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子卓) 文山市实施电子商务进村项目,使得残疾人杨正跃不仅摆脱了贫困生活,他还帮助周边村民网销香脆李、生姜等。2017年,杨正跃月销售额10万元,月收入近4000元,帮助带动贫困户120余户,占当地贫困人口的1/3,户均增收近9000元。杨正跃只是文山脱颖而出的一批新型农民电商的一个典型代表,文山电子商务发展正如火如荼。
文山虽地处边疆,但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据2016年底阿里巴巴研究院发布的大数据报告,文山市名列2016年度全国电商消贫十佳县第一;2017年8月,国家商务部发布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绩效评价报告,文山市绩效评价成绩名列我省第一位,也是我省唯一一个“优秀”县(市);2017年“双十一”县域网络零售额达1.2亿元,名列100个国家级贫困县电商销售数据第二位。“这些数据的背后,有着2000万元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中央专项资金和市级财政配套的1000万元资金投入。这些投入,撬动了超过1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电商领域,大大增强了县域电商的发展后劲。”文山市市长龚卿说。
在文山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一种“扶贫蜜”的销售十分火爆。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这瓶蜂蜜从哪个贫困村、哪个贫困户、何时生产采集,各种信息一目了然。运营中心负责人尚国泰对记者说,中心为文山本土企业提供电商平台落地、文山特色馆建设运营、电商孵化、政策咨询与宣传、产品展示、人才培训等一站式电子商务服务。现在,已在淘宝、苏宁易购、当当网等电商平台设立了文山特色馆,入驻企业22家,个人74个,展出各类产品1000余件,累计交易额达到2800万元。
“尽管文山一些乡镇、村庄地处偏远,但我们的物流配送区负责全市物流资源的整合调配,具有货物仓储、分拣、配送等功能,累计配送包裹60万个,绝大部分包裹能够实现市区到村48小时内送达。”尚国泰说。目前,以该中心为核心的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在综合服务商+平台服务商、线上与线下同步运营模式的引领带动下,全市实体经济产业、电商服务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产业园区等电商资源整合融合不断增强,县域电商支撑保障体系和产业生态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至今,全市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26家,物流企业57家,快递服务站点166个,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35个,覆盖了全市96%的行政村;各类网店达到5000余个,电商产业链创业就业接近1万人次;培育出红甸山药、坝心他批梨、喜古金边玫瑰、古木香脆李、平坝荞酥等网销新品牌,帮助群众增收800余万元;促进三七网销超过2.5亿元,全市网络销售额达到3.3亿元;助推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2亿元。随着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的发展,为三七等当地产品打开了销路,让它们从山沟沟走向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文山人靠着电子商务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过上了自己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