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蔬菜产业成为通海县农业第一支柱—— 一棵菜“活”了一座城
2019
10/24
11:07


本报记者 党晓培 贾云巍 /文 陈飞/图

关注

十月的杞麓湖,碧海蓝天。记者走进通海县杞麓湖畔的田地里看到,成片成带的玉米地里,一个个新鲜饱满的玉米等待采摘,菜农们正抢抓农时忙着采收……

今年9月,云南省发布《关于公布“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名单的通知》,通海县以同产业申报县第一的成绩,凭借“蔬菜产业”正式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站在聚光灯下的通海,以一棵“小蔬菜”闯出了一片“大天地”,也因一棵菜“活”了一座城,“富”了一方民。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蔬菜产业成为通海县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2018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4.53万亩(含复种),总产量13.42亿公斤、产值19.83亿元,带动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产值达8.6亿元,就业1.6万人。

金秋十月,记者走进通海,感受通海“蔬菜”的澎湃活力。

从“有颜值”到“有气质”

曾经,烟草产业是通海县的重要产业;而今,通海县成为了云南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转型发展的背后是一场因人多地少而逼出来的“思变”改革。

“种蔬菜比种烤烟更挣钱。现在种的甜玉米如果长得好,质量好,还可以出口,每公斤价格比国内高1元到2元。”河西镇汉邑村村民马开清介绍,家里的几亩地已经全部改种蔬菜。

20年来,通海县不但确定好转型发展的“蔬菜”路子,而且还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蔬菜产业“软规模化”路子。这条“软规模化”路子把千万农户组织起来,依靠科技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来实现,与传统通过土地流转后,一个种植大户就能种几百亩、几千亩地的“硬规模化”并不相同。

这条“软规模化”路子也让通海蔬菜走出了“颜值”和“气质”。

提升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是提升“颜值”的“密钥”。目前通海县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含复种)左右,按照“龙头企业+绿色食品基地+标准+农户”模式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同时,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绿色防控、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推进机械化生产,提升基地专业化生产能力和水平,从而形成了规模化生产。

“企业与合作社通过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对菜农进行技术指导,通过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种植技术、统一供应种苗、统一定级包装、统一品牌和统一销售等将生产标准逐一落实。”通海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飞运表示,以此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保障了蔬菜种植和销售环节的标准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让通海蔬菜有了“高颜值”。

提升绿色化、科技化生产水平是提高“气质”的“法宝”。通海县推广以杀虫灯、黄板诱杀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建设“绿色菜园”。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和开展有机肥替代行动等,建设“绿色基地”。

2009年,通海县耕地实现无公害整体认证,安装杀虫灯2541盏,辐射面积10余万亩。目前,全部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面积2150亩。建设田间沤肥池4.16万口,年处理蔬菜废弃物近30万吨,并腐熟为有机肥还田。蔬菜绿色食品认证10个,面积1.96万亩,认证面积和产品在不断增加。

杨飞运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提升专业化、绿色化水平,扩大绿色基地建设、绿色有机认证,继续加强生产方式绿色化,健全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等工作,切实抓好蔬菜、花卉等特色优势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重点打造一批以蔬菜、花卉为重点的绿色有机品牌,擦亮“云菜”“云花”金字招牌。

从“内向”到“外向”

清晨六点,通海县杞麓湖畔的农田里,李兴云一家人拔菜、打捆、挑菜、装车,忙活三个多小时后,收获了800多公斤芹菜。这批芹菜抵达冷库12小时之内,将会离开云南,去到广州市民的餐桌上……不止于此,通海的花椰菜、高山白菜、菠菜等30多个品种的蔬菜,每天都直接进入北京华联集团旗下的17家超市,让“云菜”第一时间端上北京市民餐桌。

作为云南知名蔬菜生产基地和集散地的通海县被称为大山深处的蔬菜“国际港”,经过近20年的摸索,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子,从“内向”发展逐步变为“外向”发展,让通海的“菜生意”从田间地头走到了世界舞台。

近年来,玉溪市蔬菜销量始终保持全省第一,外销型蔬菜基地突破130万亩,蔬菜出口长期居全省前列,蔬菜年运销总量常年保持160万吨左右。“通海菜”不仅让玉溪市、云南省的蔬菜卖到了全国130多个大中城市,更将蔬菜卖到了东南亚、中东等国际市场。

“我每天起码要成交十几个蔬菜订单,成交额平均三四百万元人民币。”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卫说,公司生产的通海萝卜条已经卖到了韩国、日本等国家。其中,出口数量占日本每年从中国进口萝卜条总量的30%、韩国市场的70%、台湾地区市场90%的份额。

然而在20多年前,在地里耕作的杨卫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公司生产的脱水萝卜条居然在海外备受青睐。目前,该公司主营业务鲜蔬出口也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迪拜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了当地出口创汇的“明星企业”。

2017年,杨卫的农产品公司总销售额达到5.12亿元,2018年达到了8亿元,2019年预计突破10亿元。

2018年,通海县的63户农产品外贸企业中,蔬菜销往全国130多个大中城市、34个国家。如今,东京、首尔、曼谷、迪拜都已成为通海农产品的终端消费市场。

今天的通海县从自家的“菜园子”正逐步成为世界的“菜园子”,出口创汇农业已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鲜活样本。

目前以外销为主的通海县蔬菜,已形成“冬春销全国,夏秋销沿海,全年有出口”的格局,有出口备案基地12万多亩。农产品80%销往广州、上海、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全国130多个大中城市,20%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及中东等地区,农产品出口创汇10.9亿美元,占云南省农产品出口三分之一以上。

通海县以标准化、信息化为支撑,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网下交易网上结算等模式,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走外向型农业发展之路。继续扩大与京东、淘宝等大型知名电商平台及专业平台合作,扩大通海优质农产品营销渠道。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强强联合,进一步巩固和开拓国内外市场,力争2019年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出口创汇达12亿美元。

为真正打造好“一县一业”示范县,通海县以品牌化为核心,充分发挥蔬菜花卉的优势、创立名牌、提升价值链,做大、做优、做强通海蔬菜的“一县一业”,推进品牌集群发展。同时,制定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全程化质量控制能力、品牌培育创建能力。

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通海县积极搭乘“一带一路”东风,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和港澳市场为重点,扩大国内中高端市场,巩固好南亚东南亚市场,开拓中东和欧美市场,拓展国际高端市场。

一棵菜“点亮”一座城,一棵菜“活”了一座城。通海,一座“蔬菜之城”正加快崛起。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