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杜文蕾摄
美编李静/制图
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制造商。 通讯员富建强摄
龙津药业生产线。记者王俊星摄
季夏七月,昆明工业如火如荼。
继7月11日成立昆明市工业攻坚指挥部后,7月19日,《关于实施工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下称《意见》)《昆明市工业攻坚考核办法(试行)》《关于实施工业攻坚项目投资准入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3个文件在同一天出台,“四突破、两提升、一进位”的总体目标被明确提出。
具体来说,“四突破”即工业和信息化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突破2500亿元,工业和信息化投资累计突破3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突破1500户;“两提升”即产业发展层次提升,超10亿元企业数量提升;“一进位”即工业总量规模排名进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占全市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力争上升2位。
围绕上述目标,《意见》还明确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清洁载能产业、化工产业3个10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新材料产业4个500亿级产业将如何培育以及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等具体内容。与《意见》同一天印发的《昆明市工业攻坚考核办法(试行)》《关于实施工业攻坚项目投资准入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则明确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和准入门槛。可以说,未来三年昆明工业的蓝图已经绘就,昆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正在谱写。
高位统筹
彰显决心和力度
7月11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成立昆明市工业攻坚指挥部的通知》(下称《通知》)开启了全市工业攻坚的大幕。
根据《通知》,指挥部成员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滇中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以及市委组织部部长、常务副市长、市委秘书长、分管工业副市长、高新区和经开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市政府秘书长组成,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推进落实组、要素保障组和督查考核组3个工作组,组长均由相关市领导兼任。其中,要素保障组由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交运局等19个部门组成,主要负责提出全市工业攻坚项目的要素保障计划,统筹推进资金、规划、土地、环保、交通、水务、林业、能源、物流等相关要素的配置保障;梳理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全力保障工业攻坚顺利推进。
《通知》印发后不久,《意见》《昆明市工业攻坚考核办法(试行)》《关于实施工业攻坚项目投资准入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随即印发。《意见》明确,把工业攻坚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开发区党政“一把手”将工业攻坚推进情况向市委、市政府进行年度述职。同时,对工业攻坚目标任务进行督查考核,严格重点工作督办,严格项目推进督查,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责任主体和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对未能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年度任务的,在全市通报,并按相应程序予以处理。
重点领域
明确产业主攻方向
《意见》同时明确,聚焦高端产业细分领域,明确产业主攻方向及重点,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突出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集中培育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清洁载能产业、化工产业3个10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新材料产业4个500亿级产业。
在清洁载能产业方面,以杨林经开区、昆明经开区、安宁工业园区、海口工业园区等为重点,力争通过三年攻坚,整车制造产能达到50万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累计达到500亿元,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做强做优数控机床、高效内燃机、3D打印装备、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智能检测装备以及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到2020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以医药制造为重点提升存量,突出生物疫苗和大健康产品增量发展,通过内培外引快速做大生物医药产业。同时,进一步提高现代中药与民族药、生物药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占有率,加快昆明高新区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滇中新区医药产业园建设。到2020年,力争生物医药累计完成投资300亿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聚焦5G、集成电路、新一代显示技术、智能电子终端、光电子制造、空间通讯等重点领域,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云硅智能科技小镇、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滇中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引进一批电子元器件、5G通信设备、物联网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及信息安全等生产制造开发企业。支持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空港经济区打造专业化电子信息制造基地。到2020年,确保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政策保障
留足工业发展空间
明确产业主攻方向的同时,《意见》还从合理规划发展空间、支持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突出大招商招大商、突出大项目大企业带动、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强化资金支持、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人才支撑9个方面明确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根据《意见》,原则上,国家级开发区年度新增建设用地60%以上、省级工业园区7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建设。高新区、经开区、嵩明县(含杨林经开区)、安宁市、空港经济区主攻工业,重点从用地指标、项目支撑等方面给予倾斜。西山区、呈贡区、晋宁区、宜良县、富民县、阳宗海风景区严格按功能定位突出打造重点产业。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等主城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及总部经济。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等北部生态涵养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东川区、禄劝县、石林县规划预留清洁载能工业用地。市级有关部门统一预留不低于50%的工业用地、环境容量、林业等指标,由市工业攻坚指挥部统筹保障重点工业项目落地需求。
