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从“云岭第一”到“中国百强” 改革开放40年官渡区铿锵前行
2018
12/12
10:24


长水国际机场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

鸟瞰星耀路



石虎关立交



云南省博物馆



西亮塘湿地公园

40年风雷激荡,40年岁月峥嵘。2万多个乡镇企业星罗棋布,谱写出波澜壮阔的时代故事;开全省县区先河组团赴香港招商,展现出“敢为天下先”的时代精神;从“云岭第一县”开始,不断向“云南县域经济第一县”“中国百强区”挺进,勇攀一座座跨越发展的高峰……1978年以来,昆明市官渡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凝聚起最大共识,激发出最强能量,以敢闯敢试的勇气、自我革新的智慧、舍我其谁的担当,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开放发展、勇开新局,不仅实现了经济增长2000多倍的“史诗般进步”,更以“全面争当排头兵”的昂扬姿态在新时代破浪前行。

敢闯敢试 “云岭第一县”应势崛起

“东方风来满眼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官渡区发展变化日新月异。

到1983年底,全区95%以上的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1987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10401万公斤,农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大关。1997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45元,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

在滇池边一个普通的小渔村——福保,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昆明全面推行之际,村党支部根据福保社队企业有一定基础的实际,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铸管厂、造纸厂、彩印包装厂等一个个村办企业红火一时,全村95%以上的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1998年,全村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5.5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云南小康村”。

福保之路,是官渡区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典型和缩影。

在“敢为人先”成为时代特质的那个年代,一部分从田地中解放出来的官渡农民,从收废纸、捡垃圾、生产小食品、卖米线、搞运输等起步,艰难创业、不懈奋斗。官渡区委、区政府及时把握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机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乡镇企业高速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据统计,1979年,官渡区个体工商户仅有9户。到1998年,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5313户,增长2812.6倍。1997年全区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达2.1亿元,实现产值4.6亿元,完成社会零售总额6.4亿元,上缴国家税收4200万元。同时,涌现出关通驾驶员城、诺仕达集团、华丰集团等年产值上亿元的省、市“百强”“50强”私营企业。

开放的经济最具活力。1987年,官渡区首家“三资企业”——总投资10.35万美元的昆明云通化工有限公司成立。1992年后,全区外向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从1991年仅有5家“三资企业”、总投资31.62万美元,国内横向联营企业280家,发展到1998年的138家“三资企业”、总投资达1.68亿美元,国内横向联营企业921家、总投资达13.67亿元,外向型经济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乡镇企业发展连续多年保持全省排头兵地位,官渡区被誉为“云岭第一县”。其间,区政府组团赴香港招商,在全省县级政府中开了先河。1993年,官渡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好、社会贡献大先进县”。1995年,全区乡镇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再后来,该区提出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思路,明确了“放手发展规模、努力提高效益”的发展方针和“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战略,全区乡镇企业开始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1998年,全区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47.32亿元,占到全市的1/2、全省的1/5,实现利润28亿元;企业数量由1978年的345个发展到26744个,从业人员达23万余人,乡镇企业成为官渡最闪亮的一张名片。

在乡镇企业带动下,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1993年建成春城路,打通了从市区到飞机场的交通“瓶颈”;成功举办中国第三届艺术节,招来投资数亿元的“昆交会”落地官渡。1997年,抓住“世博会”机遇重点打造北市区,投入巨资修建城市主干道,房地产开发风生水起。“’99昆明世博会”奏响了“昆明新区发展在官渡”的旋律。截至20世纪末,全区城建面积达70平方公里,撑起了昆明城的“半壁江山”,城市载体功能大大增强,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为“三二一”格局,“云岭第一县”的城乡一体化、城市化进程大大提速。

苦干实干 “县域经济第一县”领跑全省

2004年9月,昆明市对主城四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区划调整后的官渡区,辖关上、金马、东站(后改为吴井)、太和4个街道,六甲、矣六、阿拉、小哨4个乡,官渡、小板桥、大板桥3个镇,93个村社区,面积552.2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0万人。

这是官渡区建区以来首次经历区划调整,区划调整后的官渡区,面临着辖区面积、人口、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四个减半”的严峻挑战。面对困难,因循守旧注定没有出路,畏缩不前注定将坐失良机。想要破局,就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果断从城乡兼容阶段向城市中心区转型迈进。

区委、区政府综合研判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现代新昆明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确定了“走出城郊型、融入都市圈、建设中心区”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创业在官渡、居住在官渡、购物在官渡、休闲在官渡”四大品牌,努力把官渡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正所谓“慢进也是退”,官渡区发扬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二次创业”如火如荼,投资10亿元大手笔打造官渡森林公园,极大地提升了关上片区的城市环境;昆明国际印刷包装城等一批大项目顺利落地;汇集19家大型专业市场的官渡园大商圈成为全市新兴的商业物流中心;世纪城、新亚洲体育城等城市综合体相继建成,有力推进了全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以富裕、秀美、和谐、效率新官渡为目标,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区域价值,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官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官渡区委结合实际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后,官渡人再次发扬“5+2”“白加黑”“白天在现场、晚上到会场”的精神,大干2008、拼搏2009、攻坚2010,加快现代新官渡建设,朝着“昆明争第一、西部创一流、全国进前列”的目标迈进。

实干巧干出成绩。官渡区在全省率先实行区级审批“双零”制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国家大型铁路养护设备昆明产业基地等一批投资规模大、拉动效应强的项目稳步推进,官渡工业园区顺利升格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同时投资数十亿元做好广福路改扩建、昆明新机场建设等重点工程,先后建设完成彩云北路等近百条道路。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处于领跑地位。此后数年,官渡区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在第一轮全省县域经济考评中,多次排名第一、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云南县域经济第一县”。

