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昆明高新区按下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2020
05/18
11:00


昆明高新区始终坚持大抓产业、大兴实体,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按下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昆明中药厂生产车间。



云南锗业生产车间。



高新区非公党委组织企业开展党建活动。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昆明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狠抓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迎难而上,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胜利,晒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成绩单。从1至4月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高新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以及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一季度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7%;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月当月实现扭负为正,预计正增长1.8%,限额以上批发业1至4月收入同比增长173.8%,以上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水平。

在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昆明市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昆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陈勇提出,为探索开发区、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建议省政府将昆明高新区作为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联动发展的先行先试区。该建议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重视,若有望成为先行先试区,昆明高新区将按下高质量发展“加速键”,走出一条开发区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优势叠加、制度创新的新路子。

疫情防控和园区发展“两手抓”

作为全省首个国家级高新区,昆明高新区围绕“发展高新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聚焦产业结构调整、凸显特色产业培育、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今年1—4月,虽然受到疫情影响,昆明高新区坚持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硬、两战实”,快速部署推进复工复产、有序保障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生产,仍然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疫情发生后,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及时开展了党员干部“双包保”(保疫情防控、保复工复产)工作,做到了网格企业全覆盖。结合园区实际,制定下发了《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抗疫情 保生产 促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帮助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支持企业投资建设,支持企业提升规模等方面,制定了5项18条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随后,根据上述措施又制定了《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0年度抗疫情保生产促发展复工补贴、物流补贴、交通补贴、投资奖补实施细则》等3个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支持对象和扶持资金补贴办法,加速企业高质量发展。

从一季度看,昆明高新区回归产业发展主责主业,进一步优化调整园区规划,产业结构优化取得阶段性成果,园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拉动明显。从工业运行情况看,一季度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33%,其中3月当月环比增长15.59个百分点,生物医药行业拉动明显;从重点企业情况看,昆明贵研催化剂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升级,从国五产品到国六产品的转型,产品价值同比增加116.5%。

从重点培育产业领域看,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肠道病毒EV-71型灭活疫苗生产量大幅高于去年同期,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35%;从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医药及医疗器械类消费成为拉动园区增长的主要原因,其中,昆药集团医药商业有限公司新增药品网络终端平台零售额、分公司实体连锁药店1—4月零售额同比增长309%,拉动园区社零增长10.5个百分点。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销售有限公司1—4月零售额同比增长662.1%,拉动园区零售业增长11个百分点,改变了过去高新区的社会零售总额依靠传统汽车销售的模式,园区的二三产融合发展态势得到巩固。

从限额以上批发业看,省、市重点大项目拉动明显,省、市重点引进了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拉动园区1—4月份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164.6个百分点,成为园区批发业增长的新动能。

沃森全球疫苗研发中心和总部项目、医学生物所疫苗产业园、云硅智谷科技小镇、云南省军民融合创新平台产业园、云南细胞创新产业园、云锗半导体产业园以及云南省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也陆续落地启动建设。

专注主责主业推进项目建设

昆明高新区园区回归产业,发展主责主业,进一步优化调整园区规划,始终坚持大抓产业、大兴实体,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通过这次疫情,昆明高新区也意识到,对于园区产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些传统产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

昆明高新区也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今年,昆明高新区财政安排2.2亿元资金专项支持企业研发创新、转型升级、提产扩能,壮大存量培植财源,实现生物医药大健康、金属新材料、IT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0%、10%和8%以上。

今年以来,昆明高新区按照“一区两片多园”格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工作重心和总体布局,提高产业集聚度,拉长产业链,构建园区专业化发展格局。同时牢牢抓住固定资产投资这个经济指标的“牛鼻子”,坚持项目为王,逐个项目挂图作战,以签约率、落地率、开工率、投产率为主要标准,考核项目建设成效,全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确保完成75亿元。全面清理和排查在建项目,明确时间进度、投资进度、竣工时限。要开工建设中科鑫圆“碳化硅单晶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好医生医药集团“云南圣科医药产业基地”、贝泰妮新中央工厂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戎合科技创新园等一批在建项目;全力服务好云硅智能科技小镇暨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确保实现投产;按进度推进通盈药业双环铂一期、昆明高尚正电子药物生产基地、十一物流昆明电子商务产业园、贵金属前驱体产业化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

招商引资是壮大经济增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倒逼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日前,昆明高新区成立了全省首家招商实体——昆明国家高新区招商有限公司,既是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高新区要成为“经济建设主战场、产业增长主力军、科技创新排头兵”的定位的务实之举,也是高新区敏锐把握招商引资发展大势,主动作为、顺势而动的创新之举。

