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产业
走进开远市小龙潭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一座座蓝白相间的厂房整齐矗立在山坡上,晨光中一缕缕白汽飘散在厂房上空,宽敞干净的厂房里,一桶桶溢满豆香的白色豆浆,一杆杆金黄色的豆腐皮,一个个忙碌的工人身影,让这里充满着热火朝天的景象。
走进开远市小龙潭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一座座蓝白相间的厂房整齐矗立在山坡上,晨光中一缕缕白汽飘散在厂房上空,宽敞干净的厂房里,一桶桶溢满豆香的白色豆浆,一杆杆金黄色的豆腐皮,一个个忙碌的工人身影,让这里充满着热火朝天的景象。
而在距离产业园仅数百米的国电小龙潭发电厂,厂房里的机器运转不停,办公区里的工人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供电、供汽数据,双手偶尔敲击一下键盘……“小龙潭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的建设,是政府与企业全新合作模式的体现,最大限度整合了各方面的优势资源。通过发挥各自专长,做强产业链,在开远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国电小龙潭电厂厂长魏兴文告诉本报记者。
在顺达豆制品厂,厂长李官凤坐在电脑前就可以对各个工序进行实时监控,公司迁入园区后,一举投资400多万元扩大3倍生产能力,即便如此,产品依然供不应求。他说:“这完全得益于产业园。以前烧锅炉,供汽不稳定,现在电厂供汽稳定,腐皮、腐竹的质量有了保证,干净卫生,还省去买煤和处理炉渣的麻烦。”
妙手回春显奇效。一边让以前小作坊式豆制品加工厂搬进标准化厂房,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一边让陷入生存困境的企业在热电汽循环利用中起死回生,从而激活煤电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开远市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是开远市着眼激活煤电、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园区充分利用国电小龙潭电厂闲置资源,以豆制品生产标准化车间建设为突破口,不仅带动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链延伸,同时,也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效统一。
开远是一座老工业城市,由于长期以来“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导致其他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结构失衡、生态环境压力加剧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渐凸显。如何实现工业经济的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增能,来一场“凤凰涅槃”?如何找准突破路径,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在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上走在前列?
开远市的决策者精准“把脉问诊”,精准“对症施治”,煤电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中来了一场决战决胜的大战役,交出了一份战果丰硕的“战报”。
不久前,国务院大督查组到开远市督查后认为,开远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云南省提出的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战略,培育绿色经济,打造新优势,营造新环境,以“产业+生态”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为国内其他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探索了有益经验。
“开远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为着力点,聚焦传统产业转型,注重培育新兴产业,壮大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轻工产业园等园区经济。制定支撑性文件,为工业经济攻坚战提供组织、政策、措施保障,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开远市委主要领导表示,近年来,开远市本着把工业园区打造成“政策洼地”“建设阵地”“发展高地”的目标,坚持“见苗浇水”“大树移栽”,发挥工业基础优势,以发展新兴工业园区建设为主线,以培育产业集群为重点,在科学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布局时,着眼未来,制定出长远的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发展举措及保障措施,促进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建设发展,从而实现工业强市的目标。
“开远市要在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上走在前列”为新时代开远市的发展擘画了新坐标,找准了精准定位。一系列扶持、鼓励政策,一个个创新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使开远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热土: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小龙潭片区,41家豆制品企业成功入驻并投入生产,2018年,园区新增工业总产值10.8亿元;轻工业园区已有15家企业入驻,预计年产值可达10.3亿元以上……
从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到轻工业产业园,再到现代物流园,一排排崭新的标准化厂房、一条条宽敞平坦的道路、一辆辆货车来来往往于厂区内外……这样的场景,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新兴产业园区不仅处处春色满园,风生水起,而且正在成为开远市新时期工业转型升级的新“龙头”,成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开远市在这场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中,取得了不俗成绩:201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2.7亿元,增长10.5%。实现工业总产值155.4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增长21.4%。
(杨红伟 李立章 记者 瑾 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