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云南大学35项项目拟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看点
2016
06/13
14:42

6月3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对外公示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名单。2857项年度项目(含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1062项青年项目进入公示名单。6月6日,481项西部项目开始被公示。

经统计, 云南大学 有1项重点项目(占全省1/3)、19项一般项目(占全省29.23%)、9项青年项目(占全省32.14%)、6项西部项目(占全省23.68%)在公示之列,总数达35项(占全省26.12%)。在 云南大学 申报数143项、海选“出省”项目仅为134项的情况下,今年立项率骤然高达26.12%,且1/3的学者为再次获得项目。这都是刷新历史纪录的重大突破。

数据显示和比较知悉, 云南大学 拟获立项总数已攀升至全国第八位,仅次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在整个中西部地区排名第二,在省内更是以领先第二名13项的绝对优势延续十余年高居首位的大势。 云南大学 ,此次可谓异军突起。

看点一:历史性突破

国家社科基金是一个多项目类别组成的资助体系,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其项目层次为国家级,是学术界公认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级别最高、分量最重的科研项目。就高校而言,其立项数量直接反映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以及发展潜力,也是学科评估、大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由此,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的竞争素来十分激烈。

作为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具有自身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 云南大学 在近百年发展历程中练出的“看家本领”之一。近五年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最直接的体现这一点。

自2012年至今, 云南大学 共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3项,其中2012年28项、2013年20项、2014年28项、2015年32项、2016年35项(截止6月),年立项数都超20项并大体保持在较高位数,只有2013年进入所谓“小年”,但即便如此,也始终为省内翘首。从项目类别看,这143项项目中包括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61项、青年项目41项、西部项目30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教育学项目2项、艺术学项目1项,几乎涵盖所有类别,并且在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上进入韬光养晦后的“集中获取期”,一般项目由7项递增至19项,青年项目保持相对稳定,第一次获得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有趣的是,五年间,西部项目每年的立项数都是6项。

2014年开始,国家施行新的申报或说限制性政策。年度内只能选择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中的一个进行申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加之在研项目累积等因素,使得新政下的每一步前进,都是万万不容易的,从申报数就可以看出受到的影响,2013年申报数223项、2014年181项、2015年155项、2016年143项。好在,与去年同期获批的28项(不含其后立项的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和教育学项目)相比, 云南大学 今年的拟获立项数大幅度增加7项,有史以来首次单举冲破30大关。说 云南大学 是“黑马”,似也不为过。

看点二:研究特色

顶住内外压力, 云南大学 保证了立项数的稳定乃至有所增长。其实,不止是每年立项总数的“保量”, 云南大学 在“保质”上的成绩也值得称道。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涵盖23个学科。五年来, 云南大学 立项数最多的是民族问题研究、中国历史、政治学、国际问题研究、理论经济等学科,其他学科间或有所收货。但学科覆盖面已较为广泛,基本在15个学科及以上。

接续去年的气势,本年度 云南大学 的拟获立项项目涉及18个学科,分别为民族问题研究7项、中国历史4项、中国文学4项、世界历史2项、国际问题研究2项、社会学2项、管理学2项、语言学2项、新闻学与传播学1项、政治学1项、法学1项、理论经济1项、应用经济1项、宗教学1项、马列·科社1项、人口学1项、党史·党建1项和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1项。分学科盘点发现, 云南大学 还果断“杀出重围”挤进民族问题研究、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世界历史等学科立项数的全国前五甚至前三。这些立项数在全国排名靠前的学科,也恰恰是 云南大学 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基础扎实的学科,实力与潜力都不错。而新闻系升格为新闻学院并先后获得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建后,迎来了1项重点项目,这将是其学科建设的强有力支撑。

当然,更让人振奋的是新组建成立的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以一院之力“收割”到10项项目,势如破竹,成为校内各文科类单位的最大赢家。历史与档案学院、文学院这两家改组后展露新颜的单位也收获不小,各获得6项。其他几家单位的立项情况是,发展研究院3项、法学院2项、公共管理学院2项、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2项、国际关系研究院1项、滇西发展研究中心1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1项,这里面发展研究院属于“稳健派”,法学院属于“发力型”。透过项目所在学科及承担单位分析,不难看出,此次 云南大学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的优势特色得到了极大地彰显。这也与今后的学科建设规划、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高度契合,更加坚定云大人的信心。

看点三:青年学者

青年学者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评判高校发展后劲的关键指标之一。青年学者群体正在崛起。 云南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近年发展取得的成绩,很大方面得益于这些有思想、敢于闯的青年学者。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申报者的年龄有一个变化的过程。2014年以前,申报者要求为39岁以下,其后改为35岁。这一方面意味着提高了青年项目的申报门槛,另一方面加大了在一般项目等上的角力难度。观察 云南大学 五年来的数据,41项青年项目以及30项西部项目中由“年龄界定范围内的青年学者”负责的项目,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被忽略的数字。这部分获得资助的青年学者,项目立项当年最年轻的是仅为28岁的历史系教师刘灵坪,才博士毕业到校工作一年。与她“80后”的标签一样, 云南大学 的这个“80后”青年学者群已开始在学术领域上展示自己。借助国家级项目,他们成长的更快更有自信更有精神,晋升高级职称、成为研究生导师、进入“ 云南大学 青年英才培育计划”等。

还有一个被称为“一段佳话”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历史与档案学院历史系的一对“博士夫妻”毛春伟、施雱,两人读书时是同学,都是“80后”,都才到校工作两三年。就是这对贤伉俪,今年双双获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个拿到青年项目、一个拿到西部项目,一个拿到的项目将助力中国史学科发展、一个拿到的项目将助力世界史学科发展。这就是 云南大学 现今青年学者中的典型代表。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他要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将大有可为。 云南大学 5月23日召开座谈会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合力谋划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的理念、思路、途径和办法。据悉, 云南大学 将按照开放合作、集成创新的理念,结合“十三五”发展规划、“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发展具有云大优势和特色的民族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学、人口学等学科,打造具有云大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同时在民族问题、边疆治理、国家安全、周边外交、扶贫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理论与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构建中国特色的概念、范式、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措施不少,值的期许。

适为“十三五”开局之年,极富优良传统的 云南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用实力展现了对学术的尊重、对国家的责任和对社会的担当。3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获得,为 云南大学 即将描绘的哲学社会科学“美丽画卷”添上了靓丽的一笔。挥毫泼墨,正当时。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