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经开区信息产业基地。
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
昆明云内动力生产线。
编者按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的十九大宣言鼓舞人心。
历史和现实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1984年,中国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发展经济迈出的关键步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开区作为沿海开放战略以及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几大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点,为中国构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作出突出贡献。
当前,国家级经开区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近30年来,全国建成国家级经开区219家,其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0%;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占比达到了20%。
“风正劲,帆高悬。”国家级经开区一直被作为中国自贸试验区的一个测试平台。2019年8月,中国自贸试验区扩围建设这阵东风又一次将国家级经开区推向了潮头。目标是:建设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2019年8月30日,云南踏出改革开放新征程坚强而有力的一步。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与山东、江苏、广西、河北、黑龙江5省获批建设的自贸试验区同步挂牌。同时,作为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核心区域的综合服务中心在昆明经开区设立。
根据8月2日国务院批复《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昆明经开区作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的核心区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的设立,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赋予的新使命、新要求和新期待,为我们创造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将要抓住这次重大机遇、用好机遇,实现自贸试验区和经开区的高度融合发展。”昆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赵学锋说。
继往开来
新征程
回看历史,昆明经开区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应运而生。
1992年,国家实施扩大开放战略,在开放地域上,从沿海扩大到沿江(长江、黄河、珠江等)、沿边(境)和内陆省会城市。由此,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昆明经开区几乎是从零开始。
1992年,昆明经开区管委会筹备组在东风路原昆明市政府一号楼一楼44号设有一间办公室,只摆了3张办公桌,部分工作人员都没有坐的地方。在鸣泉村村委会建设现场的办公室条件也极为简陋。靠着20万元开办经费,第一代经开人完成了征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管理机构,尝试引进一批项目。
1992年6月15日,投资2100万元的昆明经开区首条主干道——昌宏路开工。昌宏路北接320国道,南连昆洛公路,全长2362米。昌宏路的开工,标志着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展开。经过近1年的建设,1993年3月,昌宏路竣工,形成经开区起步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至今,昌宏路仍是经开区起步区的主干道。1996年12月4日,经开区管委会批复万裕集团彩印厂项目可行性报告,第一家香港独资企业落户,项目总投资6812.727万港币。
2000年,昆明经开区获批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目前,昆明经开区已建成面积约50平方公里,区域规划面积从最初的9.8平方公里扩大到了156.6平方公里,增长了15倍。园区人口总数从1995年的12358人增长到26万人,增长了20倍。园区规模和经济实力与日俱增,成为了昆明乃至云南省工业经济的领头羊。2018年,经开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亿元。园区主营业务收入比建区时增长234倍。另外,2018年,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8亿元,工业总产值503亿元,地方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占昆明市0.7%的国土面积,贡献了约占全市10%的经济总量。
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以来,国家级经开区一直是一个测试平台。此前已建立的12个自贸试验区基本上都是以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区域依托。国家级经开区和自贸试验区都是以开放为基本的特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因此具备联动发展的良好基础。
据昆明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昆明片区承接了昆明区位通道、贸易投资、产业聚集的相对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集中、要素集聚,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区位独特、交通便利,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圈“三圈”交汇点,北上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向可连接长江经济带。“昆明经开区的经济规模、产业布局、交通区位、创新资源,能够对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的建设发展形成有效支撑。”
近年来,昆明经开区敢于先试先行,主动服务和融入昆明市、云南省和国家发展战略。目前,经开区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还是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绿色园区,区域范围内建有国家级综合保税区。
凭借科技创新驱动,昆明经开区综合实力在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中处于中上游水平。2018年全区科技投入3.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11.8%;全社会研发(R&D)经费11.16亿元,研发投入在全省各开发园区中连续多年排名第一。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达170.1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5%。
产业发展方面,昆明经开区坚持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强区兴业的主要举措。致力于工业攻坚、工业强区,二、三产业结构比为55∶45,构建起了高新技术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支撑的产业体系。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0户,占全市的1/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利税总额55.97亿元,增长10.14%,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1/9。现有紫云青鸟等6个省、市级文创产业园,去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完成12.8亿元。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昆明经开区将与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的建设高度融合。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介绍,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开区将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增长这“一个中心”,突出大干招商引资和促进投资增长“两个重点”,强化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三个支撑”,落实项目、用地、资金政策、作风建设“四个保障”,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把经开区打造成为昆明现代制造业创新发展基地,建设昆明高质量跨越发展引领区。
