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2018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召开 这些科技成果改写产业历史
2019
05/21
09:43


小湾水电站。 华能澜沧江供图



云岭牛。 受访团队供图



新泽兴人造板生产线。



铁路除雪设备。铁建装备供图

5月16日,2018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召开,表彰了一批为云南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根据项目类别,奖项包括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合作奖,涉及个人、团队及项目193个。其中,授予盛军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授予“小湾水电站工程”等10项成果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云南省草地畜牧业创新团队”等2个团队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创新团队类一等奖等。本报走访本次获奖的部分项目,聚焦科技创新背后的故事。

“世界最难”水电站年均发电量190亿度

每年发电190亿度,可节约燃烧686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48万吨……这是小湾水电站机组全部发电后产生的环境效益。作为“国家十五重点工程”“国家西电东送骨干电源和重点工程”“云南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标志性工程”,西南地区第一座巨型水电工程,小湾水电站的规划建设创了我国乃至全世界建设300米级高拱坝的先例,且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在2018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该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建成世界上第一座300米级高拱坝

小湾水电站位于大理州南涧县与临沧市凤庆县交界的澜沧江中游河段。1999年,针对如何最大化利用澜沧江水能资源,实施“西电东送”“云电外送”和“藏电外送”,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筹划小湾水电站建设。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后,2002年项目开工建设。

“三峡最大,小湾最难。”这是水电工程界流传的一句话。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艾永平介绍,小湾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震烈度高,边坡高达700米,无论是工程规模还是建设难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其山一般高的拱坝、强大的水压和复杂的地质环境让小湾水电站的建设堪称世界水电“最难”。在这之前,我国乃至世界都没有建设300米级高拱坝的先例和经验,现行理论、规范和建设经验远不能满足工程需求。

在解决300米特高拱坝的关键技术难题上,团队创立特高拱坝结构优化理论,创新特高拱坝基础处理技术,系统提出特高拱坝温控防裂标准和措施,创建特高拱坝抗震技术,建立特高拱坝全过程实时安全评价体系,创新大型水电工程管理模式,系统建立了300米级拱坝成套技术体系,攻克了建设中的主要难点。

年均发电190亿度 经济效益显著

小湾水电站工程的实践经验为修编新的规范奠定了理论基础。如:依托小湾超高边坡开挖支护实践,修编发布了《水电水利工程边坡施工技术规范》;通过小湾拱坝混凝土温控防裂实践,解决了高拱坝温控防裂难题,据此修订了《混凝土坝温度控制设计规范》,为后续高拱坝温控防裂提供了依据等。水电站机组全部发电后,每年发电190亿度,为云南乃至南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其建成使云南电力系统水电站群的调节性发生了根本改变,电能质量大幅度提高,大大扭转全省电力系统长期以来存在而难以解决的“丰弃枯紧”的被动局面。通过流域联合调度,汛期、枯期发电量比例由64∶36改善为50∶50,下游漫湾、大朝山、景洪3个电站可增加保证出力110万千瓦,每年有效电量净增约62亿度,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值得一提的是,坝体承受总水推力1800万吨,坝身泄洪功率46000兆瓦,均为世界之最。

此外,小湾水库的建设进一步保障了当地安全。其中,在坝址以上平均每年可拦蓄悬移质泥沙4800万吨和推移质150万吨,从而解决漫湾和大朝山电站的泥沙问题;可提供与兴利库容结合的调洪库容为13.18亿立方米,为保障大坝安全进行的调洪可削减洪峰12%;建成后可形成干流库区深水航道178公里,支流黑惠江库区深水航道123公里,为发展库区航运创造了条件。

2015年10月通过竣工验收后,该项目先后获国际里程碑工程奖、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等。

填补国内肉牛

三元杂育品种空白

后躯发达,体型大于常见云南土黄牛,肩部高耸驼峰一般的“肩包”,这种外形有一定特点的肉牛就是云南省草地畜牧业创新团队历经30多年培育的新品种——云岭牛。目前,该品种已被农业部列为2016年至2020年我国南方主推品种,在2018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团队项目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云南省草地畜牧业创新团队源于1983年中澳合作项目“云南草场与牲畜改良发展计划”,主要开展国际合作。1985年“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成立,1991年主持第一个省“八五”攻关项目,2008年更名为“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并入选为云南省“草地畜牧业研究创新团队”。30余年来,团队在国际合作、国家科技支撑等150余项科研项目的支持下,针对我国缺乏适应热带亚热带的优良肉牛和牧草品种、草畜生产技术水平低等突出问题,系统开展了肉牛产业发展及创新急需的全局性与战略性研发工作。

