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志刚 摄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意见》要求,推进融合发展,创新产品供给,做好“旅游+”,推动旅游与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商贸业、农业、林业、水利等融合发展。
不难看出,产业融合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而农业休闲旅游则是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业态,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关于旅游业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旅游资源丰富的云南正做着积极有益的探索尝试。
来自东川“红土地”的思考
春天金灿灿的油菜花、洁白如雪的洋芋花盛开。到了秋天,一部分红土地翻耕待种,另一部分红土地种上绿油油的青稞或小麦,五彩斑斓的东川红土地美得好似天然的“调色盘”。
随着东川红土地的摄影作品广泛流传,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往东川,农家乐、旅游商品商店、民宿、客栈等旅游经济业态日渐兴起。记者看到,在自然景观资源优势较为突出的红土地景区核心区域,有的村民一边种地一边从事旅游服务,生活收入相对稳定。东川区旅游和商务局局长字文斌介绍说:“东川红土地不同的季节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全得益于东川老百姓在不同时节栽种不同的农作物。为了让自然开放式的红土地景区,得到科学合理的健康发展,‘基地+农户’的旅游+农业精准扶贫发展模式,一直是近两年来东川在探索的课题。”
记者了解到,2018年1月红土地镇划归东川区后,东川区已于2月出台了《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东川区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意见(2017年-2020年)》,鼓励高标准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村集体经济、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带动土地流转。
目前,昆明花沟撂荒土地复耕专业合作社已流转土地280亩。字文斌说:“东川区的红土地镇花沟村是核心景区中游客较集中的地方。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开发东川世界级的红土地景观资源,自2011年就一直托管在昆明倘甸和轿子山两区管委会的东川红土地镇,在今年1月正式划归东川区后,也一并纳入‘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确保核心景区范围内的村民,能在主景观统一规划种植农作物的前提下,依托土地流转费、种植劳务费,以及合作养殖金土猪的分红收益,获得稳定的收入。”
土地是当地农户赖以生存和脱贫致富的根基,而红土地又是云南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如何平衡“景区保护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之间的关系?作为红土地景区的开发负责方,云南美地峻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也正在积极探索“基地+农户”旅游扶贫发展模式。
该公司总经理柏友荣介绍,“基地+农户”的旅游扶贫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旅游开发公司对搁荒土地进行合法流转,通过支付土地流转费用,增加当地农户收入;二是农户还可以土地“入股”。“根据土地条件,公司对不同类型土地支付相应的流转费用,其中搁荒土地为100~300元/亩,耕种土地为200~500元/亩。农户可以赚取土地流转费和耕种劳务费。”柏友荣介绍。
农户土地“入股”则是旅游开发公司对土地进行投资经营,最终与农户分红。柏友荣表示,“传统的耕种方式,产出的农产品无法带来更多的利润,我们希望利用公司的平台技术,将农产品开发为旅游商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户带来更多利润。”
据柏友荣介绍,目前农户更接受土地流转的方式,“稳定”获得流转费用。很多老百姓认为,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一是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二是农户无法直接看到背后蕴藏的经济利润,因此较少有农户选择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和旅游开发公司进行合作。“实际上,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当地农户可获取更多收入,但受限于各种原因,农户对这种合作方式的接受还需要一定时间。” 柏友荣说。
红土地景区种植有荞麦、油菜、土豆等农作物,因为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产出的农产品天然无公害,绿色健康。“今年,公司将会先与试点村小组合作,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用实际成果让持观望态度的农户看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吸引更多农户加入。”柏友荣信心满满地说。据悉,自2017年8月,启动“基地+农户”的旅游扶贫发展模式以来,已流转土地650亩,涉及近60户农户。
“鲜花经济”催热美丽产业
