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建设。 记者王俊星摄
“我们石林的彝族刺绣虽然有名气,但刺绣加工点长期以来都是分散在各个村子和市场,产品主要在本地销售。一直以来大家都盼望能有一个集中加工、展示彝族刺绣的地方。通过妇联的牵线搭桥,很多刺绣企业都迁过来,多和游客交流才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石林县阿敏王艺术馆工作人员李兴说道。石林万城阿诗玛旅游小镇,今年7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很多铺面相继开始装修入驻,以彝族刺绣非遗项目为特色的石林非遗文化街区成功“落户”于此。而这正得益于石林县对“美丽县城”创建工作的高位推动。
今年以来,云南省全面启动全省“美丽县城”建设工作,石林县紧扣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围绕“干净、宜居、特色”三大要素,开创了“美丽县城”建设的石林模式。
全力推进
举全县之力狠抓落实
石林县作为云南省第一批创建城市,已完成投资4.12亿元,年内开工建设30个项目。多个项目开建背后是石林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的结果。
为了加快石林“美丽县城”建设,年初,石林县委、县政府把“美丽县城”建设工作分别写入县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县人大、县政协将建设工作列入年度调研、视察计划。并将“美丽县城”建设工作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有机融合,举全县之力狠抓落实,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创建。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任政委和指挥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石林县“美丽县城”建设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项目整合与资金保障组、项目建设工作组和宣传报道组4个工作组。
各职能部门按照《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认领任务,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又下设干净工作组、宜居工作组、特色工作组和综合协调组4个工作组,形成了“1+4+N+4”石林“美丽县城”建设模式。
石林县委主要领导从项目研究到协调推进亲自过问、亲自抓,建立了“每季度召开一次指挥部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每周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石林县“美丽县城”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
生态美县
集全县之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石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工作。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目标,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美县”战略,将生态美县与旅游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文化活县一并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五大战略。颁布实施《石林县生态县建设规划》,每年安排1000万元“生态美县”专项资金,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县城建成区森林覆盖率40.95%,林木绿化率46.53%,空气质量优良率100%。
今年以来,结合“美丽县城”建设,实施增绿补绿工程和夜景灯光亮化工程,推行公园卫生“片长制”网格化管理,规划建设巴江沿岸休闲商业街区,逐步打造形成以巴江为主轴兼具景观、旅游、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城市生态景观游憩系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优质、开放的公共休闲活动空间。
突出文化
文旅康养宜居城市雏形正形成
石林县坚持“突出彝族撒尼特色,讲好阿诗玛文化故事”,出台《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阿诗玛文化传承与保护条例》,实施风貌改造修缮与特色街区建设,建成以彝族(撒尼)刺绣非遗项目为特色的石林非遗文化街,石林老街东门坊特色旅游街区等。
石林非遗文化街已招商54户,并已于7月25日开街,石林县城每年接待游客约100万人次。石林老街东门坊特色旅游街区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投资9000余万元,特色小吃街区初具规模。双龙小街休闲商业步行街全长约800米,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计划于10月开工。路南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依托棚户区改造,现已完成《路南州古城保护与更新概念性规划》编制,建成石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展示馆、石林县彝族刺绣传习中心等,正在积极组织申报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多个特色商业街区和巴江沿岸休闲商业区的建设,文旅一体、融合康养的宜居旅养城市雏形正形成。
加大督查
确保30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目前,石林县围绕“干净、宜居、特色”三大要素、21项建设内容和59项指标要求,对标对表,加快创建指标建设。年初石林县达标37项,通过半年建设,现在达标项目增加至50项。在《实施方案》基础上,石林县查缺补漏编制可研报告,梳理建设项目77个,计划总投资34.85亿元。
截止到8月,石林县建成市六运会综合训练馆、石林非遗文化街、鹿阜旧城三元宫片区市政道路工程等9个项目。承办了昆明市经济工作重点任务“比学赶超”活动暨“美丽县城”建设项目现场推进会等活动。按照《建设流程》要求,督促各责任单位组织开展“美丽县城”项目规划设计及招标实施建设,确保2019年30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下半年石林县将重点实施城市夜景照明一期工程、石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搬迁新建等8个项目,加快美丽县城建设。
为确保“美丽县城”建设工作逐项落到实处,干出成效,县政府目督办和指挥部办公室加大督查力度,下发督查通知3份,督查推进项目38项。
记者程权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