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环胜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 胡晓蓉/文 李秋明/图
经济观察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全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落实政策为核心、企业培育为重点,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全省民营经济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总量跨越式增长。
主要指标呈稳步增长
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0954.8亿元,总量跃上万亿元台阶,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高于全省GDP增速0.6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47.2%,拉动全省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6%,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从经济结构看,全省民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分三次产业来看,2019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02.9亿元左右,增长5.5%,占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3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992.6亿元,增长9.4%,占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50.1%,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为2430.2亿元,增长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9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经济增加值的比重45.8%,比重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959.3亿元,增长8.7%,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8.7%。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的民营经济总量最大,占比首次超过50%,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次之,占比较上年下降5.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最低,占比较上年略有降低,下降0.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格局,比重为54.4:36.4:9.2。
从民间投资情况看,2019年,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0.3%,增速较上年回落了0.4个百分点,但已连续12个月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15.6个百分点。投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
从进出口贸易情况看,2019年,全省民营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共完成进出口总额20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1%,增幅比上年回升3.3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1.4%。其中,完成进口总额79.2亿美元,增长6.7%,占全省进口总额的比重为42.4%,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完成出口总额127.6亿美元,比上年上升19%,占全省出口总额的84.9%,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
随着民营经济总量的增长,全省私营企业户数、从业人员平稳增长。据省市场监管局提供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民营经济户数312.7万户,同比增长10.3%。其中,私营企业62.7万户,增长7.4%,增速较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近年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地位愈发举足轻重,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已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从市场准入、融资增信、政策执行等重点、难点、热点方面实现了对既有政策的整合和突破,向民营企业释放了大量政策红利。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从我省情况看,目前国家很多战略部署覆盖云南,众多倾斜政策聚焦云南,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随着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八大产业和“三张牌”的打造以及数字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改革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条件。
与此同时,一些制约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也日益显现。记者了解到,受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游企业生产经营受到的影响,已逐步传导至我省民营企业,再加上内需疲软,民营经济增加值2019年四个季度增速依次为10%、9.5%、9.1%、8.7%,增长速度呈现放缓趋势,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加之我省民营(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市场竞争力弱,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专、精、特、新类的中小企业较少,转型升级难度较大。
立足优势抓关键,抢抓机遇快发展。围绕当前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痛点和瓶颈,我省以落实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为基础,以精准服务企业、培育市场主体为重点,以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素质为支撑,以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为主线,奋力推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八大产业打造,我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撑作用,以工信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云南省民营小巨人企业和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技术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
同时,持续完善梯次培育市场主体的支持体系,引导和督促州(市)、县级工信部门围绕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云南省民营小巨人企业、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初创型企业错位配套支持政策,不同阶段和类型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一方面深化100户云南省民营小巨人企业培育政策,引导和支持小巨人企业加大研发、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培育力度,推动小巨人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树立细分行业领域的标杆。另一方面,完善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筛选指标体系和培育促进体系,强化监测分析,注重挖掘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导中小企业向强链、延链、补链发展,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培育云南民营企业的中坚力量。通过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夯实融通载体,完善融通环境,发展一批产业配套融通发展龙头骨干企业、推广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典型模式,推动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