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晋宁:农业大县的工业崛起
2018
12/13
09:31


昆明工业品交易中心位于晋宁区晋城镇。



宝峰工业园区。



上蒜工业园区。



青山工业园区。



本版制图美编王丽娜

高扬的旗帜、坚定的信念、轰鸣的机器、坚实的脚步,40年风雨历程,晋宁工业经济已在滇池南岸崛起。

翻开历史,自古以来,晋宁沃壤膏腴,物阜民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民安居乐业辛勤耕耘,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推动着社会进步,描绘着一幅幅令人振奋的锦绣画卷。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实现“区强民富”旗帜引领下,晋宁各项事业长足发展,硕果盈枝。以园区为载体的晋宁工业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拼搏奋进的号角声中,晋宁工业经济迎来发展的春天。

农业大县转身蜕变

工业兴则晋宁兴,工业强则晋宁强。

长期以来,晋宁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横向比较,戴着农业大县帽子、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晋宁,发展落后了、掉队了——城乡基础设施“几年一个样”,财政盘子捉襟见肘,农民增收乏力,税源单一,工业发展缓慢,县域经济已到入不敷出的尴尬境地。

突破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出路在哪里?路径如何走?面对窘境,2005年,晋宁的决策者在充分分析县情、国内国际发展形势,以及晋宁发展现状后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两条腿”走路,而工业则是“短腿”,必须拉长。因此,发展工业,是晋宁的潜力所在、出路所在、希望所在。

但是,发展工业经济到底如何下棋落子,布局谋篇?

晋宁人民在深思,决策者的思路逐渐明晰:发展工业经济既要立足现实基础和已有优势,在支柱主业上寻求新突破,又要多条腿走路,发展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的新兴技术产业,让工业成为振兴晋宁经济的新“引擎”。

可是,现实情况是,晋宁工业起步晚、底子薄,工业企业数量少,生产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缺乏绝对的竞争优势,企业生产大多处于“零打碎敲”和“小打小闹”的“小五金”、缝纫店式的状态。

面对现状,是另起炉灶,重新开疆拓土发展新的、多元化的新型工业,还是进行技术革新发展壮大原有老小企业?也就在这一年,晋宁“十一五”发展规划出台,提出“一强、二化、三品、四业、五目标、六措施”的发展思路。其中,“一强”就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并作为今后5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抓住一次机遇,就能先上一个台阶;失去一个机遇,就可能落后一个时代。晋宁不能再一次次错失发展良机。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不建园区不发展工业,经济如何发展?2005年,是晋宁工业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晋宁首次提出并开始实施“一主四副”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建设了以二街片区为主,宝峰、晋城、上蒜、青山为副的工业园区,随后提升完善为“一园五片”“一园六基地”特色工业园区。从此,晋宁第一次有了企业发展的专属地、工业发展的主平台,有了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大舞台。

园区经济异军突起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晋宁全力建设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平台、经济发展的载体。

建园之初,4个园区大都是荒山荒坡,园内杂草丛生、乱石浅滩。那时,整个园区第一次总规划面积仅为17.55平方公里,园区产值少得可怜,税收几乎没有,一切从零开始。

思路决定规划,规划决定未来。对于工业园区每个片区的功能定位,晋宁的决策者思路清晰:按照多元开发、拉长链条,从产业数量和质量上增强工业经济实力的要求,园区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资源、项目、用地向片区集中,向优势企业靠拢。结合资源优势和原有基础,园区大力发展精细磷化工、机械制造、汽车配件、光学仪器、农特产品加工和建筑建材业六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夯实工业基石,拉长工业经济这条“短腿”,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和质量,扩大工业经济规模。

按照这一思路,晋宁逐步对全县5个片区进行功能调整:二街片区重点发展精细磷化工为主产业,晋城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上蒜片区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宝峰片区重点发展生物资源、食品加工和绿色环保产业,青山片区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产业。

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钱从哪来?靠政府投资显然是杯水车薪。晋宁创新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从过去“等、靠、要”转向主动走出去跑资金、找项目,争取支持,招商引资;领导干部从“坐而论”到“起而行”,决策在一线检验,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从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转向办多少事找多少钱。按照园区“详规要完成、环评要通过、土地要收储、基础设施要成形、项目要落地”的总体要求,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园区规模由小到大、功能由弱到强,进一步提升园区实力和档次。

2008年以来,按照“一园五片”的发展格局,晋宁县以打造省级一流工业园区为目标,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明确重点、攻坚克难,加快推进园区建设。由于园区各项配套功能逐步完善,晋宁越来越被商家看好,原有的规划面积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投资商“胃口”。2009年,二街工业片区凭借资源禀赋和先发基础优势,提档升格为省级工业园区。同时,《晋宁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晋宁县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园区规划面积由原来的17.55平方公里扩编至60.6平方公里,最后扩编至现在的92.69平方公里。

通过在全县范围内科学规划布局,工业园区已成为晋宁工业发展的摇篮,分别发展壮大了精细磷化工、商贸物流、生物资源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群和各大产业分园、分片的招商格局,为工业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招新引强双翼齐飞

从零艰辛起步,晋宁工业园区走过了爬坡上坎的艰难岁月,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园区这一切的发展,都来自各级各部门和园区人倾注的汗水和辛勤付出。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落实好“一个重点项目、一名挂钩领导、一套专业服务班子、一张竣工倒计时表”的工作机制,晋宁县对所有进入园区的企业逐一分工服务,做到服务客商无门槛、服务客商“零距离”。按照“实施一批、洽谈一批、储备一批”原则,晋宁加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建立完善定期走访、跟踪联系制度,及时把握客商的所想、所需、所求,促进项目早日落地建设。

随着园区功能不断完善,2009年,晋宁工业园区启动了园区产业布局规划调整,按照各片区凸显不同的主导产业,引导企业分类入园,分产业进园进行招商选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劳动力生产效率,以大项目促进大集群,以大产业延伸产业链,促进了园区规模效应加速放大,结构层次更加优化,技术平台加速提升,关联产业加速聚集,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随着各片区功能产业定位清晰,产业链完整,各片区都有产业龙头企业落地建设,如南车集团、益海嘉里、百威英博等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民营五百强企业项目先后进驻并扎根工业园区,成为晋宁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提升、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2012年,晋宁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被省政府列入培育的30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园区,同年被昆明市委、市政府列入培育销售收入超五百亿元园区之一;到2015年末,晋宁工业园区已形成“一园六基地”的发展格局,形成了以磷化工(二街基地)、装备制造(晋城基地)、食品加工(宝峰基地)和生产性服务(青山基地)为主导产业,冶金冶炼、新型建材及其配套产业为辅助产业的综合性工业园区;2016年11月,园区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如果说过去晋宁拥有发展的潜力,那么现在更具有跨越发展的实力。这实力来自工业园区的迅速扩张、工业经济的快速崛起、突破裂变所产生的“核引擎”。

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转型,晋宁区以“凤凰涅槃”般的方式全身心投入工业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加强软环境建设、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强化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机关服务水平、全力招商引资、提升园区规模档次等一系列“组合拳”,推动了晋宁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快速发展,快速崛起。

记者赵书勇 通讯员段正祥 陆晓旭 李建斌 吴艳涛报道

本版图片均由晋宁区委宣传部供图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