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兴起,罗平油菜花产业以其优美的花海景观、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乡村风情,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挖掘油菜文化,发展油菜花休闲旅游,促进油菜产业增值、菜农增收和罗平经济繁荣,鲜花经济已然成为罗平带动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记者采访发现,在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中,罗平提出了以旅游为主线,充分发挥旅游引领三产、拉动二产、助推一产的带动效应,走出一条旅游业、农业融合发展道路。油菜籽、小黄姜等传统农作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罗平的特色品牌,从最初的种植到深加工及观光旅游产品,形成了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从起始到末端的产业链。
而在安宁市八街镇,当地正致力于将花卉种植与赏花旅游相结合,从一个以种植为主产业的小镇,发展为“农业+旅游”的旅游特色小镇。高原气候令八街一年四季日照充足,对玫瑰花生长十分有利,因而这里的玫瑰花具有长势强、花期长、花色艳、香气浓、涩味淡、微量元素含量高等特点,深受食品加工企业的青睐。
八街玫瑰从零星种植发展到规模化种植已有60多年历史,八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依托产业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产品初加工,并开展花海旅游活动,有效推进了食用玫瑰全产业链发展。
自2013年起,八街街道办创办了“八街慢生活”系列活动。连续五年的系列活动让八街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小镇。系列活动不仅拓宽了食用玫瑰的销售渠道,推动了玫瑰酒、玫瑰花汁、玫瑰饼、玫瑰糖、玫瑰酵素、玫瑰皂等深加工产业发展,还带动了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周边不少餐厅推出了以食用玫瑰为主材的鲜花宴,每年花开季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
为推进食用玫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八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积极扶持加工企业研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还加大了对食用玫瑰种植区节水、高效型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引导花农进行规模化、标准化、有机化种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增加效益。此外,开展花海旅游活动,让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从而有效推进玫瑰从种植到加工销售再到旅游的全产业链发展。
“云南式农庄”打造新模式
云南在探寻农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还摸索出一条“特色农庄”模式。每逢节假日,熙熙攘攘的人流除了涌向热门旅游目的地,不少市民、游客还会选择一些小众的农业庄园,回归自然、放松身心。
清明假期,昆明金殿后山的一丘田农庄游客爆满,门庭若市。据一丘田的工作人员介绍,餐厅食材均来自一丘田的农业生产基地,保证生态有机。除家常菜外,一丘田推出的烤黑山羊、牛肉火锅等特色餐饮也特别受食客欢迎。很多去一丘田玩的市民,都会在朋友圈晒出许多奇形怪状的瓜果照片。一丘田的瓜果园有40多个瓜果品种,这些瓜果上都有具体的标签说明其品名、食用方法等。走进这个瓜果园,仿佛走进一个农业科普大观园。一丘田负责人金艳介绍,目前,一丘田还在扩张农庄版图,除了金殿后山的农庄,还有一丘田秋木箐宝珠梨庄园、一丘田富民杨梅庄园。
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的百果园,一到果树开花或结果的季节便美不胜收。从意大利回国创业的百果园总经理陈建告诉记者,百果园去年共计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如今,除了农产品、农业观光,还有餐厅、住宿、游泳池、儿童游乐场等配套功能区,预计今年年底,还将增加小型滑草坡等项目设施。
除基础设施建设,百果园的节日活动和夏令营活动也很有特色。陈建介绍,今年举办的百果园第二届风车节活动中,引进了外来的集市,售卖当地土特产、手工艺品等。而关于青少年的夏令营活动,则有认识百果、体验军旅生活、文体娱乐联谊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立足先天的自然优势,爱伲庄园的“特色农庄”发展得有声有色。未到爱伲庄园前,便听到“爱伲山水美如画”的说法,知道爱伲的咖啡是“从种子到杯子”,爱伲的牛肉是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的产品都出自爱伲庄园。那里有中国南方唯一四季常绿的牧场,有通过欧盟认证和国际雨林联盟认证的有机咖啡林,有和星巴克合作建设的世界咖啡博览园和咖啡加工污水处理的环保工程。
爱伲集团董事长刘明辉称自己做庄园并非心血来潮,“爱伲庄园原先就有咖啡和畜牧业两条腿作为支撑,后来到访的客人越来越多,这才应需求增加旅游配套设施”。爱伲庄园有先天的自然地理优势,拥有世界咖啡基因库、雨林联盟认证咖啡林,目前还增加了与昆明学院合作的咖啡教学科研基地,美丽的庄园集农业、科教为一体。如今,不断完善了住宿、餐饮、游泳等旅游设施,还有诸多如骑马、漂流、帐篷露营、滑翔伞、山地自行车等体育项目在拓展中。
本报记者 段建鑫 韩怡 刘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