今年,昆明高新区将继续实行主要领导挂帅、班子成员带头招商的高位推动机制,坚持工作围绕招商引资走,服务围绕招商引资做,政策围绕招商引资出,形成重视、支持、参与招商引资的强大合力,全年完成引进市外到位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均增长8%以上。围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金属新材料产业、IT和现代服务业这三大主导产业,园区重点龙头企业深入研究其上下游配套的产品和企业,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抓紧制定三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尤其要把建设生命科技产业高地摆到突出位置,明确园区产业布局、发展方向,这是实现精准化招商引资、特色化培育园区产业的总纲领。要梳理优化招商目录,绘制精准招商地图,增强招商引资的主动性、针对性。

下一步,高新区将通过昆明国家高新区招商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强化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提升市场化招商引资水平,突破招商引资瓶颈,实现由传统的政府招商转变为市场化招商的“大招商”格局。

科技创新排头兵

力度加码促产业提质增效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高新区建区的宗旨。在新的时期,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硬核”,当好科技创新排头兵,是昆明高新区的初心,也是提高园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

今年昆明高新区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确保全社会R&D投入稳步增长。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强与省内外大院名校合作,吸引科技成果到园区落地转化。高创园将充分发挥省市区政策叠加的优势,打造全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聚集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成为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积极争取承办2020年全国留学生回国创业高级研修班。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项目30个。以“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共赢未来”为主题,办好“2020昆明高新杯”创新创业大赛。

完善创新服务平台。加速孵化器管理和运营从服务初创企业向培育新经济源头转变,从集聚创业要素向促进资源开放共享转变,从注重综合服务能力向打造专业化服务能力转变,从侧重服务供给导向向侧重服务需求导向转变,从营造局部创业氛围向引领全社会创新创业文化转变。完善孵化器管理办法、孵化楼宇考核奖励办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新建各类孵化载体,打造“投资+孵化”“龙头企业+孵化”“新型研发机构+孵化”等特色孵化载体,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科技孵化体系。新增各类孵化载体4家以上。整合现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搭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面向园区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在高创园建设高层次人才成果转化和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做好产业技术服务。

梯度培育科技企业。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完善“孵化—催化—产业化”链条,着力孵化和培育一批本土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为园区未来发展积蓄潜力。建立园区优秀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名单,给予重点关注和扶持,争取准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不断做大企业规模,增强发展后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加强科技金融工作,深化政银企合作,再建立一支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园区产业,促进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双赢。帮助贝泰妮等重点“金种子”企业做好上市工作,新增上市企业1户。用好引导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的用地版(M4)、楼宇版两个政策,细化实施细则,鼓励园区企业盘活低效用地,提高楼宇利用率,推进园区产业腾笼换鸟、腾地换业。

党旗领航千帆竞

党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直以来,昆明高新区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党员作为重要任务,围绕“经济建设主战场、产业增长主力军、科技创新排头兵”的园区定位,努力探索党建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以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推动高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强组织、建体系,筑牢固本强基的战斗堡垒。在机关党组织,建立党工委班子成员指导支部工作和机关党委委员联系支部工作制度;实施“机关党建走在前列”扎实开展“学、查、改”干部作风整治活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打造“火炬工程”升级版;社区党组织实施“一社区一品牌”特色党建工程。在国有企业党组织,坚持和落实党的建设及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工作同步开展。在中小学校党组织,打造“校园先锋”工程升级版,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在城市基层党建方面,建立高新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街道党建联盟和11个社区“大党委”。在云南软件园开展以“123456”工作法推动“楼宇党建”,实施“创业社区党建示范圈”“马澄路党建示范带”建设,实施党建与河长制双提升。

抓规范、强基础,夯实园区党建的基础保障。通过开列问题清单,建立挂钩联系等7项工作制度,积极推进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活动,完成全区71%的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选派112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全覆盖。成立街道“青年人才党支部”,充实社区后备干部力量。制定印发高新区智慧党建工作方案,推进基层党组织“互联网+党建”“六进”工作。投入专项经费,开发集党员教育、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新区智慧党建平台。

抓创新、促引领,打造党建引领园区发展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的作用,昆明高新区实施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和“书记领航”项目,推动基础党建提质创新,先后培育了“全省基层先进党组织”青年创客党委,涌现出高新一小等一批市级党建示范点。目前,青年创客党委已成为高新区党建助推“双创”的摇篮和青年创业背包客的“红色驿站”,青年党员创业“孵化”作用不断显现。

根据园区产业布局,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先后组建高科技产业党支部、现代农业党支部、生物医药大健康党支部,通过党组织搭建平台,发挥“区域党建”和“产业联盟”的作用,促进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在云端药业党支部这个员工平均年龄仅26岁的青年创业者团队,开展“云端青年123行动”,焕发了年轻人的活力,公司销售业绩逐年上升,最终实现“以党建带创业、以创业促党建”的良性循环。在金浔股份党支部这个“新三板”上市的国际化矿产公司,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双促进”,在党组织引领下,充分调动金浔党员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企业开展“中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

今年,昆明高新区将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作风保证和纪律保证,引领推动园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记者郭曼报道

本版图片均由昆明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