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清扫过的厂房,沁着植物淡淡的清香,被董事长陈巧利称作环保型厂房。这几天,陈巧利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月底就投产了,光是本地的订单就够做半年多。”
1年前,年轻纤秀的陈巧利从没想过自己能从浙江跑来云南创业,并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这个她听都没听说过的地方成立让人称羡的云南红河鑫泰门业有限公司。问她走进红河谷的原因,她说:“在这边创业投资不大,而市场大。所以招商引资的信息一公布,我就动心了。”
其实,在滇南绿色经济走廊核心区红河工业园区内,陈巧利的鑫泰门业还不算是接到订单最多的企业。与它一步之遥的云南云宏玻璃制造有限公司,是2009年进驻红河谷的。进园之初,投资方仅带来几百万元,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而来的。不成想,建厂1年后从周边三四百公里范围内涌来的订单接都接不完。
鑫泰和云宏等几家企业的员工告诉我们,红河工业园区是2003年组建的我省3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2003年至2007年,借助资源和区位优势等吸引力,先后有红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云锡集团公司、云南云铝润鑫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等80余户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项目入驻发展,形成集冶金、化工、建材、机电和生物制药等众多行业的产业基地。
然而,在不断分析市场,探索总结经济发展规律的过程中,红河州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任何一个区域,在拥有一定总量的条件下,无论从经济发展的结构还是其本身的质量来看,有大产业大企业的支撑,往往带来稳定的增长。但是,如果市场上缺乏中小企业的身影,大企业的产业链也就得不到延伸,市场供给会出现很多空白,最终导致企业整体创新力不足,产业和总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008年以来,为弥补中小企业过少这一缺陷,红河州明确提出,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的助推力,尽量调整政策,精简手续,创造有利于他们诞生、成长的环境,争取在3至5年催生、扶持一批中小企业发展。随后,红河工业园区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降低了企业落户和入驻的门槛。
“好政策催生了一批良好的企业,为发展腾出了足够的空间。”“中小企业一年比一年多,产品和服务填补了市场的空白。”云宏公司总经理蒋歆这样说:“目前,工业园区的中小企业已增长至近百户。它们的投资人既有省内敢于开拓的,也有省外先进发达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