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登海 胡兴萍 通讯员 邵嘉锷
随着高铁的开通,深锁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广南如同走出深闺的少女一般,掀开了美丽的面纱。转瞬之间,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嗟叹,到“千里滇桂一日还”的惊喜,广南成为高铁沿线一个新的节点城市。高铁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聚成强大的动力,为广南跨越发展驶入快车道开启强劲引擎。
招商引资底气更足
高铁开通后,广南到昆明2个多小时,到南宁不到3小时……一组组压缩后的时间数据标志着广南人通过乘坐高铁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半日即可抵达国内部分一、二线城市,珠三角、北部湾等发达城市都将纳入一日生活圈。
速度带来的不仅是出行的便捷,更让广南招商引资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商机。广南招商引资的底气来自哪里?来自高铁。依托高铁的优势,广南县推进工业聚集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与高铁场站快速连接线建设,进一步完善广南与富宁、丘北等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镇交通网络,构建实现跨越发展的国内国际大通道建设,云桂铁路、广昆高速公路和广南机场“铁公航”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
对于一个欠发达地区的边疆小县来说,招商引资的最大痛点就是交通运输,这往往让很多客商望而止步。发展进入“高铁时代”,缓解长期困扰区域发展的陆上交通瓶颈问题,将广南与北部湾、东南沿海、东盟自由贸易区域紧紧连接在一起,区域时空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广南在滇东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得到奠定,四通八达的交通既方便了人们出行,也让越来越多的商贾、游客带着希望和憧憬走进广南,“魅力四射”的广南,正展开双臂拥抱世界。
高铁开通后,广南县组成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为团长的精准招商团,赴福建省晋江、泉州等地开展招商推介7次,成功签约晋江长汀商会投入10.5亿元实施滇南国际鞋服城项目建设,引入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绿地博大绿泽集团、上海牛旭食品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约落地开展项目前期,50余家外商到县考察和专题推介。此外,针对外来企业开启“保姆式”服务,实行全程服务帮办参与项目落地建设营运,帮助企业办理各种证照和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力争实现“引进一个、建成一个、经营一个、发展一个”。
今年实施的招商引资项目继续巩固和扩大与泛珠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并向环渤海、东部沿海等区域拓展,区域合作进一步扩大。全县外来投资客商来自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截至目前,省外到位资金8.78亿元,占到位资金总额的53.45%。
2018年1至4月,全县累计在建招商项目15个,项目协议总投资116.79亿元。实际完成国内和州外项目到位资金16.42亿元,同比增加3.38亿元,增长25.90%;完成州下达年度任务数56亿元的29.32%。
在狠抓招商引资的同时,广南县也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路网、水网、电网、通讯已基本完成配套,污水处理厂等环保举措不断完善,“筑巢引凤”工作已初见成效。
旅游发展活力更盛
伴随高铁的开通,广南旅游业的发展也进入“高铁时代”,快捷的交通,极大缩短了“行”的时间,延伸了“玩”的过程,旅游发展的活力更盛,坐着高铁游两省,这种新的双城旅游方式也迅速兴起。
南宁市民罗先生和妻子覃女士就利用公休假期,带着孩子和父母,一家五口人来坝美玩了几天。罗先生说,听说坝美是世外桃源,但以前感觉有点远,现在高铁开通了,也就是2个小时50分钟就到了,感觉太好了,不虚此行。
进入5月中旬,来到世外桃源坝美景区,虽不是旅游旺季,但景区里随处可见远道而来的游客。许多外来游客称,高铁带来络绎不绝的游客,也带火了大山里的农家乐。
除了风景名胜和古迹之外,广南各种特色小吃也是游客的必选。夯岜鸡、菊花鸭、花糯饭、凉卷粉这些唇齿间的美味,让各地游客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壮乡风味。尤其是广南的高峰牛肉、八宝贡米等各种特产,更是真正的广南名片。
湖南游客周女士说:“广南本地的特色产品很多,一家老小都能找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希望广南能开发更多的地方特色旅游产品。”
为迎接高铁时代,广南加快对旅游产业和景区景点进行提升改造,完善县域旅游交通网络,拓宽、改造通往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公路,实现城区至景区以及景区间的道路畅通。大力扶持旅游配套产业,促进星级酒店、旅行社、农家乐和特色商品店等行业的全面发展,为游客提供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一条龙”服务。
除了“引进来”,广南旅游也实现了“走出去”。
马碧村是一个傍山而居依水而建、民居以杆栏式吊脚楼为主的千年小村,随着高铁旅游的大力推进,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逐渐成为热门的乡村旅游景点,刺绣、编织、陶艺、纸艺、绣缝、木作等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源源不断向外输出,村民的生活也蒸蒸日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普千村地之母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引进北京西曼色彩公司计划投资1.6亿元开发乡村旅游,完成投资200多万元;引进罗平建发中草药合作社投资200万元,建成400亩中草药基地;引进内蒙古蔬菜种植公司栽种高产辣椒100多亩;引进个体老板栽种八宝米400亩,村民每天每小时劳务收入10元,每年有200多村民在自家地里打工,年劳务总收入达300多万元。
