存量”,优化人才“增量”。坚持政策引才与平台引才并举,为高层次管理型、贸易型、技术型、服务型人才种好“梧桐树”,让人才“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下”。灵活采取挂职、兼职、合作等方式,柔性使用紧缺专业人才。

全面实施“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高端外专计划”等创新创业人才工程,强化需求对接,加大对片区的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专业技能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海归创业人才等精准招引力度。

与重点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智力合作,通过人才保障,构建产学研协同合作体系,形成人才聚集高地。

建立港澳台和外籍专业人才绿色通道,发放“人才服务金卡”,建立住房、子女入学、就医社保专项机制和“一站式”服务机制。

加强氛围营造,助力昆明片区建设

加强新闻媒体宣传力度,扩大片区宣传报道覆盖面。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以及网络新媒体,及时对昆明片区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推进情况、创新举措和成功案例进行宣传。

加快展示展览馆建设及界桩界碑、永久性标志标牌设置,展示片区良好形象。从展馆面积、功能布局、日常运营、人员管理以及下一步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多方面考量,建设富有特色的城市展馆。做好自贸区昆明片区永久性标志标牌设置工作,设置具有昆明特色、主题鲜明的形象设计和宣传口号,建设“高品质”的展示窗口。

通过国际性会议和论坛等活动平台做好宣传推介。通过境内外经贸活动平台,举办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自贸试验区建设论坛,组织有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全方位互动交流,推进与国内外一流企业、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更好地展示、推介昆明片区产品和服务。

(课题组组长:陈 涛;成 员:李 琳 刘 刚 王思慧 冯显茹 杨忠艳 黄东岳)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