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云南省大剧院。 官渡区委宣传部供图
美编王丽娜/制图
文博会官渡区展区。
官渡展区鲜花宴。
官渡展区图书展台。
官渡展区刺绣技艺展示。记者刘凯达摄
擅舟楫之便,得人文之胜。作为古滇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官渡区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文化产业资源得天独厚。作为全市文体事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官渡区地处新昆明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枢纽,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无可比拟。
“十三五”以来,依靠自身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官渡区相关职能部门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强化“想为、敢为、能为”的担当精神,通过高位统筹,狠抓规划引领、园区建设、政策扶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了全区文化产业的一次跨越发展。
2016年,全区完成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1.1亿元,总量跃居全省县市区第二位,增速达到20.6%。2017年,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预计可突破50亿元大关,发展势头强劲。
市场繁荣
企业发展各具特色
官渡区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涌现出一批文化内涵丰富、创新驱动的特色文化企业。据统计,区内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从2015年到2017年末增加了31家,达到58家。
作为官渡区的区属企业,云南围棋厂是全区文产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在官渡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该厂从一个中学校办工厂成长为中国围棋制造业“排头兵”,并形成了集非遗传承保护、产品科研创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重要赛事承办和围棋棋艺培训为一体的发展格局。2017年,云南围棋厂年产量超过19万副。同时,云子也与云花、云药、云茶一起,成为云南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重要名片。
同样是植根非遗技艺的文化企业,云南乌铜走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第六代传承人金永才大师带领下,广采博览,形成了色彩独特、工艺精湛、造型多样、装饰丰富的乌铜走银艺术个性,更以其秘不外传的材料配方、令人惊叹的“走银”“走金”技艺成为我国和“景泰蓝”并立的“铜艺双绝”。
此外,结合官渡区独有的会展优势,云南骏宇国际文化博览股份有限公司深耕会展服务,将智慧文博与旅游文化产品有机结合,深度开发文博生态圈的价值,成为全区第一家新三板上市的文化企业。而云南金伦云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则创新思路,以集约化的生产加工基地和创新的运营模式,将印刷生产供应链、销售连锁店、客户定制结合,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研发云印刷综合服务平台,把数字印刷与商业印刷通过网络连接,改变了传统印刷传播的价值链。
在民生服务方面,位于大都摩天购物中心的EPL世界书局,面积超5000平方米,藏书量超36万册,是昆明市内最大的实体书店之一。就在世界书局旁边,昆明极限光魔影院拥有全市第二大数量的放映厅和座位数,其中包括全球第六块、亚洲第二块激光IMAX超级巨幕的3块巨幕影院,给前来观影的市民带来令人震撼的视听享受。
项目拉动
园区建设如火如荼
“在众多文产项目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无疑是拉动作用相对明显的一类,也是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必然选择。”官渡区文产办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官渡区在原有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官渡古镇和昆明国际包装印刷城3个省级、市级园区基础上,先后启动了艺术家园云南文化旅游创意博览园、滇创季官产业园、新华文化创意广场等一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数到2020年预计可达到10个以上。
其中,云南文化旅游创意博览园围绕“文化+旅游”,邀请国内知名工艺美术大家入驻,构建省内文化艺术凝聚力平台,通过开展“昆明庙会”系列主题大型表演活动,建设“云陶街”“云画街”“云秀街”等八大特色街区,打造集民族特色产品、非遗文化传承、民族节日庆典等于一体的高品质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目前,该项目已入驻省级以上文化艺术大师60余位。
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滇创季官文化创意产业园依托国外专利数据库检索系统,以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为核心,以“文化+科技”为特色,全面打造“智慧”综合型孵化和产业园区,截至2017年12月园区入驻企业42家,其中文化创意类企业10家,总产值达到5000万元,带动就业150人。
位于吴井路、总投资4500万元的新华文化创意广场,现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进入招商阶段,预计10月份对外开放。该项目旨在打造集图书出版发行、文化创意设计、文化传播服务、文化用品销售于一体的现代传媒文创园区。
下一步,官渡区将投资数百亿元建设滇池会展小镇、官渡古镇文化旅游小镇、凤凰山影视小镇和海东皮划艇运动小镇等4个文创类特色小镇。
活动支撑
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6月9日,中国(昆明)官渡第八届全国非遗联展在官渡古镇开幕。作为目前西南地区唯一面向全国各省(区、市)的公益性非遗盛会,本届联展共有安徽、贵州、云南等20个省(市、区)的102个非遗项目入选参展,涵盖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戏曲类等类别。其中,国家级项目47个、省级项目36个、市(县)级项目19个。联展期间,官渡区还举办了“官渡区戏曲艺术进校园成果汇演”“活态传承·民间论坛”“民俗文化展”等10项活动。
近年来,官渡区十分重视各类品牌节庆、展会和赛事的培育,以文化活动推动旅游发展,现已初见成效。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官渡区以开放、包容、多元的姿态,承接了一批水准水平高、影响范围广、社会参与度高、市场潜力大的文化交流活动和体育竞赛项目,如“上合国际马拉松赛”“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等。策划了一批具有官渡特色、国际水准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如“昆明(官渡)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同时,大力支持驻区中央、省、市属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的文化“走出去”项目,并通过认真做好“南博会”“商洽会”综合环境整治和服务保障工作,加强与南亚国家及友好城市的文化展示、交流、合作,拓展文化合作渠道。
