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云南省将构建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
2019
06/25
11:11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方案中了解到,云南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外向型产业基地。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发展滇东北生态农业、滇东南观光农业、滇西和滇西北特色农业、滇西南热区农业,推进外向型农业发展,优化特色农业布局。建设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木本油料生产加工基地、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南菜北运和云菜外销基地以及天然橡胶、花卉、茶叶、咖啡、中药材、桑蚕茧、水果、核桃等特色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龙头企业,以基地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根据全国烤烟产销情况,统筹考虑增加云南省烤烟种植收购计划。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结合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和山区综合开发,加快高产稳产农田建设。以农田改造、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与此同时,构建四大体系。构建现代农业流通体系。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和农产品物流为重点,通过物流园、专营店、加盟店等形式,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网上交易,逐步建立乡村现代流通网络。

完善农业技术及服务体系。加强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机具开发应用,培育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化、供销信息化、农业信息知识库和农业龙头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等农业管理信息化示范工程,加强现代农业信息服务。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支持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快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地方标准制定和修订,建设完善农业标准和认证服务体系,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出口备案基地的体系建设和推广。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绝大部分上市销售的“菜篮子”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60%的食用农产品生产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联防联控等监管制度,继续实施省、州(市)、县级检测中心(站)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率先执行国际质量认证。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基础设施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食品及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快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和名优农产品的商标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地理标志、驰名商标。

完善边境动植物防疫体系。加强边境地区动植物疫病监测与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密切跟踪境外动植物疫情,及时发布防控信息,强化境外动植物及动植物产品查验、检疫、隔离和处理等措施,防控周边疫病传入和外来物种入侵。落实并完善生猪等主要畜禽产品的强制免疫政策,保障基层动植物防疫人员工作经费。

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根据《规划》,云南将从三个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是大力发展轻纺工业。整合调整现有制糖产业,支持制糖骨干企业发展,提高蔗渣、糖蜜等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发展深加工,促进糖业由以生产原料型初级产品为主向生产终端型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做特做强云茶云酒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特色产品和优势品牌。重点建设普洱茶、滇红茶、花茶和滇绿茶种植生产基地,发展多种衍生茶产品加工基地。加强茶叶原产地认证。建设橡胶、咖啡、甘蔗等热带经济作物工业原料产业基地,发展热带作物产业。推进行业整合重组,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提高种植和初加工水平,发展深加工。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和林下产业。积极有序发展林纸一体化产业,加快建设以思茅松等速生树种为主的原料林,提升人造板、家具、松香、松节油等加工技术水平,延伸林产品产业链。加快建设竹藤加工基地、特色家具产业基地、国际林产品加工贸易基地,重点开发纤维板、细木工板和人造板、林产品化工、中国古典家具和竹类家具、特色根雕和竹雕等产品。积极发展日用化学品、特色旅游工艺品、小家电、纺织和服装等轻纺产品。加快发展特色食品工业,做大果蔬、食用菌、核桃、乳制品、肉制品、木本油脂等加工业,支持发展其他特色鲜明、市场广阔、吸纳就业人员多的轻工业。

二是发展新兴石化产业。推动石化产品结构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向下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加工深度、提高产业附加值。加快推进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投产年产1000万吨级炼油项目。加快发展石化深加工产业集群,进一步向新型材料、纺织等相关产业辐射延伸,建成全国重要的炼化一体化石油化工基地。依托云南及周边丰富的煤炭资源,稳步开展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建设。与现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与乙炔化工、生物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有机结合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利用现有磷资源及相关产业基础优势,着重发展深加工产业、节能产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和配套资源开发产业。积极开展骨干磷化工企业配套矿山前期工作,加快磷复肥基地配套的磷矿山和浮选项目建设,提高磷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发展复合肥、缓释肥等化肥深加工和精细磷化工产业。

