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联SPA的休闲度假品牌在世界都是知名的。
今后要推出更多的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旅游产品。
园区企业“高上高”正在赶制新粽子。
昆明境内有两大淡水高原湖泊。滇池因面积最大,堪称高原明珠。阳宗海古被称为“明湖”,以水色碧绿、透明而知名。
在地处高原内陆的云南,水就是最珍贵的资源。昆明首先围绕滇池打造了第一个国家级的度假开发区。今天,阳宗海正在以新的姿态再次崛起。
2009年,云南省政府批准成了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托管原属玉溪市的阳宗、呈贡七甸和宜良汤池。从此将阳宗海流域作为一个专门区域进行统一治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至此,成为阳宗海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开端。
经过近6年的全面梳理,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在逐步厘清了机构人员、托管机制等基础上,将阳宗海治理作为第一要务,积极重建阳宗海的品牌形象。乘着新昆明建设的东风,一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标杆企业来到云南落地阳宗海;一批本地的优秀潜力企业在有了积累的基础上,慢慢摸到了新的市场脉搏,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过去这6年,为新的阳宗海打下了很好的根基。今年,既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对阳宗海来说也是正式晋升国家级度假区的第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是,从近年阳宗海的经济指标来看,招商引资、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民营经济的情况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速度,表明阳宗海的投资价值正在逐步释放。从目前阳宗海最有优势的三大产业集群来看,一是康体度假业,二是绿色食品加工业,都是大健康产业的相关产业;三是以电线电缆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正在从低端向高新技术转变,区内企业已有能力参与到轨道交通、高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中,并且正在有计划向南亚、东南亚地区发展,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先机。挑战是,如何在底子薄、基础差的条件下,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
过去
前五年打牢根基 第三产业迅速崛起
2015年,阳宗海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从20:62:18调整为13:47:40,第三产业呈现出迅速崛起的势头。园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阳宗海荣获第二届中国温泉金汤奖“中国最佳温泉旅游目的地”称号。
“十二五”时期是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成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阳宗海艰苦创业打基础的五年。五年来,阳宗海全区干部群众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步。
五年来,全区致力于发展实体经济、做大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认真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显著。2015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4.72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67.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3.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91亿元,农业总产值达7.7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281元,旅游总收入达5.29亿元,接待游客数达136万人次,全区各类市场主体达4583户。三次产业结构从20:62:18调整为13:47:40,第三产业呈现出迅速崛起的势头。
通过加强园区建设、狠抓重点项目,产业优势逐步显现。实施产业培育提升计划,加快发展新型工业,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十二五”期间,七甸工业园区共签约引进项目55个,开工项目29个,云南白药、明超电缆、昆宝电缆、水星家纺等18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达22家,生物制药企业达10家,新型材料加工企业达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7家。工业园区迈入“百亿元园区”行列,被评为省级生物产业示范基地,创建了中国驰名商标1件、云南省著名商标20件、昆明市级知名商标23件。
同时突出抓好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华侨城、柏联成功评定为全国首批五星级温泉企业,阳宗海荣获第二届中国温泉金汤奖“中国最佳温泉旅游目的地”称号,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尽管狠抓经济业发展,管委会也始终把阳宗海保护治理放在首位,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阳宗海保护治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全面实施《阳宗海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推进砷污染综合治理、含砷废水收集处理、磷石膏异地搬迁处置、入湖河道整治,清运处置了4.4万吨含砷污染表土,异地搬迁108万吨磷石膏,建成了3个人工湿地,修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7个,保护饮用水源点110个。通过综合治理,湖体水质总体恢复到Ⅲ类水,阳宗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成功纳入国家《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争取到省级“一湖一策”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打造绿色廊道、绿色板块,推进交通干道、主要河流、主要面山绿化美化,新增绿化面积12500亩,森林覆盖率达51% 。为打造阳宗海宜居宜商的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
积极因素汇集 交通条件持续改善中
目前,阳宗海已初步形成了“三铁七路”的现代交通网络,构建了“内部1小时通勤圈”、“集镇半小时通达圈”和“昆明主城30分钟经济圈”、“呈贡新区15分钟经济圈”。
从阳宗海“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成果来看,无论是整个区域自身发展还是外部软硬环境的支撑,产业布局、交通格局等支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的积极因素都在加速聚集。
