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财政厅党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具体设计,未来五年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实施“收入要增、编制要细、结构要优、执行要快、监管要严、绩效要好、信息要明、改革要实、干部要廉、队伍要强”十条措施,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充分发挥项目和资金管理优势,结合云南实际,勇于探索创新,不断增强农业综合开发在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为云南实现跨越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目前,云南省共有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91个,至此,全省129个县(市、区)中除昆明主城5个区外,已全部列入国家或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范围,基本实现了农业综合开发全覆盖。近几年,农业开发资金投入规模保持持续增长,开发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开发效益不断显现,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农民增收效益明显提高。总体来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项目前期工作方面仍不够完善,项目规划不够科学,导致后期项目终止和变更现象较多。二是项目施工合同签订不够严谨,合同工期要求不够严格。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记录资料不规范。三是项目完工后工程管护仍不够到位。四是资金管理方面仍不够严谨,存在延迟拨付、资金结余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正。
一、转变思想,深入学习理解新常态下的新政策
从宏观经济上来说,新一届领导层以“新常态”定义当下的中国经济,并按照新常态在战略上审慎选择调控政策,明确提出深化改革是化解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的关键。经济下行压力是新常态下的一种体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随着财税体制改革框架的逐步清晰,以预算改革、税制改革为重点的财政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从财政工作本身来说,经济增速放缓使得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空间不大,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入,财政收支矛盾更为突出,支出实现较快增长缺乏有力支撑。因此,省委、省政府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为重中之重,将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作为总目标、总要求、总引领,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配套文件,为下一步云南财税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具体到农发工作上,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财政改革新常态,主动学习新政策,探索新方式,创新举措,明确定位。
一是理念要新,找准定位。在尽可能加大农发投入的同时,要树立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法治经济理念,不搞大包大揽,把市场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干好应由政府调节的经济事务。要重点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性、公共性、公益性项目。土地治理项目要重点围绕农村中“单家独户干不了、乡村组织难干好”的事情,优先解决农业生产或可以兼顾的农民生活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多下功夫将基础工作做好做实,出精品出效益。产业化经营项目要紧扣云南本省的产业优势,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投入,突出项目的基础性和带动性,重点扶持生产基地、生产组织和服务平台建设,尝试运用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和贴息等多种方式,将财政资金尽可能转化为体系能力。
二是措施要新,深化改革。创新是农业综合开发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保证。要高度警惕和避免工作平庸、精神懈怠、思想僵化,墨守陈规等问题,要把思路放在创新上,目光放在做优做精上,不能用老眼光看待农发工作,避免只追求项目数量和资金额度。同时,创新不等于否定以往的工作,想创新更要将基本工作做扎实,从日常工作里发现新问题,研究新对策,探索新方式;创新更不等于什么工作都同步开展,要有针对性、有步骤的一个一个解决遇到的问题。要以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勇气,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优势,集中资金抓重点,突出优势建亮点,以点带面,试验示范,树立典型,再全面推广。
在开发手段、开发方式、资金运用、项目布局、先进技术推广上,要坚持创新驱动,力争用更先进的理念、更完善的制度、更科学的措施、更被各级领导和群众认可的开发成效,引领现代财政资金管理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时代潮流。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大胆创新,大胆试验,先行先试在各个项目区精心打造现代农业中的集约农业、节水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以及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试验示范区。争做建立现代农业财政和现代农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排头兵。
在财政支农资金分配、使用、管理上,用更高的要求、更完善的制度和更规范的监督手段,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在项目工程管理上,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力争农发项目的建设质量在项目区当地横向比较最优。要因地制宜地选用综合开发措施,积极整合各种资源,除了修沟建路以外,利用开发成果“筑巢引凤”,延长开发链条,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或扶持有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流转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用现代大农业取代传统千家万户经营的小农业。
二、精益求精,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局面
在新常态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要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来统筹谋划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创新机制、优化布局、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水平和效益。
一是要保重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发工作的重点是确保粮食安全,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要集中力量在各项目区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搭建各地发展现代农业的生产平台,积极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坚持依靠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