2016年9月,享誉世界的三大啤酒节之一的德国“慕尼黑啤酒节”落户官渡区。“慕尼黑啤酒节”是昆明市引进、官渡区承办的一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对于宣传昆明、推介官渡,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强合作、扩大开放,具有重大意义。两年来,第一、二届“慕尼黑啤酒节——昆明之旅”相继在官渡成功举办,连续两年点燃昆明人和游客的热情,年入场人数达10万人次。
此外,由中国艺术教育协会主办的“昆明国际标准舞大赛”,连续两年在新亚洲体育场举办,来自国内外数千名选手相约官渡,为春城市民带来一场高水平的体育文化盛宴。不难发现,以文化体育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扩大对外文化品牌宣传,“文化官渡”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高位统筹
规划引领科学发展
随着“大文创”时代的到来,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重视。
去年,官渡区召开了全区历史上第一次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健全工作机构,完善领导决策机制,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强化项目会办推进,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
在此推动下,全区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库、企业数据库、重点项目库,加强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动态跟踪服务;建立了定期申报、审核和评估制度,实现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管理;建立健全了监督考核评估体制机制,制定导向鲜明、指标科学、权重合理、行之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推动重点项目的落实。同时,通过加强文产、文体旅游、经贸投促(商务)、科信、市场监管、发改、统计等部门的横向协作,实现了成员单位部门间的信息数据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并形成街道文产工作机制,构建“区——街道”两级网格化工作格局。
去年5月,《官渡区“十三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出炉。从战略高度谋篇布局,在总结“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对推动官渡区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官渡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由数量扩展向质量提升转变,走出一条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一步,官渡区将着力突出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抢抓行业制高点,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六大产业发展结构”,加快文化产业化。同时,依据文化资源分布状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全区通过进一步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引导文化资源和生产要素向重点优势地区集中,优化整合,集聚发展,形成了“两廊五区”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政策引导
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去年,为推动全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官渡区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1500万元。对优秀文化产业项目以项目补助、贴息贷款等方式进行资金扶持,奖励优秀文化企业。
对每年新增的规模以上联网直报文化企业法人单位,补助文化企业2万元;
对成功创建为区级、市级、省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别一次性奖励运营公司10万元、20万元、30万元;年产值达到3亿元、5亿元、10亿元以上的,分别一次性奖励运营公司15万元、30万元、50万元;
对上市文化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资金扶持,鼓励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据统计,2017年,全区共对29个项目进行了扶持,补助资金达1040万元。这些鼓励扶持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文化企业的热情,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2018年,为推进官渡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官渡区文产办出台了《官渡区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投资积极参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引导文化产业聚集发展。同时拟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官渡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从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鼓励发展动漫游戏产业、影视产业、演艺产业、出版传媒产业、创意设计服务产业,鼓励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鼓励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等16个方面,对相关扶持内容进行明确规范。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扶持覆盖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四十载,东骧神骏铸辉煌。今日的官渡区,正以创意为引领、产业促发展、资源助融合、政策为导向,推动 “文化官渡”成为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文化交流中心的闪亮名片!
记者邓磊 通讯员向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