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春城·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项目开工现场。 记者杨艳辉摄
编者按:又到岁末年初。回首刚过去的2017年,昆明的开发(度假)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出台强有力的措施,激发发展活力,深挖发展潜力,积蓄发展动能,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各开发(度假)区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断将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高新区推进2.5项行政审批改革
事前审批
压缩148个工作日
2017年,昆明高新区以优化审批体制为重点,推出了2.5项行政审批改革,投资项目开工前的报建审批事项和环节由以前的14个大项压缩为2.5项,园区本级事前审批时间从176个工作日压缩为28个工作日,减少了148个工作日,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目前,经昆明高新区管委会批准正式进入2.5项审批窗口的投资性企业已有12家,这项在全省首创的改革已初见成效,其中一个项目在审批受理15天后便开工。
压缩时限 优化审批流程
2017年3月,高新区出台了《2.5项行政审批“容缺后补”受理办法(试行)》。2.5项即一项规划选址,一项用地预审,半项少数重特大项目,保留环评作为审批前置。其他前置审批项目能取消的取消,确需保留的全部实行并联审批(事中、事后审批),审批时限从原来的核准前必须完成,调整为在开工前完成即可。从分头分层级、串联审批向多部门同步展开、并联审批转变,从重事前审批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投资服务环境。
2.5项审批窗口不采用政务服务大厅惯用的审批机构派驻工作人员的方式,而是从机关行政等岗位选配工作人员,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为试点真正意义的“审管分离”审批改革创造条件。2.5项审批窗口通过“代办”“帮办”服务投资项目,成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落地的统一服务窗口。同时,发挥对审批部门的监管功能,对审批超时作出提醒或下达问题整改通知;协同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容缺受理审批时限的要求牵头履行追补材料责任,对涉及需报送市级及以上有关部门审批的,指派专人协调联系上级部门,并与市级职能部门建立沟通渠道,为下一步成立区行政审批局探索了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2.5项审批和“容缺后补”受理改革工作已参加由市委改革办主办的优秀案例评比。
提高效率 让企业少跑腿
2017年,昆明高新区公布了第一批共19项容缺后补受理事项,并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在全区范围发布。宇培昆明仓储物流公司是昆明高新区第一家纳入2.5项审批流程的企业,企业对2.5项审批效率深有感触。
宇培昆明仓储物流公司投资开发的宇培昆明电商物流园项目在进入2.5项审批窗口后,窗口工作人员便主动对接企业,积极协调职能部门,在企业多项非主审要件“缺项”的情况下实行缺项受理,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最终,项目在2.5项审批窗口受理15天后便开工。企业项目负责人说:“在全国各地跑了那么多项目,能有昆明高新区这样效率的不多。”
2017年以来,昆明高新区深入推进2.5项审批改革和容缺后补受理,区内所有重点项目均纳入“容缺后补”受理,确保投资性项目尽快落地开工。
深化改革 激活内生动力
除了2.5项审批和“容缺后补”受理改革,昆明高新区还围绕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抓住年度改革要点,重点出台特色产业发展、财政金融创新、城市管理、行政审批、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方案,在深化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并认真落实已出台的改革方案,加大实施力度,让各项改革落地生根。
2017年,昆明高新区召开深改组会议6次、专题会议6次。上报信息24篇,调研报告6篇,并将17项改革任务、2项试点任务及2项重大改革事项全部纳入《2017年改革工作要点》。
每次在深改组会上,高新区改革办均要汇报上述改革事项的推进情况。对存在问题的事项,由改革办提出整改建议,并以会议纪要和督查专报的方式落实整改效果。截至2017年12月19日,17项改革任务方案全部出台,20项抓落实台账任务全部有序推进,2项重点任务和2项试点任务进展顺利,深化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记者郭曼报道
昆明经开区实施6项区级重点改革
“互联网+”构建
园区管理“智慧大脑”
419个党组织通过视频系统开展党员活动,党支部考核用大数据说话;891路“天眼”接入城市管理运营中心,自动抓取违法停车等不文明行为;校园里通过蓝牙感应系统,自动识别学生到校、离校、到课信息……2017年,昆明经开区积极借助信息化手段,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围绕党建和经济发展实施了6项区级重点改革。
依托大数据平台 开启智慧园区时代
2017年9月,昆明经开区城市智能中心IOC大数据平台一期通过验收。截至当年12月中旬,平台共整合数据859万多条,包括28个职能部门的200余项业务数据,存储量10TB,数据资源目录228个,接入视频891路。依托该平台,昆明经开区深入推进两项重大改革:一是创新党建模式,打造“互联网+党建”平台;二是优化管理服务运行机制,深入推进智慧园区建设。
昆明经开区托管的洛羊街道原是呈贡斗南花卉市场主要的货源供应地。随着昆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洛羊街道的花卉种植户从在家门口种地转变为带着技术走出去发展,外出租地的农户越来越多。于是,党支部活动也随之来到田间地头。除了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总支不定期将学习资料送到田间地头外,外出租地的党员还可以通过“网上党支部”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支部活动。
针对非公企业党员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依托IOC大数据平台,昆明经开区将机关部门、街道社区、园区企业共419个党组织搬到了网上,建立了网上党支部,可利用视频系统开展党支部活动。与此同时,昆明经开区作为“云岭先锋”手机App试点单位,深入推进网上党支部建设。截至2017年12月底,4054名党员中有2480名已安装使用“云岭先锋”手机App。
昆明经开区还持续拓展IOC大数据平台的社会管理功能,服务园区企业和居民。依托大数据平台建成云教云平台,首先在昆一中经开校区试点建设智慧校园。云教云平台作为数据中枢,配合蓝牙感应系统和学生穿戴设备,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轨迹进行分析。“学生进入校园、课堂都会通过设备自动感应。另外,平台还可收集某个时间段某个区域的学生数量、心率等数据,可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昆明经开区社会事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昆明经开区还将在大数据平台接入物联网技术,对区域内的道路、桥梁安全进行监测管理。昆明经开区城市智能中心IOC大数据平台负责人贺义魁介绍,在区内道路、桥梁安装感应设备,如果出现裂痕等,IOC大数据平台可实时获取数据,通知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开展修复。
政策服务提效率 二维码代替文本资料
2017年,昆明经开区还围绕深化产业招商制度改革,优化招商引资政策,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了两项重点深化改革。制定出台了金融创新示范区、中介奖励、二级招商平台等系列优惠政策,强化招商实绩管理;制定出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