三是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建设曲靖、昭通、红河有色冶金加工基地、楚雄冶金化工基地和临沧锗产业基地。实施武钢集团昆钢股份公司等重点企业搬迁改造重点项目。发挥腾冲沿边优势,适度发展铁矿深加工项目。支持滇西、滇西北、滇南、滇东北等水能资源富集地区,以及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水电矿产相结合的项目。在水能和矿产资源富集地区推进铝深加工,提高资源附加值。推广清洁生产和节能新技术。选择性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镍、镁、钛、钼的深加工产业。适度发展乙炔化工产业,促进电石乙炔的规模化、一体化发展,发展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等乙炔产品,丰富乙炔产业链。结合区域内水电站丰枯季节发电量不均衡的特点,提升电石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完善氯碱化工产业链,发展环氧氯丙烷、氯化聚氯乙烯等氯碱化工产品。利用硅材料、磷化工和生物能源提供的原料发展新的耗氯产品系列,向下游延伸产业链。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是发展生物产业。实施生物育种工程。提升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服务水平,挖掘重要性状新基因,强化基因工程技术、胚胎工程技术等在生物育种中的应用,加快选育低纬高原型优质、高产、多抗的粮经作物、果蔬、花卉新品种、经济林木良种以及热带、亚热带优质特色畜禽新品种。建设一批区域性国际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中心,推进生物技术公共实验室、中试基地建设,形成若干多学科融合、开放运行的生命科学研发联动机制,建成我国重要的生物育种创新基地。

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程。加快创新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大培育天然药、原料药和药物中间体,大力培育植物提取物及其健康产品产业。开展治疗性疫苗、重组蛋白药物,以及干细胞治疗、康复治疗等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发展具有云南省资源特色的中药材基地,壮大“云药”品牌,发展民族医药,重点建设楚雄中药现代化基地、文山三七生产加工和交易基地、昭通天麻生产加工基地、丽江螺旋藻和红河灯盏花生产加工基地,以及滇南等地石斛产业加工基地。

积极培育发展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技术服务等产业。建设生物材料研发和产业基地,培育一批跨国生物基材料企业集聚区。建设生物环保示范基地,促进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发展。加强昆明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生物技术服务产业,推进公共技术服务、产业化服务、政策法规服务等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面向全球的动物实验基地。构建以研发服务外包为主要形式的高技术服务产业新业态。

二是发展光电子产业。打造昆明光电子产业基地,发展红外及微光夜视、光伏、半导体照明、半导体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电子信息材料等产业。扩大多晶硅生产规模,推进产业化建设。组建云南省光伏产业集团,建设夜视产业基地,构筑国际光电子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围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应用,尽快形成量产能力,积极培育光机电一体化产业领域新的增长点。

三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大型精密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设备和铁路养护机械、高端电力装备、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车用柴油发动机、汽车制造及新能源汽车、矿冶重化成套设备等产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服务基地及出口型的基础装备工业服务基地,建设高端数控机床研发制造基地、轨道交通配套机械及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重化矿冶成套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和高端电力装备制造基地。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成套设备研发和制造国产化能力。

四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广应用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及产品、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为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五是发展新材料产业。以高精、高强、复合为方向,发展铝基复合材料、铜基复合材料、锡基无毒钎料、铅基特种材料、高性能锌合金等特种金属新材料。发展铂族、锗、铟、金等稀贵金属高纯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化合物与催化材料。发展硅、锗系列太阳能发电材料,燃料电池制备关键材料,磷酸铁锂离子动力电池等储能电池材料和铸铜转子等节能材料,建设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发展以聚甲醛和聚氯乙烯改性为主的聚合物工程材料,以聚乙烯系列产品为主的化工新材料,加快开发精细磷化工产品。

