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自市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背景
蒙自市是红河州政府及行政中心所在地,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全市辖11个乡(镇)、86个村民委员会、99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近29.2万人。全市国土面积22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近90万亩,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近4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
近年来,蒙自市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建设百万亩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红河特色、云南样板、全国示范”的目标要求,把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事来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高水平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把蒙自市的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云南省乃至全国的现代农业新亮点。
二、蒙自市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主要做法
(一)注重规划设计,绘制发展蓝图
一是从产业发展区域化、规模化的要求出发,根据土地和林业资源实际,对示范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市规划建设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25万亩。即:10万亩石榴片核心示范区、10万亩果蔬片区、5万亩苹果片区。计划到2017年,示范区实现“两个翻番”(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2012年翻两番,分别达到50亿以上和12亿元以上)、“两个倍增”(农民人均纯收入、亩均综合收入比2012年增长三倍,分别达到2万元以上)。
二是已编制完成《草坝―雨过铺片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规划报告》、《草坝―雨过铺片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文澜―新安所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西北勒片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规划报告》、《蒙自市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道路工程规划》等方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组建工作机构。为顺利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蒙自市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农业、财政、发改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蒙自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市示范区建设工作。
二是出台政策措施。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培植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及《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全面系统的政策支撑。
三、蒙自市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加大了投入,强化了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了项目资金投入。目前已完成投资近2亿元,重点建设了项目55项,其中竣工项目9项,开工项目20项,已通过评审准备开工5项,开展前期工作21项。
二是强化了科技推广力度。全市农机作业量达到155万亩,农机经营总收入1.2亿元,农机总值2.21亿元;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384期、培训6.1万人次。推进了现代农业职业培训中心、蒙自市动物疫病检(监)测中心实验综合楼、文澜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二)加强了设施建设,夯实了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全面开展以水源工程建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中小河河流治理、烟区水利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前已投入资金7.55亿元,新建村镇集中供水28处,水窖水池930口,改善灌溉面积17万亩。实施3个片区5.4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及自动化控制工程,完成高效节水全覆盖进度21.8%。
二是提升田地质量。到目前为止,已投资480万元开展中低产田改造、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6000余亩。完成水稻高产创建2.28万亩、玉米高产创建3.38万亩和冬季马铃薯高产创建1.24万亩。投资892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建成现代农业发展蔬菜产业项目2500亩。
三是改善示范区道路建设。现已完成投资2730万元,开工建设示范区核心主干道4条46.29公里,完成设计准备开工建设示范区主干道6条18.06公里;次干道3条5.6公里。
(三)培育经营主体,发挥引领作用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业主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种形式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外商、外省和外县市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来我市投资建基地、办企业。引进4家企业,签订了意向投资8亿元的项目,将进一步推动蒙自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二是着力打造优势品牌。市级财政专项安排品牌培育经费,扶持企业开展出口基地认证、农业“三品”认证及知名、著名、驰名商标认定。全市现已完成蒙自石榴、山里红苹果等七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拥有“蒙生”等优质名牌。
三是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随着示范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全市引进、培育、发展壮大一批有一定规模和示范带动能力,具备部分品牌知名度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产值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3户,省部级“示范”合作社5个。
四、蒙自市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启示
(一)初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业主投入为主体、项目整合和社会融资为补充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以示范区建设为载体,采取“国家投、地方拿、企业筹、银行贷、招商引、个人出”等办法,变资金国家投入的“独木桥”为四通八达的“立交桥”。
(二)不断加了大新科技新技术推广力度,全面提升农机装备化率,并加大了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三)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大。以“立足资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了农业综合体,拓展了农业综合功能,促进了“三次”产业在示范区内融合发展,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