“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是在经开区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梳理,涉及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企业后续发展各方面,形成了支持入区企业完整的扶持政策链条。”昆明经开区投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最大的一项变化就是,昆明经开区在2017年取消了《企业上市扶持实施办法》《企业清洁生产扶持实施办法》《企业技术改造扶持实施办法》等6项扶持政策,整合出台了《昆明经开区关于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和相关配套细则,作为系统引导入区企业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政策。同时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园区重点产业,修订出台了中介奖励、扶持文创企业等专项政策,对引导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文创产业为例,2017年,昆明经开区共向有关企业发放补贴460多万元。截至2017年11月末,新增入区文创企业24家,新增规模以上文创企业5家,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文创企业25家,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9.39%。
昆明经开区还创新服务方式。与以往将最新政策印刷成资料发给企业不同的是,2017年发给企业的是一个二维码。二维码标识为“招商引资扶持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扫描二维码后就会弹出《关于促进招商引资若干政策的规定》《二级招商平台管理办法》《招商引资中介奖励办法》等8项扶持政策的具体内容。“互联网+”融入招商引资,为企业到园区投资搭建起了更高效、便捷的通道。
记者吴洁报道
度假区多个领域改革见实效
用改革思维
为园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投资305亿元,总用地4666亩,在2017年12月,绿地春城·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项目在度假区大渔片区开工奠基,这也是度假区全面深化改革、增添发展动力的一个有力注解。2017年以来,度假区紧紧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定位,结合实体化管理特点、开发建设任务及党建工作,在经济体制改革上侧重新形势下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在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上侧重解决投资难、招商引资难、项目落地难等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为度假区开发建设和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抓住重点 多领域改革取得成效
记者从度假区改革办获悉,2017年,度假区在多个领域的改革均取得较好的进展和成效。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度假区紧紧围绕“1238”工作思路,出台了《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措施的实施细则》《度假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实施细则》《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关于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暨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在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度假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通过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思路,拓展招商领域,不断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抓机遇引项目,取得了较大进展。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度假区立足规划引区、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旅游兴区、文化活区的发展战略,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柱,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低碳高效、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幸福安康的现代化生态文明示范区,游客向往的休闲、健身、养老、旅游目的地。
其中,度假区在海埂片区打造“两园一圈”(1903滇越主题公园、海埂公园,环海埂生态圈)的基础上,加快打造大渔片区“两园两带”(大渔湿地公园、大渔森林公园,捞渔河生态隔离带、梁王河生态隔离带)。其中,捞渔河湿地建成集湿地保护、水质净化、科普宣传、休闲游憩及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人工生态湿地,是控制捞鱼河入湖污染负荷的生态屏障,被命名为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云南省环境教育基地及昆明市环境教育基地,已成为滇池生态修复与建设的一张名片。
项目落地 滇池健康城2020年竣工
度假区改革办相关责任人介绍,在核心产业项目的推进中,度假区强化规划引领、守住法规底线,用改革的思维来破解产业项目推进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度假区认真落实稳增长各项措施,制定出台了《度假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度假区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指导意见》等政策,着力抓好产业转型升级、行政审批、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改革,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
其中,绿地春城·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项目是典型代表。该项目位于度假区大渔片区,建设内容涵盖“医康养”核心产业项目、“产学研”上游产业项目、“文商旅居”下游产业项目,共计13个大类24个小项,包括高端国际医院、国际医美中心、国际精准医疗中心、运动康养休闲基地、中医汉方养生基地、滨水艺术工坊、精品养生基地、垂直康养中心、健康研发创投基地、文创智慧天地、滨水湾花园创意商业体、绿地全球商品直销中心等。
项目分两期开发,总开发建设周期5年。一期计划于2020年12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主要建设垂直疗养中心、健康研发创投基地、国际医美中心、中医汉方养生天地、运动康养休闲基地、精品养生度假酒店、滨水艺术工坊、有机家庭农场等。
2018年,度假区将进行超前研究、系统谋划、精心部署,做到转观念、勇创新、谋改革、促发展,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下,继续全面深化体制改革,谱写度假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缪亚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