“三铁七路”现代交通网络的形成,极大地提升区域承载能力。2014年元旦,全长7公里的阳宗海大道正式通车。大道路基宽23米,总投资4.8亿元。阳宗海大道是阳宗海西南连接老昆石公路的快速通道,是阳宗海融入新昆明都市圈的主要干道。2015年元旦,另一条重要干道阳春大道通车。阳春大道按照城市二级主干道设计建设,起点为安石公路与七甸工业园区主干道交叉口,止于呈贡新区景明北路。主线全长8.6公里,路基宽60米,线路主线按双向6车道设计。总投资16.35亿元。通车后,阳宗海管委会至市级行政中心车程缩短至15分钟内。
预计在今年通车的云桂高铁,其中阳宗站有望在今年10月份建成通车。云桂高铁(南宁-昆明)是云南通往东南沿海地区最便捷的铁路通道。自南宁站向西经百色、文山、红河,至昆明南站,正线全长710公里,其中广西段276公里,云南境内434公里,预计在今年底开通运营。全线建成通车后,从南宁到昆明的行车时间将由原来的12小时缩短为5小时左右,并与沪昆高铁、渝昆客运专线、昆玉铁路扩改、南昆铁路、南广高铁相连,共同构成西南泛珠三角和环北部湾的出海大通道。云桂铁路正式建成通车后,阳宗海作为省际大通道的战略意义将更加凸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础要件日渐完备,发展的潜能将逐渐释放。
目前,阳宗海已初步形成了“三铁七路”的现代交通网络,构建了“内部1小时通勤圈”、“集镇半小时通达圈”和“昆明主城30分钟经济圈”、“呈贡新区15分钟经济圈”。
“只要我们在‘十三五’期间下决心打通节点,解决短板,加快推进一批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就能实现周边大贯通、区域大循环、城乡大融合,就能以便捷交通发展大物流、构建大旅游、提升大产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阳宗海党工委书记袁培文说。
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陈国惠总结了当前阳宗海至少有的三大优势:
一是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金字招牌”将大大提升阳宗海的影响力,发展要素的聚合力也会在品牌效应的影响下日益增强。
二是软硬件设施逐渐完备,投资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区域内以阳宗海大道、阳春大道为主的交通路网体系的日益完善,区位优势得到较大提升。云桂铁路将于明年正式建成通车,并在阳宗海设立站点,阳宗海作为省际大通道的战略意义将更加凸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础要件日渐完备,发展的潜能将逐渐释放。
三是生态环境优良,土地要素优势明显。经过几年的生态保护治理,水体水质日益改善、植被覆盖绿化面积日益扩大、综合环境状况日益优化,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的格局日渐形成。随着园区“一园三片”规划的调整,阳宗海土地开发空间在承接项目建设上可大有作为。
未来
“十三五”谋建
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一方面加快推进品牌项目的建设和招商引资,同时充分挖掘关索戏、滇越铁路、飞虎队远东疗养基地等文化元素。运用好“一山一水一湖一路一傩戏“的独特资源,提升阳宗海的旅游文化品位。
在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后,今年的阳宗海党工委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锁定国际生态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昆明“后花园”的新定位。
袁培文指出,结合区域实际,“十三五”时期,阳宗海将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为动力,拓格局、强产业、提品质、优环境、惠民生、奔小康,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旅游总收入增长16%。
围绕新的目标定位,统筹自然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和基础设施支撑条件,不断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城镇空间结构。充分利用新一轮土地规划调整重大契机,以“十三五”规划为统领,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高规格、高质量编制好旅游园区发展专项规划,打造大健康产业。
事实上,阳宗海资源相当丰富。除了独特的高原湖泊风光外,还有着颇具特色的地域文脉和较好保存和传承的民间风俗。据戏剧界的权威和专家公认,用“傩”的形式来表演戏,全国只有云南小屯村一个村,那就是关索戏。关索戏是以三国英雄五虎上将关羽的三儿子关索为主角而展开的正面歌颂三国时期蜀国英雄人物的“傩面戏”,是中国一个古老而独立的戏种,被戏剧界、史学界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阳宗妇女服饰可以说是阳宗坝子的一部乡村文化史。在全球服饰趋于一体化的背景下,根植于乡间的民间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以乡土味背景的服饰生态圈正在受着潜在的遗弃,许多传统的、承载着民族民间技艺的文化形式正走向衰落,服饰的一整套技艺制作后继乏人,濒临失传和消亡。可是在一些闭塞的山区,民间文化式样幸运地保存下来,阳宗妇女服饰就是这样,在本地各村庄都能看到。
滇越铁路云南段被认为代表了20世纪世界工程技术最高水平,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称近代交通史三大奇迹。滇越铁路在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内行程20多公里,设有三家村站、水塘站、阳宗站、凤鸣村站。
阳宗五尺古驿道是秦汉时期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之一,原起古滇国晋宁,是滇中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通道。其中几段保存得较为完好,路面用人工打凿的条石支砌而成,深深的马蹄印被当地人称为天马脚印。阳宗海(七甸、汤池)境内驿道长约15公里,即从昆明入境,经七甸小哨箐、头甸、麦地营、新发村进入汤池。
基于这些特有的因素,阳宗海的管理者们提出了一个思路:文旅融合,着力建设国际知名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坚持把促进旅游产业总量扩张与质量提升作为发展方向,着力打造要素全、品质精、形象好、服务优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方面加快推进品牌项目的建设和招商引资,同时充分挖掘关索戏、滇越铁路、飞虎队远东疗养基地等文化元素。“运用好我区‘一山一水一湖一路一傩戏’的独特资源,提升旅游文化品位。”袁培文说。
具体举措包括确保今年建成旅游服务中心和7个3A级旅游公厕,进一步完善旅游标识标牌。打响汤池温泉品牌,推出更多的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旅游产品。
坚持把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作为工业发展主旋律,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走低碳绿色高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持续改善园区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引进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支持企业以商招商,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企业入园集群发展,增强园区发展后劲,确保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