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汉勇 文/图
5月26日,一个大事件,一座里程碑。
这一天,80万当地群众翘首以盼的澜沧景迈机场正式通航,普洱成为云南又一个拥有双机场的州市。
兴奋、喜悦、期望。
遥远的“绿三角”打开了连接外界的快捷空中通道。
在普洱市党政领导看来,澜沧景迈机场通航是该市旅游产业实现大发展的引爆点和突破口,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
普洱市以澜沧景迈机场通航为契机,高起点谋划旅游项目,全方位扩大旅游营销,全面提升普洱“绿三角”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具备世界级旅游区潜力
普洱市旅发委主任顾桃介绍,普洱“绿三角”地域涵盖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区域内旅游资源富集、类型丰富、品质优良,具备打造世界级原生态旅游区的潜力。
普洱“绿三角”拥有一批中国唯一、世界顶级的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分类看:与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比较,主类拥有率100%,亚类拥有率83%,具有开发价值的五级旅游资源达到16个,四级、三级旅游资源54个。从旅游资源品级看:拥有以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林、传统民族村落为代表的景迈芒景特品级资源组群;以西盟勐梭龙潭为代表的佤部落特品级资源组群;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孟连娜允古镇宣抚司署、上中下城佛寺为代表的傣族土司文化特品级资源组群3处。从民族文化构成看:“绿三角”的拉祜族、佤族、傣族、布朗族等民族的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具原生态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区域内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2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迈古茶园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旅游要素短板仍待补齐
围绕品质优良的旅游资源,普洱“绿三角”原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已经持续多年,旅游要素明显得到改善和提升。
位于西盟县的勐梭龙潭景区是“绿三角”区域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茂密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湖水、神秘的佤族祭祀风俗,受到深度游和自驾游客的喜爱。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迈山也有很大的知名度。此外,景迈柏联精品酒店、佤山秘境精品酒店等一批精品酒店在市场中有较好的口碑。近两年来,普洱“绿三角”原生态旅游区接待海外游客占普洱市60%以上,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收入均保持快速增长。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绿三角”区域旅游产品供给、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等旅游基础仍然较为薄弱,与优越的区位、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市场前景不相匹配。缺乏核心景区,知名度和吸引力不够;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要素发展滞后;市场主体少小弱,活力不足,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绿三角”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绿三角”要成为热门旅游区,旅游业要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仍然有不小差距。
着力突破瓶颈提升品质
世界级原生态旅游目的地,是普洱“绿三角”旅游确定的发展目标。乘澜沧景迈机场通航的机遇,普洱市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原生态、慢生活、深体验、全健康、真情怀”为主题,加快突破基础设施瓶颈,补齐旅游要素短板,打造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着力创建旅游度假区和A级景区。重点是景迈芒景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孟连宣抚司署、澜沧拉祜风情园、糯扎渡、木依吉神谷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启动创建西盟佤部落省级旅游度假区。
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庄园旅游。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发展田园风光、农品采摘、乡村休闲、农事体验、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产品,重点提升改造6个特色旅游村、2个民族特色旅游村、2个旅游古村落,加快推进3个旅游扶贫村。
着力打造文化娱乐旅游产品。挖掘普洱“绿三角”区域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精髓,通过民俗节庆、歌舞表演等方式,扩大普洱“绿三角”区域的人文风情影响力。实现澜沧县老达保《快乐拉祜》原生态实景演出、孟连县《宣抚司礼仪乐舞》演出、西盟县《佤部落》演出和西盟佤山篝火狂欢之夜的常态化、市场化运作。推进澜沧山康茶祖节、拉祜阿朋阿龙尼(葫芦节),孟连娜允神鱼节,西盟佤族木鼓节等重点旅游节庆的市场化运作。
着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交通网络体系建设, 确保澜沧—孟连一级公路今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加快思茅—澜沧高速公路、西盟—孟连高速公路建设。在澜沧、孟连、西盟三县各建设1个以上房车自驾游露营地,在澜沧景迈机场、澜沧、西盟、孟连游客集散区域开展汽车租赁服务,经营异地还车业务,促进自驾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