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增速连续9个月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同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昆明综合保税区。 本报资料图
云南白药生产线。 记者王俊星摄
优必选(昆明)CRUZR机器人。 记者李海曦摄
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 中石油供图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边陲昆明已从改革开放的“末梢”变为“前沿”。
多年来,昆明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使产业强市之路越闯越宽,斗南花卉交易市场成为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打造了世界一流、亚洲最大规模的大型铁路养护设备生产基地……
服务贸易之途越走越好,昆明荣获“中国十大最具文化影响力城市”称号;获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认定……
改革开放之门越开越大,7国在昆设立领事馆,15国在昆设立签证中心,与22个海外城市缔结国际友城,53家500强企业落户昆明,48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昆明投资兴业,同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昆明之“新风景”——开放型经济正不断为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注入新动能。
产业优化 迈出新步伐
工业增加值突破1100亿元
“最开心的事就是我们今年被评为‘云南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这是对我们的肯定和鼓励!”11月7日一早,云南环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阎松,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一段勉励自己的话。环际公司是一家“年轻”的农业生产贸易企业,成立于2013年。经过几年发展,其不仅在昆明、大理、昭通等地建立了上千亩种植基地,还在富民工业园区新建了一座17亩的现代化工业生产厂房,由单一型农业贸易企业转变成生产贸易型企业,其生产的脱水蒜粒、蒜粉、蒜片、发酵黑蒜等果蔬干片,远销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
环际公司的成长过程,是昆明实施“产业强市”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昆明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坚持产业强市发展之路,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改善需求结构,转型升级势头良好,为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多项现代产业保持领先
按照“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思路,昆明举全市之力发展“188”重点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由2012年的5.3∶48.5∶48.9调整为2017年的4.3∶38.4∶57.3,一、二、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8%、36.9%、60.3%。其中,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嵩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斗南花卉交易市场成为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25户,较2012年净增25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4%,201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159.20亿元,同比增长10.1%。
昆明还先后引进新能源汽车、优必选等一批重大项目,昆药集团天然植物原料药创新基地、云内动力国V系列项目、昆客改装客车搬迁等一批重大技改专项顺利完成,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建成投产,改变了云南少气无油的状况。培育了一批独具昆明特色的地标性企业,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世界一流、亚洲最大规模的大型铁路养护设备生产基地;云南白药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医药保健品榜首;云天化建成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磷复肥基地;云内动力、昆药集团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园区渐成新产业高地
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近年来,昆明的开发(度假)区渐成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高地。其中,高新区成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经开区成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呈贡信息产业园成为全省唯一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特色的信息产业专业园区,省信息化中心、浪潮云计算产业园项目建成,成功引进紫光集团、中星微、中兴通讯、启明星辰等知名信息化企业,昆明成为全省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高地。
在新业态方面,昆明成为全国首批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城市,网络零售、网络约车、共享单车、O2O服务等新型业态快速增加,东川、禄劝、寻甸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区,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落户昆明综合保税区。“云上云”行动计划加速推进,浪潮云计算产业园一期、省信息化中心项目一期“党建云”投入运营,中国移动云南数据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信息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昆明市生物医药大健康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立,加快推动全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昆明-科研院所发展战略联盟成立,紧扣全市重点产业及领域,搭建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平台。
可以说,昆明正积极抓住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机遇,着力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建成集聚辐射能力突出的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
服务贸易 渐成新引擎
文化贸易企业将达到400家
近年来,昆明以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大数据为突破口,推进服务贸易业提质增效。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区位和资源为优势,昆明积极贯彻落实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民族文化强省战略,充分利用26个民族各具风情的民族文化优势,以及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山水相邻、习俗相近、文化相通’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文化高地,文化出口取得显著成效。”
加速壮大对外文化贸易市场
在全力打造大健康产业的背景下,去年,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准,国家植物博物馆落户昆明,昆明成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同时,昆明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智慧旅游”初见成效,去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增长45%。数据还显示,2017年,昆明共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1个,国家级广告产业园1个,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5个,依托金鼎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省级文化产业开发开放试验区,产业发展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记者注意到,2017年,昆明新知集团有限公司等21个文化企业进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云南映象》《十面埋伏》等20个文化项目进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其中,新知图书集团在南非、斯里兰卡、泰国等9个国家建设了国际连锁华文书局,有力促进了昆明市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据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昆明文化服务贸易处于西部地区领先水平,不仅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先后入选“国家消费试点城市”“中国十大最具文化影响力城市”“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称号,还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对外文化交流,3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对外文化贸易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打造更强国家级文化出口基地
