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举措
切实做到“九个坚持、九个注重”
(一)坚持规划引导发展,注重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着力构建“两核一极两区六廊”的城市格局。
加快呈贡新区开发建设,有序承接老城人口和部分城市功能转移,建设现代化科教创新新城。
促进滇中新区加快建设国际化高新产业新城。
协同曲靖、玉溪、楚雄、红河,促进6条出入昆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发展。
加快建设“海绵城市”,抓好草海、巫家坝、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
加快“198556”干线公路网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与滇中各城市双高速连通。
建成轨道交通1至6号线和9号线,开工建设7号线、8号线、安宁线、嵩明线。
推进沪昆、云桂、渝昆高铁和南昆铁路配套工程。
加快长水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新增一批国际、洲际航线,推进安宁、高新区等通用机场建设。
尽快完成主城区天然气置换工程,打造跨区域能源枢纽。
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保障体系,打造区域性国际通信枢纽。
加快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建设步伐。
加大交通拥堵治理力度,缓解出行难、停车难问题。
(二)坚持产业支撑发展,注重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全市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着力推进“188”重点产业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积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促进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产业的融合,把昆明建设成为全国大健康产业示范区。
构建“一心一圈三片五廊”旅游发展格局。
推动实施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
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打响“昆明制造”品牌,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
把呈贡信息产业园打造成为全省信息产业发展新高地。
加快实施“千百亿园区提升工程”。
重点培育5个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千亿元以上的园区,着力打造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三)坚持开放促进发展,注重构建平台、拓展格局,全面提升开放合作层次和城市国际化水平。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引领、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引入国内外重大赛事、品牌展会、国际峰会、高端论坛等大型活动,提升南博会、昆交会、旅交会等展会的影响力。
加强国际友好城市交往,加快昆明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新高地。
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与泛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区、川滇黔十二市州、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合作。
主动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产业协作和项目对接,引入首都科技创新资源。
携手州市,联动周边。探索建立与省内州市合作机制,推动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促进昆明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五城联动”发展,逐步形成“昆明服务+周边制造”模式,提升昆明的辐射带动能力。
构建与滇中新区合理分工、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格局,共同打造全省最具活力的增长核心。
培育扶持一批国际化规模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南亚东南亚国家投资兴业,推动外经外贸优化升级。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定价权的区域性要素交易市场。
着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落户昆明。
(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注重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加快推进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改革。
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改革。
加快推进有利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
加快推进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
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升科技合作开放水平。
深入实施“春城人才行动”等人才工程。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五)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注重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努力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主城五区和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作为城市核心区,要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引领和辐射功能,当好全市加快发展的新示范;安宁、晋宁、富民、宜良、嵩明、石林和阳宗海度假区作为城市功能拓展区,要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承接产业发展功能,成为全市跨越发展的新支撑;东川、禄劝、寻甸和倘甸“两区”作为城市生态涵养区,要强化生态保障和水源涵养功能,改善基础设施,延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打造全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深入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打造一批风格各异、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六)坚持环境服务发展,注重改善生态、优化环境,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魅力家园。
到2020年,滇池湖体富营养水平明显降低、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
确保阳宗海水质保持在Ⅲ类。
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健全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
(七)坚持文化引领发展,注重彰显内涵、打响品牌,切实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扎实推进“五馆”、广播电视“户户通”、农家书屋、群众性文体活动广场、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等文化惠民项目。
加强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镇名村等的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传承民俗节庆、民族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丰富城市内涵,彰显文化名城魅力。
挖掘昆明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具有时代特征、昆明特点、民族特色的文艺精品、文化品牌。
打造一批文化开放载体、文化骨干企业、文化贸易平台。
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讲好昆明故事,提升昆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八)坚持民生优先发展,注重办好实事、增进福祉,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兜住社会保障底线。
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争创国家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城市。
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满足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需求。
促进就业创业。
(九)坚持治理共赢发展,注重依法治市、促进和谐,深入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依法治市。
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
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平安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