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有关方面获悉,“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累计投入117亿多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2.45万平方公里,促使农业生产条件、农民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复杂多变的气候因素,“十二五”初期,云南水土流失面积达13.4万平方公里,占省辖国土总面积的35%;年均土壤侵蚀量达5.1亿吨,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十分之一。面对水土流失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威胁,云南省政府及及主管部门建立“大水保”工作机制,同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合、项目融资等方式更多地投入资金和技术,推动坡耕地综合治理、重点小流域和石漠化治理等水土流失治理大面积铺开。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相继完成220条小流域治理,建成760多座谷坊和拦沙坝,修建9.5万座塘坝蓄水池等小型水保工程,实施坡改梯17万亩,在荒山荒地造林1000多万亩,减少土壤流失量1.6亿吨。由国土资源等部门承担的28个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340多平方公里,成效明显。
由“为民作主”转变为“请民参与”,让治理区域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是云南水土流失治理取得突出成效的成功经验。过去,项目上不上、工程建不建、投入多少,多由上级定夺,常因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而阻滞。现在事事请群众参与,近年实施的150多个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无一例外地先听群众意见,其中的工程招标、进度、质量、资金使用,工程完工后的验收、运行、管护,都由群众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