二是要增投入,完善资金投入增长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资金投入与目标任务相匹配。尤其是在取消主产区县级配套任务的情况下,各级财政要尽力加大投入,确保资金不留缺口。在资金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要完善“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机制,要通过创新投资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继续改革和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改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投融资由政府主导的模式,解决目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政府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较难进入项目资金链中等问题。积极探索将农业综合开发与投融资模式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尝试政府与私人企业、营利性企业、非公共企业及外资等社会投资者之间的相互合作,还可吸引金融资本以债务投融资方式投入,通过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竞争立项等形式,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以缓解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探索以基金或资本金的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资金。在加强投融资工作的同时,探索资金管理新模式,以适应多元投入的资金筹措方式。
三是要建机制,形成农业综合开发合力。农业综合开发最大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综合”,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有健全的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有多年开发建设的宝贵经验,有不断创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实行综合开发投入从而实现综合效益,是一个很好的支农资金整合平台。要积极探索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合力的体制机制,实现项目和项目、资金和资金之间的“无缝链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克服和避免“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直线联系,积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和项目,在项目区打造当地成规模、多功能、有亮点、科技配套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四是要促创新,探索开发新模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农发工作要适应新常态,就要不断创新开发模式。要加大对已立项的新型经营主体实施项目的监管,确保企业和合作社自筹资金落实到位。继续推进科技示范工作,加大与省级科研院所的合作,依托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推广模式。实行轮换制开发,取消普惠制,择优竞争立项,集中资金支持有开发优势、能产生效益的项目。积极创新省级科技示范项目管理模式,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益。在省级开发县探索开发新模式,取消亩均投资标准,按项目切块资金;统筹财力推进实施现代农业、精品农业,打造开发亮点,形成示范效应。随着开发工作的深入,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我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收入不高,下一步将在省级开发县尝试取消农民自筹资金,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完善资金分配办法。改革探索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分配管理体制,充分运用检查验收和绩效评价成果,按绩效实行切块分配。加强对州(市)开发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建立综合考核机制,依据项目申报情况、申报质量、绩效考评和验收等情况进行奖优罚劣,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通报。
五是要强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实施土地治理项目,着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的比重,提高土地流转速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理顺省级和州(市)、县之间各层级的关系,下放审批和管理权力,把项目规划、资金分配、项目验收、绩效评价等职能更多交给州(市)及县级。完善项目评审验收机制,推行结构性评审和项目竞争立项制度和绩效评价项目验收标准化工作规程。探索农发培训工作新方式,组建专家讲师团,分片区、分地域开展培训,达到学习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素质,迎接挑战的目的,以更好的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式。要逐步建立农业综合开发现代管理制度,不断优化项目管理,强化程序意识和规则意识,在不断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完善绩效管理监督机制,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绩效。
六是要抓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相结合,强化对资金和项目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加强项目建设的中期检查力度。加大资金分配、项目立项评审和实施过程的检查力度,提高监督检查的实效。要将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价有机结合,增强监督检查的针对性。
三、求真务实,打造昂扬向上的干部队伍
千秋大业在用人,事业兴衰在队伍。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关键靠人、靠队伍,打造一支有活力、能干事、打硬仗的队伍对谋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新进步至关重要。农业综合开发的主战场在农村,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在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要深入到项目区农民群众中,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办农民之所盼,不做表面文章,杜绝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切实发扬农发干部贴近群众、踏实进取的优良作风,坚决克服主观上不敢为、不作为、不会为的歪风邪气,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清正廉明的工作形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支持,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创造更加良好和更加有利的工作环境。
一是转作风,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农发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认清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责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管好资金,建好项目。要加强沟通协作,积极争取有关各方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要以开展忠诚干净担当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为契机,以提高干部整体素质为目标,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为核心,创建一支具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勇气、包容的胸怀、学习的态度,信念坚定、扎实苦干、不断进取、勇于担当的农发干部队伍。
二是守底线,廉洁自律警钟长鸣。要坚决守好底线,不碰红线,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化解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的危险;树立积极正确的核心价值体系目标,以化解人生价值观偏差的危险;树立艰苦奋斗的革命创业精神,以化解意志衰退斗志丧失的危险;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以化解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的危险。要切实加强队伍的廉政警示教育,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稳得住心神、抵得住诱惑、管得住身手、经得起考验,为农发工作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三是强建设,完善组织保障机制。根据农业综合开发任务的需要健全工作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倾向;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为。提高风险意识,绝不大包大揽、越俎代庖,严格按规定执行项目公示、招标和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