六是发展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为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实施地面并网光伏发电工程、公共建筑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发展太阳能系统集成产品。实施风光互补高原风力发电场建设工程,推进风电整机组装产业化。实施生物质能应用示范工程,推进以木薯、小桐子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建设生物能源基地。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积极推进非粮生物燃料乙醇试点和生物柴油示范工程建设。开发适用于高原山区的新能源并网技术以及关键设备,实施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加快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建设若干新能源示范城市(区)。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是打造旅游产业新优势。围绕把云南省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推进滇中昆明国际旅游休闲区、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滇西火山热海文化旅游区、滇西南大湄公河跨国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和滇东北生态及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实现各旅游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打造和培育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积极推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休闲度假设施、旅游城市、旅游重点县、旅游乡(镇)村等项目建设。加强玉溪、曲靖、楚雄、沧源、大理、哀牢山—红河谷等重点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云南旅游业综合改革试验,推进保山腾冲、玉溪抚仙湖—星云湖、大理苍洱地区、昆明世博新区等旅游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试办一批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打造特色体育赛事基地。提升区域旅游合作层次,拓宽区域合作领域,推进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合作区、泛珠三角和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区建设,形成旅游业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培育澜沧江—湄公河水路黄金旅游线、孟中印缅旅游圈等一批跨国跨境旅游精品线路。简化游客出入境手续,提供办证便利服务。深化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旅游合作,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开展互通车辆、安全警报发布、旅游信息交流等合作,提升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功能,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无障碍旅游区。

二是加快物流业发展。依托对内连接中西部各省(区、市)、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对外连接东南亚、南亚,直达印度洋的国际物流通道,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把昆明建设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大理、景洪、蒙自和临沧等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推进磨憨、河口、瑞丽、猴桥、孟定口岸物流基地建设,发展保税物流。在昆明逐步培育和建设国际性矿业交易综合市场。建设昆明国际空港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中国昆明螺狮湾国际商贸城、昆明现代国际综合物流中心、大理滇西物流商贸城等大型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建设昆明长坡汽车与工程机械商贸交易与拍卖中心。整合已有的物流信息平台以及商务、海关、交通运输等物流信息资源,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业国际合作,积极吸引世界知名物流企业在云南省设立区域性总部,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

三是提升会展业规模和层次。以办好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和南亚国家商品展为重点,条件成熟时推动设立中国—南亚博览会。提升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中国—南亚商务论坛、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和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等展会活动的规模和层次,将昆明市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

四是强化金融业服务功能。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支持东南亚、南亚国家银行等金融机构到云南省设置分支机构。支持富滇银行等符合条件的地方金融机构到东南亚、南亚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昆明国际金融产业中心园区建设。增加云南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数量,扩大结算规模。支持在滇各金融机构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双边本币结算合作,为企业双边本币结算提供服务。开展人民币与周边国家币种的直接挂牌兑换试点业务,建立支付清算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矿权、林权、股权抵(质)押融资等业务。

继续完善银行组织和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富滇银行增资扩股,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内控,稳步推进上市融资;统筹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开发符合农村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推动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规范化、制度化。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展金融租赁和信托等中间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或发行企业(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期货市场功能,研究设立期货交割库。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扶持发展创业投资基金,规范发展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在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促进外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发展。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稳步建立合法合规的区域性金融资产交易所、林权交易所、矿权交易所、文化产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形成综合性产权交易中心。在商业可持续的条件下,对云南省保障房、水利、文化、旅游等基础产业发展实行差别化的监管政策,允许通过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公司支持上述行业的项目建设。

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引导金融机构为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走出去”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努力扩大农业保险范围。扩大保险资金运用规模,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参与桥头堡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与边境贸易和国际物流相关的保险业务试点。健全信用担保系统,鼓励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环境。

五是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动现有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院校、科研机构及跨国企业的研发合作。按照国家部署和要求,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以技术成果孵化转化为核心,建设中试、工程化试验示范及生产配套设施,推动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工作。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扶持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集群发展。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技术交易平台、教育培训中心等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企业科技总部。大力扶持发展农业、制造业产业、产中产后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体系。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完善中国—东盟科技论坛机制,推动与东盟和南亚各国在矿产资源开发等优势互补领域的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