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找准扶贫产业市场定位
2016
09/06
16:09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阶段。近年来,各地扶贫工作各方面的投入前所未有,遗憾的是,一些地方花钱不少却见效不大。有的不看资源禀赋和地方特色,盲目复制成功经验,引进水土不服的产业;有的只管种、不管卖,农民辛苦劳作数月,却卖不出好价钱,得不着好收益。

无论是水土不服,还是价跌伤农,抑或是产品滞销,其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一条:扶贫项目与产业链脱轨,与市场脱钩。观察这几年成功的扶贫案例,如凯迪扶贫模式、光伏扶贫模式,无一不是“跳出扶贫看扶贫”,将扶贫放到整个产业链上来思考,根据市场准确定位,实施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关键在精准定位,既要突出特色,又要瞄准市场;千万不可看着别人成功就盲目跟风而上,乱喊“千百万”口号,最终却是“一哄而上、一拍而散”。一方面,能否“嗅出”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的特色与优势,要认真做市场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然后,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区域、农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另一方面,贫困地区往往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产业扶贫要在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尽快补上短板。

“产业发展快,全靠龙头带”。对于产业扶贫而言,这个龙头就是规模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他们在市场经济最前沿摸爬滚打,熟悉市场经济“水性”,能把“小农户”与“大市场”、“小生产”和“大需求”联系起来,是推动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政府要少指挥多支援,采取以奖代补、小额贷款、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贫困群众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让企业和农户都成为受益者。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站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立足市场经济,不管发展什么产业,首先必须找到“整条产业链中自己的位置”,主动深度融入产业链,融入市场,才能从市场中获得自己应得的回报。如果闭起门来搞建设,只盯着一两个环节做文章,无疑就将淹没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