“在肉牛引进与杂交方面,我们经历了很多次调整。”黄必志介绍,最初引进的品种为莫累灰,与云南的牛杂交后新的品种后代在抗病方面较弱。在此基础上,团队再次引进耐热、抗病能力强的婆罗门牛,再与莫累灰牛和云南黄牛杂交后代开展三元杂交选育,最终培育出适合热带亚热带气候的优良肉牛新品种——云岭牛, 为云南和我国南方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种源支撑。

与普通肉牛相比,云岭牛具有耐热抗蜱、耐粗饲、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高等优良特性。同时,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美国肉类协会专家认为,云岭牛生肉色泽橘红、脂肪乳白、肉质细密、脂肪沉积丰富、肉质细致坚挺,已达到美国最优级牛肉质量水平,熟肉达到美国最优级牛排品位水平。

成功杂育出云岭牛后,团队通过建立肉牛标准化高效健康养殖及雪花牛肉生产配套技术体系,解决了肉牛繁殖力偏低、标准化水平不够、产品质量不稳定等关键技术问题,打破了长期以来高档牛肉依靠进口的局面。其中,成果“云岭牛选育与产业化”大幅提高了我省优质肉牛的生产水平,促进产业化发展。成果“甘蔗副产物饲用研究与示范推广”为我国甘蔗副产物饲用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示范,提高了甘蔗糖业副产物的利用率,丰富了家畜粗饲料资源利用等。

现在,云岭牛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个利用三元杂交育成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是南方第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个肉牛培育品种,填补了国内没有三元杂育成肉牛品种的空白。2017年10月,云岭牛核心育种场(小哨示范牧场)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并建立了10个省级云岭牛核心扩繁场,每年为社会提供2000头种牛和100万剂冻精,从品种层面解决了我国热带亚热带肉牛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人造板生产工艺

颠覆行业传统

近年来,定制家具行业发展迅速,也为人造板工业特别是刨花板工业提供了发展空间。2013年,云南新泽兴人造板有限公司与西南林业大学等单位合作,更新了传统生产技术。在2018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该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云南新泽兴人造板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林铭介绍,1立方米人造板可代替2.5至3立方米原木,节约木材资源。但我国人造板工业受生产设备、工艺水平、产品质量等制约,长期处于产业链底端,产业迫切需要创新。2013年,企业与西南林业大学、上海人造板机器厂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展开了技术攻关。通过优化生产线、引进先进设备等,不仅解决生产线运行速度较低、生产效率不高的技术难题,还解决了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问题,降低生产消耗,实现低碳生产和绿色制造。项目成果先后在全国15个省市实现工业化推广应用,为国内人造板企业技术提升和生产线升级改造提供了示范。

项目首创性地提出了热压工艺与树脂固化匹配性理论,发明了具备压力释放的分段加压技术。首先在较高压力下进行压缩密实化,随后降压以释放板坯内部蒸汽压力,低压维持一段时间,然后升高压力固化。该方法既可缩短热压时间,提高热压效率,又可提高板材内结合强度10%以上,改善人造板断面密度分布和表面质量。

技术方面,集成创新了连续平压生产技术,更新了传统间歇式平压技术。李林铭表示,我国绝大多数人造板企业采用间歇式平压生产线,导致单线产能低、生产效率低、产品优等率低。鉴于此,该项目将生产线划分为备料、干燥、施胶、计量等,根据产能自主配套。建成了一批年产20万立方米左右节能高效连续平压刨花板示范生产线,生产线配置成本降低30%以上,单位能耗降低30%以上,产品优等率98%以上。

此外,针对低摩尔比脲醛树脂性能劣化及生产效率低下等技术难题,发明了低摩尔比脲醛树脂高支化结构改造技术路线,确保固化后树脂具有致密结构和较高交联程度,弥补了低摩尔比脲醛树脂的结构缺陷,提高了树脂固化速度和物理力学性能。该措施集成创新了近零甲醛释放刨花板制造技术,研制了甲醛释放量每100克低于3毫克的刨花板制造技术并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极大提升了刨花板产品的整体性能和生产效率。

目前,该项目已正式投产3年,示范效应不断显现。成果先后在全国15个省市实现工业化推广应用,为国内人造板企业技术提升和生产线升级改造提供了优良示范。其中,穿透式蒸汽预热装置成为连续平压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的标准配置,正逐步实现生产线全覆盖;连续平压刨花板示范生产线在行业内产生积极影响,国内12家企业复制了示范生产线,刨花板产能快速增长,进一步突破了刨花板产能制约瓶颈;全国后续新建刨花板生产线多以连续平压生产技术为主体,近3年来,我国年产20万立方米以上连续平压刨花板生产线每年新增20条以上。