事实上,为加速昆明市文化产业升级,提升文化开放水平,拓宽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和渠道,昆明专门制定了《昆明市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方案》。
目前,昆明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渐形成“一主体、两创新、三体系、四举措”运行模式。一主体即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小微文化企业;两创新即创新贸易方式和政府事中事后监管方式;三体系即完善公共服务扶持体系、社会共建促进体系及数据统计体系;四大举措即以丰富的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出口、以活跃的市场主体带动文化出口、以完善的文化政策体系保障文化出口、以持续的文化招商扩大文化出口。
市文产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昆明正打造以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为龙头,以现代传媒业、信息传输服务业为主导,以文化旅游休闲业、节庆会展业、工艺美术品业、演艺业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构建“一圈(环滇池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区(产业拓展区和辐射区)六带”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创新发展方式、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充分利用昆明在文化出口方面的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加快建设以文化出口为导向、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功能载体,到2020年,力争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以上,文化贸易企业达到400家,文化出口增长46%。
开放平台 激发新活力
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做生意
袁理明出入境的频率更高了。作为云南金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驻非洲赞比亚荣兴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由以前一年回国内一次,到近两年几乎每个季度回来一次。“高频率的出入境不仅反映了我们公司业务不断向好向稳,也说明了昆明外向型经济正不断发展壮大。”袁理明说。
引进市外资金超5000亿元
近年来,昆明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以更加强烈的自觉担当,倾心倾力推动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助力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建设。
统计显示,目前,昆明在10个国家新签对外投资项目39项,项目地涉及老挝、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尼日利亚、赞比亚、贝宁、卢旺达、刚果(金)、斯里兰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工程承包合同金额8.3亿美元。新批对外劳务合作公司2家;派出各类劳务人员759人,其中工程承包400人,替代种植项下派出劳务人员359人。组织27家企业申报2018年度省级“走出去”战略资金,共申报57个项目,资金总额7834万元。同时,以澜湄次区域国家为主,拓展中亚、北美市场,分别在缅甸、老挝、新加坡、泰国、乌克兰和美国等对外投资项目9项,协议投资总额2661万美元,产业涉及农业、会展业、有色金属采矿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住宿业、批零售业等。
当然,在助力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昆明也积极“请进来”。数据显示,2013年-2017年,昆明累计引进市外到位资金超5000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86.2亿美元,53家500强企业在昆落户,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昆明投资兴业。仅今年以来,昆明就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2户,同比增长41.18%;合同利用外资43.97亿美元,同比增长364.6%,千万美元以上项目已达10个;新设企业数和合同利用外资持续高速增长,两项指标增速同比大幅提高。同时,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扩大,正向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医疗、文化、教育和金融等领域拓展。
15国在昆设立签证中心
据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走出去”只是提升昆明对外开放水平的部分工作内容,昆明还通过筑平台、抓重点、促转型,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大市场。比如,通过构筑昆明综合保税区、昆明高新和腾俊国际陆港(B型)保税物流中心、昆明机场口岸、中欧货运班列、中亚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等开放平台,推动加工贸易转移落地,大力调整优化贸易结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探索服务贸易新突破,着力营造宽松的外贸发展环境,狠抓外贸政策落实,对外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2018年1-9月,昆明市实现进出口95.75亿美元,同比增长93%,其中出口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2.4%,进口71.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7.1%。增速连续9个月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且高于全国77.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9.8个百分点。同时,昆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实现快速增长,进出口额61.49亿美元,增幅达166.1%,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4.22%;同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提前一个季度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全年外贸目标任务。
在不断推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昆明还主动与国际接轨,孟加拉国等7国在昆设立领事馆,法国、德国等15国在昆设立签证中心,昆明与法国格拉斯等22个城市缔结国际友城。同时,上合国际马拉松赛、中印瑜伽大会、国际金融论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省长论坛等国际交流日趋频繁。
此外,昆明还配合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着力打造4条对外经济走廊,加快建设3条对内经济走廊;通过举办南博会、文博会、农博会、医博会等各类展览活动,提升昆明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并连续入选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事实证明,打造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服务贸易体系、外贸发展大平台,是构筑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支点,更是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本版稿件首席记者廖兴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