《意见》同时提出,按照“利益共享、存量不变、增量分成”原则,支持高新区、昆明经开区、杨林经开区整合区位相邻、产业相近的工业园区或以“一区多园”模式进行托管。主城区逐步转移区内工业企业,转型发展以设计、研发为主的创新型产业或低污染、高产出的都市型工业。强化开发区、工业园区经济管理职能,弱化社会事务管理,支持呈贡区、宜良县、富民县等率先开展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改革试点,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支持国家级开发区、省级重点园区设立贷款风险资金池,撬动银行资金支持园区开发建设,确保三年攻坚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投入500亿元。支持安宁工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把安宁工业园区、五华科技产业园、杨林经开区+空港经济区打造成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级产业园区。
此外,《意见》还明确,建立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补贴机制,对于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一企一策”解决土地成本倒挂问题。管好用好市级工业发展引导资金,设立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贷支持。继续推进“财园助企贷”融资,确保中小微企业贷款规模突破10亿元。此外,还将制定实施方案,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切实提高工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对于投资5000万元以下工业项目不单独供地。
解读
18%的年均增速
是这样确定的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攻坚三年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了“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8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6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等目标,在经济结构调整震荡期,这些目标不可谓不高。这些目标是如何提出的,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围绕这些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
“根据市发改委测算的2020年全市GDP赶超争先进位指标体系,全部工业增加值需要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对于上述目标确定的原因,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昆明希望通过三年攻坚,实现工业经济总量从省会城市排名18位晋升到16位,力争前移2位。
“近年来,昆明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但工业化仍处于较低水平,工业发展任务仍然繁重,诸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问题在短时间内仍然难以有效解决。”上述负责人指出,2017年,昆明全部工业增加值1159.2亿元,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制造4个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仅为17.7%,传统产业占比高达82.3%,近90%的企业属资源型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行业,重工业靠资源、轻工业靠烟草的发展模式依然没有根本性扭转,工业发展面临着扩大总量与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
为找准问题、正视差距、谋划举措,今年3月4日至3月9日,市工信委赴贵阳、成都、南昌、武汉和合肥五城市,就工业发展、产业培育、招商引资、园区建设、民营经济等方面进行学习调研。2017年,从经济规模对比看,昆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25户,高于贵阳,但远低于成都、武汉、合肥、南昌;从工业占GDP比重看,全国达到33.9%,全省达到25.8%,昆明则为23.9%,而合肥、成都分别达到46.3%和37.6%;从工业投资对比看,昆明工业投资同比下降7.9%,武汉、南昌、合肥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成都增速更是高达33.9%,差距很大。
“成都、南昌、武汉和合肥工业崛起于2005年前后,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传统制造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工业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上述负责人说,聚焦工业核心战略、聚力高端产业培育、创新产业招商模式、重构项目推进机制、注重企业技术改造、夯实园区平台功能、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强化督查考核激励、着力营造发展环境是五城市好的做法和经验,也是值得昆明学习的地方。
在正视问题、正视差距的基础上,按照“做大总量、优化结构、争先进位”的要求,《意见》得以正式出台。
随评
争先进位 当其时也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特别是对于昆明这样一个欠发达的省会中心城市,工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核心,如果工业上不去、实力不强,农业要做特做精就是一句空口号,服务业要做大做强就没有支撑。
从市工信委对贵阳、武汉、成都、南昌和合肥的学习调研不难看出,五城市现有支柱产业和重大支撑项目,基本上在十年前就开始布局,现在谋划发展的高端产业,一方面有基础产业支撑、有大量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在为未来五至十年,乃至二十年提前布局。
与之相比,昆明在经济规模、工业占GDP比重、工业投资、财政扶持等方面已普遍落后五城市。以财政扶持为例,2017年,昆明安排工业专项扶持资金3.85亿元,成都在工业发展方面投入资金66.8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4%),是昆明的17.3倍;武汉投入50.2亿元,是昆明的13倍;南昌、合肥、贵阳分别安排各项发展扶持资金30.9亿元、25亿元和6.8亿元,分别是昆明的8.0、6.5和1.8倍,差距明显。
在此背景下,出台《意见》是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具体体现。随《意见》一同印发的《昆明市工业攻坚考核办法(试行)》《关于实施工业攻坚项目投资准入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则明确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和准入门槛,既有正向激励,也有反向约束。
应该看到,《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是未来三年指导全市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级各部门须充分认识工业发展的急迫性、重要性和严峻性,以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态度,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意志,聚焦产业、决战工业,坚决打赢工业攻坚这场硬仗。
本版稿件记者殷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