实现铁路线路

机械化清扫

本报讯 记者缪亚平 通讯员富建强报道 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铁建装备)申报的“高速高性能铁路线路除雪成套装备与技术”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我国铁路覆盖面广,由于降雪造成铁路减速、停运甚至冻伤列车走行部件的情况时有发生,以往仅依靠人工可清扫轨面下积雪来保障列车运行安全。铁建装备“高速高性能铁路线路除雪成套装备与技术”项目团队历时7年技术攻关,研发制造了高速高性能轨道除雪车,实现了轨道复杂表面积雪的高速高效全方位机械化清扫。

项目团队针对轨道复杂表面三个区域的不同特征,采用双发动机驱动和双液力牵引、双向行驶和双向作业方式,发明了轨道除雪用推雪铲、刷扫抛式轨道除雪装置、吹雪装置、轨道除雪用走行防脱轨装置和双向牵引小车等装置,提出了轨道除雪作业工法,具有除雪防脱轨和防撞等性能,能在低温、低气压等各种复杂工况下作业。

高速高性能轨道除雪车基于计算机分布式网络控制,集光、机、电、液控制为一体,拥有吹、扫、抛、铲、推等联合除雪功能,实现了轨道复杂表面积雪的高速高效全方位机械化清扫,能减少降雪造成的列车降速、停运甚至脱轨,保障了雪区铁路线路列车运行安全。

该项目成果为国际首创,填补了我国高寒地区铁路轨道除雪机械的空白,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已取得发明专利授权12项,其中3项获部级优秀发明专利奖,发表论文9篇,制定企业标准14项,行业暂行技术条件1项。2018年摘获中国“好设计”银奖。

该项目成果已应用4年,除雪作业总里程超过1000千米,清扫正线积雪、站线积雪、硬雪和深雪效果好,最大除雪速度和除雪量超过40千米/小时和8000立方米/小时。设备性能稳定、除雪效率高、除雪速度快,得到了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乌鲁木齐局集团和青藏铁路公司的好评。

铁建装备是中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多年来,该公司始终致力于铁路养路机械事业的发展,形成了研发、制造、修理、施工、运维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截至2018年,铁建装备已生产制造铁路大型养路机械2700多台,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80%,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制造商。

小昆虫有大用途

“蟑螂药”也能治病

说起蟑螂,许多人都会对其打上“害虫”的标签,避而远之。而大理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则通过发掘利用其关键药效物质,研发了治疗黏膜修复、心力衰竭、抗乙型肝炎的新药,累计销售超过100亿元。在2018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源于昆虫美洲大蠊的系列新药发现与创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获科学进步一等奖。

蟑螂又称美洲大蠊,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昆虫物种之一。在云南和四川等地,已有用蜚蠊治疗疮疡、乙型肝炎等的历史。虽然疗效显著,但由于美洲大蠊生活环境特殊,携带有50多种致病菌、病毒和过敏原,成药性成了一项世界性难题,使其现代药物制剂成为空白。

1978年,大理大学教授李树楠及其团队组成联合攻关协作组进行开创性研究。在李树楠的带领下,团队以美洲大蠊作为切入点,针对美洲大蠊药效作用机理不清、产品和原料质量控制难、临床研究及评价不足等行业发展共性问题进行研究。

大理大学药化学院院长彭芳介绍,美洲大蠊有表皮生长因子类物质、改善心力衰竭的核苷类物质、抑制乙肝病毒的粘糖氨酸物质及可抗肿瘤的多肽类物质。通过采用现代色谱与波谱以及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阐明了其主要化学组分和药效作用机制,为新药发现与创制提供了关键支撑。1985年,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世界上首个源于美洲大蠊的现代药物——治疗创伤和消化性溃疡的“康复新液”,上市后,该产品在消化系统用药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有了产品和市场,如何实现原料到产品的全产业链开发成了接下来需要攻克的问题。李树楠带领团队率先开展了美洲大蠊的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通过深入研究美洲大蠊的生物学特性,对其生活习性、饲料配置、病虫害防治等开展了系统研究,形成一套高效养殖美洲大蠊的科学方法。制定了从种源选择、卵鞘筛选、收集、虫卵孵化等的成套养殖技术体系。使美洲大蠊虫卵孵化率由60%提高到80%,若虫成活率由40%提高到60%,成功破解了美洲大蠊的规模化养殖技术难题,为我国昆虫类中药材的标准化、智能化生产和管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2005年和2006年,研究团队相继研制了分别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心脉隆注射液”和治疗乙型肝炎的“肝龙胶囊”,目前,3种药全部实现产业化应用,累计带动产值超过100亿元,近两年产生的经济效益达37.19亿元。“源于昆虫美洲大蠊的系列新药发现与创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突破了彝药美洲大蠊药效物质发现、有害物质脱除、产品和原料工业化生产成套关键技术,构建了“民间验方—工艺创建—临床应用”的昆虫药物研发技术体系,实现我国昆虫药物研发与产业化领跑国际。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记者张怡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