为了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官渡区还在全省率先启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率先开展城市合作医疗试点,率先开展“名中医、骨干医师”进社区服务,率先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把城市低保和廉租房制度引入农村,率先把农村合作医疗、贫困生“两免一补”推广到城市,全区基本建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象征着居民幸福指数的“三大件”,从最早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变为“彩电、冰箱、VCD”之后,又发展成为“购房、买车、旅游”三大消费新时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奋勇争先 成功挺进“中国百强区”

当改革开放的车轮驶进“十三五”,官渡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并重新定位了自己的发展坐标。从2016年起,全区上下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努力争当改革发展的先锋,当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全力建设富强幸福新官渡。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以思想“破冰”带动行动“突围”,通过强化“借智”“借势”“借力”,实现学习取经“走出去”和经验方法“引进来”有机结合,在全市率先编制完成《官渡区争当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排头兵行动纲要(2017-2030)》,做好未来发展和转型升级“顶层设计”;利用政策窗口期谋划实施3个PPP项目,招标总量达70多亿元,先行先试探索街道剥离经济职能向社会管理转变,全面实施“五个一”网格化管理模式,“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在全国推广。

加大开放发展力度。发挥“南博会”“商洽会”等招商平台作用,2016年至2018年,在南博会、商洽会签约仪式中累计签约966.14亿美元(2016年至2018年在省、市、区级各项签约活动中累计签约2234.84亿元),居全省县区前列。南亚东南亚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暨永不落幕的南博会永久落户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面向南亚东南亚知识产权服务(昆明)中心落地官渡,在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与空港经济区、综保区联动互促,打造全省、全市的投资热土,两年内市场主体新增近6万户,总数超16万户,存量和增量均居全省第一。与南开大学基础教育管理中心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将在官渡区合作建立南开日新国际(云南)学校,迈出教育国际化的新步伐。官渡电商产业园逐渐成为全省电商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外向型经济发展有了更坚实的载体支撑。

随着各项改革举措深入推进,官渡区跨越式发展之路越走越稳,逐步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201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被评为云南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140.14亿元,增长10.4%,经济总量继续领跑全省各县区。与1978年的5510万元相比,经济总量整整翻了2000多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已从“打基础、增后劲”进入到“见效益、出形象”的发展新阶段。

2018年上半年,官渡区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6.65亿元,同比增长7.6%,绝对值在全省129个县(市、区)继续排名第一。在工信部权威机构评选出的2018年“中国百强区”中,官渡区位列第52位,在西南片区排名第二、全省排名第一,成功由“云南第一”跃升为“中国百强”。

“官渡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今后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靠的仍然是改革开放。”官渡区委书记和丽川说,站在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征程,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歇”。坚持改革开放“促转型”,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升级传统产业,优化新兴产业,加快打造高端CBD,不断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坚持改革开放“惠民生”,紧盯群众所需,呼应群众关切,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坚持改革开放“提品质”,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城市与生态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天蓝、水清、地绿、城美、人和、物畅”的宜居宜业主城核心区,全面争当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排头兵。

同时,紧盯站位不高、作风不硬、工作不实、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全面争当排头兵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把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任务,把“四个意识”转化为听党指挥、为党尽责的实际行动,把握方向、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真正把“讲政治顾大局”的要求落实到贯彻执行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真正把“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要求落实到争当排头兵的目标上来。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打造“五个过硬”干部队伍。构筑坚强战斗堡垒,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

亮点点击

“云南省民营经济综合10强县”第一

改革开放40年来,官渡区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2017年,全区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582亿元,同比增长11.6%;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51.1%,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459682人,同比增长4%。民营经济已成为官渡区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活跃市场的“兴奋剂”,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增加收入的“活源泉”,官渡区也成功跻身2017年度“云南省民营经济综合10强县”榜单并位列榜首。

据官渡区经贸投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用好用活“服务券”,组织开展小微企业贷款贴息,为全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活力。制定出台针对招商引资、商贸服务业、电商产业园的区级扶持政策,5年来先后扶持418家民营企业,扶持金额达2816万元。建立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党建联盟”,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创新人才工作模式,以人才带动民营经济全面发展。加强区级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工作,重点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流动资金紧张、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官渡区还将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作为出发点,以人民为中心,全面组织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投资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党群服务”,全力打造“智慧政务”,着力为企业家和投资者提供无缝隙、全方位的投资服务。2016年,官渡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立,近两年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11户,省级民营小巨人企业1户,省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单位2户,市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单位和平台4户,省、市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3户。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创新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民营经济已成为官渡区改革发展、富民强区的重要推动力量。

茶志福 向文 单松松/文

王正鹏/图

官渡改革发展大事记

1983年 官渡区95%以上的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7年 官渡区工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总收入居全省县区之首

1993年 首届“昆交会”在官渡区成功举办

1999年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官渡区隆重举行

2004年 官渡区行政区划首次进行调整,2008年阿拉乡和小板桥街道部分社区移交昆明经开区托管,2014年2月大板桥街道移交滇中新区托管

2012年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顺利转场运营

2013年 首届南博会在关上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15年南博会转场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如今“永不落幕的南博会”永久落户于此

2016年 官渡区GDP在全省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

2017年 官渡区位列“云南省民营经济发展10强县”第一名

2018年 官渡区成功挺进“中国百强区”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