勇立潮头
敢为先
随着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建设逐步推进,制度创新、投资便利必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红利”。近期,已有不少企业有所感受。
在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挂牌后,昆明经开区内各类招商、创新创业平台紧抓机遇行动起来。大师会·紫云众创园是其中毗邻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最近的创业园区,在9月初组织召开的“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投资信息分享会系列主题讲座”上,迎来了以一批招商入驻的企业。当天“001”号签约入驻的诚铄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建筑施工、民宿开发等为主要经营内容的民营企业。该公司董事长毛国超介绍:“我们规划把各子公司整合,总部放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主要考虑今后怎么‘走出去’和‘引进来’, 怎么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业务逐步由云南省内向外扩张。”9月11日,与大师会·紫云众创园签署入驻协议当天,毛国超就从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拿到了公司名称为“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诚铄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一天内完成企业注册及领证,自贸试验区的行政速度和便捷必须点赞。”大师会·紫云众创园的工作人员惊叹地说。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制度创新的“第一弹”就是综合服务中心打破部门之间壁垒、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更高效便捷服务体系。
在认真研究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服务流程的基础上,昆明片区明确了“三个一”的服务体系,即“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成”。
前端可实现信息的完全采集,形成前端数据库,再根据企业或自然人申请办理和代办事项,由不同职能部门抓取相应信息进行审批,审批流程内部流转,终端直接输出结果。同时,通过数据库处理,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企业或自然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时上报的经济数据、诚信纳税等与经营行为有关的情况也会反馈到前端数据库,系统自动形成诚信画像,标定其诚信等级,从而构建起一套生产经营的诚信体系。在审批环节,建立了预警问责机制,审批时限临近启动预警机制,超过时限即启动问责机制,相关数据也将反馈至前端数据库,作为各职能部门的考核依据。“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体系中还在总结经开区制度创新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了容缺审批制度、综合服务‘找茬’制度,目的就是为了使企业办事更便捷高效。”昆明经开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室主任张秋介绍。
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更多的是承担先行先试的功能。从制度创新的内容看,国家级经开区可以充分借鉴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自贸试验区的改革试点,特别是在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治理水平方面可以学习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的精神。
在各方期待自贸试验区政策落地之前,昆明经开区敢于解放思想大胆闯,修订出台了最新版《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招商引资若干政策的规定(试行)》(下称《规定》)。《规定》共十条,扶持力度更大、更具开放性。其中,用地类产业项目的政策,算得上经开区“史上”最优。明确对符合国家、省市区产业发展导向中鼓励类产业的项目,按企业对经开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前三年全额扶持;三年后以第三年为基数,将增量部分的60%扶持企业发展。增加了对新设立的外资企业的扶持政策,对新设立外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以上的,按其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2%予以奖励,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明确了项目落户奖励政策,对新设立的内资企业,其实缴注册资本或实际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可按其实缴注册资本或实际固定资产投资的1%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规定》中条条政策都对应真金白银,可谓经开区招商引资“黄金十条”。
“黄金十条”的出台很快就激发了全区的招商引资效应。作为昆明经开区最早一批成立的创新创业孵化器和二级招商平台,昆明经开区新兴产业孵化区对通过园区举办的推介会渠道落地联合办公企业给予新的优惠政策,前100家入驻企业可享受1-2年免租期,随即就吸引到了昆明誉钧财税管理有限公司、昆明双思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企恒集团和昆明畅想商务代理有限公司 4家合作机构签约入驻。昆明经开区新兴产业孵化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自贸试验区意味着新的营商环境、新的政策优惠力度和新的发展机遇,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自贸试验区发展。作为创业服务平台意味着服务的对象会越来越多,今后企业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借自贸试验区的“东风”,平台引入更多优质服务机构合作,可打造更高品质、更高效率的服务体系,服务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入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发展。
已在昆明经开区发展多年的企业,也积极行动起来,结合自贸试验区建设规划布局企业发展新战略。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表示,非常看好自贸试验区建设带来的新机遇。昆明云内动力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与人才,多年前,公司已布局海外人才战略,旨在全面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走向世界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的前沿。自贸试验区落地昆明,对今后昆明云内动力引进更多国际人才以及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将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勇立潮头敢为先,长风破浪会有时。1992年国家实施扩大开放战略,诞生了昆明经开区,助力昆明发展开放型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019年自贸试验区扩围建设,昆明经开区与自贸试验区的高度融合发展将是园区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的开端。“能否实现经开区和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高度融合发展,这是我们能否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昆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赵学锋表示,经开区将紧紧围绕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把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建成贸易投资便利、交通物流通达、要素流动自由、金融服务创新完善、监管安全高效、生态环境质量一流、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质量跨越创新发展示范区,争当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排头兵。
记者吴洁 通讯员王致捷报道
图片由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