今年1至4月,广南共接待各地游客13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3.6亿元,分别占年初计划数的43.5%、57.5%,同比分别增长65.8%、84.2%。初步预计,随着高铁开通,今后到广南的游客将以每年25%~30%的速度递增。
在高铁经济的带动下,目前,广南正在围绕“入滇旅游第一站”的发展定位,全面推动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建设,以其独到的区位优势、文化优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广南县以世外桃源坝美景区和地母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为重点,以董堡牡露侬人谷、坝美普千、者兔九龙山、者兔者太千年壮寨等乡村旅游为补充,加快推进生态文化片区、地母朝拜文化片区、句町历史文化片区、御贡文化片区四个片区建设,重点开发建设坝美景区、地母历史文化旅游项目、莲城历史文化名城、八宝喀斯特山水田园休闲度假区。力争3年时间将世外桃源坝美景区打造为国家5A级景区,把坝美打造成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力争“十三五”末把地母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成国家5A景区。到2020年,力争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10%以上,把旅游业发展成广南的新兴战略支柱产业。
脱贫攻坚干劲更大
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广南县依托高铁大通道,围绕建档立卡户增收为核心,以产业政策为依托,以到户产业发展资金为引子,积极搭建“企业+档卡户”“合作社+档卡户”“产业+档卡户”的新思路和新办法,积极搭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平台,全县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脱贫攻坚的干劲更足了。
乘高铁、学技术,广南积极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养殖大户、致富能人等外出考察培训7批次200余人,重点扶持党员种养大户12户,建成规范化的畜牧、油茶、电商等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示范带动贫困户脱贫220户1200余人,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过去,由于交通闭塞、思想观念落后,许多人宁愿穷居山村耕田种地也不愿到外面打工。有了高铁以后,大部分人就踊跃出去了。通过广泛动员,千方百计引导和劝导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效解决了许多贫困家庭增收脱困的难题。由于出行时间大幅缩短,来去的费用也不高,在家劳作的农村青壮年越来越少,珠三角地区已成为广南农村青壮年务工的首选之地。
在南屏镇农村的青年小韦已出去桂林务工3年多,4月底他回到家乡,准备把村子里面的其他同龄人也带出去,他说:“反正来回才要半天时间,随时可以回来,就像走亲戚一样,高铁开通对我们外出真是太方便了,对早日脱贫更有信心了。”
者兔乡的小李夫妻俩也在广州务工5年多,小李说,以前很少回家,主要是太远了,现在两个月左右就回来一次,比较方便,回来看看孩子和老人,在外面务工也安心多了,也想好好打几年工后回家发展产业。
“交通好了,干劲大了,村干部带领我们栽种柑橘,目前我的土地有4亩多,过三五年后,一年的收入可能会有两万多,家庭的生活水平也会逐渐提高起来。”在广南县篆角乡塘子村,43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绍友满意地算起了“经济账”。
快捷的交通让广南成功融入“高铁经济圈”,在方便老百姓出行和产品流通的同时,促推广南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和特色产业扶贫。目前全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62户,出资总额9亿余元,注册农产品商标61件。合作社的发展,有效整合了农业产品资源,提升了农业生产服务水平,实现了社员增收,大大拓宽了群众的致富道路。
除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广南县新兴的铁皮石斛、蔬菜等产业由弱到强;白花油茶、八宝米、高峰黄牛等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活力,一批“专精特新”小企业蓬勃发展;筹集财政资金54.8亿元,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搭建“四个平台”撬动各类资金84.37亿元投入“三农”发展;培育三丰牧业、益康米业等龙头企业30个,扶持八宝贡米、东昌油茶等企业建成国内一流产业生产线;发展八宝米基地14.36万亩、茶叶基地41.8万亩,新植和改造木本油料42.77万亩,新建蒜头果示范基地1000亩。“广南铁皮石斛”“广南八宝米”“广南高峰黄牛”等品牌获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中国中药协会授予广南“中国广南铁皮石斛之乡”称号,“源升”“八宝贡米”等8件商标获云南省著名商标。农业总产值从25亿元增加到52.89亿元,增长111.6%。
依托高铁带来的千载良机,广南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抢抓高铁开通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效应机遇,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全面建设高铁经济带,奋力打造“中国最美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