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至今年9月,全市创新人才承担科研项目6193项
104人入选2018年省级“两类”人才,占今年入选总人数的87%;科技部公布的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中,6人分别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下半年以来,昆明市科技人才工作频频传来喜报。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城市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人才则是支撑和推动创新的根本。从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到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每一项工程都与人才紧紧挂钩。也正因如此,近几年,昆明市从政策到资金都向科技创新人才倾斜,人才工作也结出硕果。
政策激励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某项政策的不断完善可以折射出一个地区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在科技人才工作方面,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入选者,代表着不同行业的发展方向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在该项选拔工作开启的20余年时间里,有关实施政策不断修改和调整已成“常态”,鞭策着行业人才向前走。
2000年8月,《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办法》出台,明确了各项奖励指标和选拔标准;2009年2月,随着创新的推进,修改完善后,《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培养考核办法》正式实施,打破属地、学历、职称等条件限制,更多的人才资源得以流入;2017年,昆明市科技工作成效渐显,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的《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培养考核办法》(下称《考核办法》)修改了选拔人数、专业条件等内容,导向更突出。为了适应最新的《考核办法》,今年10月17日,市科技局就《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考核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下称《实施细则》)召开听证会,相对于之前的《实施细则》,考虑到了多种情况。比如原五章28条修改为五章36条;申报人员年龄截止日由“申报当年12月31日以前”修改为“申报截止日期以前”等。
此外,为了适应地区经济,其他人才政策也相继出台。2008年出台《昆明市科技创新团队管理暂行办法》,围绕支柱产业、新兴战略产业等选拔培养以带头人为主的科技创新团队;2012年出台了《昆明市院士工作站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的若干政策》,修订了《昆明市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办法》等,鼓励一批人才发挥作用,推动产业发展;今年8月印发的《“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实施办法》明确将用5至10年,重点引进一批自然科学等领域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这些文件的出台、修改及完善整合了科技资源,形成鼓励创新、支持转化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了优渥的条件。至今年8月底,昆明市已选出省级带头人后备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518名,市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805名,市级科技领军人才17名,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08个。
人才小杠杆撬动社会大产业
人才的培养最终要归于产业,这已经成为科技行业的共识。纵观昆明市近几年的发展,从电子信息到生物医药再到先进装备制造,每一个行业都离不开人才支撑。对此,第十五批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王建平感受颇深。
从最初的网络产品分销商逐步发展为国内领先的融设计、投资、建设等为一体的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王建平创办的科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创新、成长,在建筑智能化、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年8月,科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设计运营的呈贡区“智慧交通”项目投入使用,采用动态干线绿波算法,通过前端高清采集设备可对路口车辆运行的实施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客观对城市道路信号实现自动配时控制。这一动作,让昆明市“智慧城市”迈出了有力的一步。
“科技人才的评选从某些方面看也正是搭建了一个人才交流的平台,而一系列奖励政策就好比提供了人才生长的土壤,让有创意的项目在其中萌芽生长。”说起人才的评选,云南省农科院研究员苏俊如是说。他说,入选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他养成了每年做工作计划的习惯,不仅是为了考核,也为了下一年度工作开展得更有条理。现在,其作为技术牵头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重点培植的红梨、猕猴桃等多个新品种优质高产示范园,带动了昆明市果树产业的结构调整。
“优秀的人才不仅是完成一个项目,更能带活一个产业。”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从开启科技人才培养工作以来,高素质创新人才结构不断优化,高职称、高学历人才比例逐步上升,全市正高级人才比例从“十五”期间最高达5.56%到近两年超过46%,涌现出如带领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突破铝空气电池关键技术的汪云华;通过10年提高了金康园小学办学特色和水平,使其成为昆明市新生代名校的李雪菲等一批人才。这些足以反映出,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亦或是科研院所,一支高水平、有竞争力、适应昆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队伍正在壮大。
“十二五”至今年9月,全市创新人才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6193项,发表论文、著作8737项,获得各类奖项1924项,获得专利等知识产权2769项,为农业、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作出贡献,给地区经济发展装上了“发射器”。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引进一批自然科学等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同时按照相关政策给予经费支持,“内培外引”结合,持续打好创新人才保卫战。
记者张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