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杨劲松代表:建议加快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2013
03/20
14:29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劲松日前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2013两会特别节目“代表委员谈文化”节目时,谈到了她今年的提案之一《关于加快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建议》,针对目前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的现状、不足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现将该提案编发供网友参阅。

近年来,在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的精神指引下,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力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培育扶持、发展壮大了一批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了集聚效应和孵化功能,为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为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发挥骨干文化企业的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从2004年至今,文化部先后命名了五批266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四批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2批7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化产业集群和骨干文化企业。为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树立了典型,做出了示范,逐步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据测算,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总体经济规模已经从2008年的600亿元,迅速扩大到2011年的3000亿元。

自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任务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文化产业越来越重视。许多地方将文化产业列为支柱性产业来加以培育,实施优惠政策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

总体看来,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我国文化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为龙头,以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为骨干,以各地特色文化产业群为支点,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格局。

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及试验区建设为例,园区建设对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显着地推动作用。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聚集效应凸显

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聚集和培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群,截止2011年底,15家国家级园区(试验区)聚集各类文化企业近8000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和超过40万人。2011年,园区内文化企业实现总收入超过1200亿元,实现总利润168亿元,实现总税收90亿元,逐步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和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

园区品牌效益突出、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

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各自的地理位置、文化资源等要素,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园区管理机构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举办专业展览、制作宣传网站及手册等方式,加强园区品牌建设,使园区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如华侨城创意文化产业园、西安曲江新区、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园、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河北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等,均已成为知名度较高的文化品牌,在招商引资、聚集人才、壮大产业等方面的竞争力得到大幅提高。

企业孵化能力逐步增强、产业链不断完善

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努力搭建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不断完善园区孵化功能,成为聚集和培育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初创型文化企业的重要载体。2011年,前三批命名的十家园区累计投入各类孵化资金17亿元,孵化各类文化企业1800余家,成为活跃文化市场、壮大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河北曲阳雕塑产业园,通过专业指导和政策鼓励,已培育销售上亿元企业8家,其中宏州石业集团正积极筹备上市,可能成为全国第一家上市的雕塑企业。同时,园区通过引进创意策划、人才培训、行业中介、投融资机构、传统制造业等相关机构,逐步完善文化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引领带动和相互促进作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人才聚集和培育能力不断增强

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对于专业人才的汇聚作用日益突显。到2011年,十六个园区汇聚各类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超过40余万人,吸引了创意策划、经营管理以及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一大批高端人才逐步向园区聚集,同时,园区通过建设培训学校、引入专业培训机构等方式加强后备人才和专业人员的培训,为文化产业园区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如张江文化园区通过实施以人才公寓、产业孵化器专项补贴等内容的“张江聚才计划”引进了大批优秀创新人才,成为园区企业持续创新的重要保障。

园区扩大文化消费,促进经济转型

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园区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创新开发,加强文化市场培育力度,不断扩大文化消费,以种类更多、内涵更丰富、质量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随着文化产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产业进一步聚集,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带动就业和劳动人口转移的重要支柱性产业。黑龙江(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即是资源型城市通过文化产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开展案例。

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对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示范性、引领性、专业性的作用,但经过8年的发展,也暴露了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区域分布不均衡

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及试验区15个,其中东部 8个,中部 2个,西部3个,北部 2个,相较人口分布、产业布局,配比不均衡,应建立覆盖全国、特色鲜明的国家级产业园区。例如像云南省这样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文化品牌众多、文化产业对GDP贡献率高、文化影响力强、民族和谐典范的民族文化大省,竟然没有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区,文化产业缺乏规模化、集群化的培育与打造。

总量不足

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预计突破4万亿元,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及基地产值总量目前为3000亿,作用有限,带动性弱,总量不足。

政策支持不足

目前国家对文化产业园区的支持政策有限,没有更为明确与直接的政策扶持,较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大学园区、旅游实验区政策相比可谓天壤之别。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及观念差异,增加了各地产业园区建设的发展差别。立志创建真实园区的企业,难以支付无差异化的竞争环境的代价,这也是假园区真地产可以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很多园区项目得以落地,更多依靠的是国家及各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依靠的是各地政府依托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经济结构转型的愿望,依靠的是执行层的专业运作,依靠的是运行机制的创新突破,但这一切工作,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有效、持续、专业运作的基础之上,扶持政策的支持是基石,否则大家的努力难于切实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别说发挥园区孵化器、平台构建的有效功能。不得以,商业化运作将淡化发挥扶持功能的初心,对底子薄、能力弱、小而散的众多文化企业难于支持到位。

规划布局不足

国家级园区的申办是建立在以各地对园区自行规划建设后,在运作成熟的基础上才予以申报与批准的,国家级园区确认是事后行为,事前没有足够扶持与布局。在我国文化产业以独立产业形式存在并予以大力推动,也是近10来年的事,示范区的命名也是从2007年开始不过6年的时间,有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尝试,总结经验后再在全国推广,此举可以理解,也是较为稳妥的方式。但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全力推动文化建设的形势下,若没有在全国范围的统一布局与规划,没有很好的平台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足够支承载体,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形成聚居优势,无法实现全国范围的文化大发展。文化建设关乎全局,关乎国家安全与经济总量的提升,必须取得全国的共同发展,因此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应统一布局,制定标准,覆盖全国。

针对以上的现状和不足,建议如下:

统一规划,建设覆盖全国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

作为国家大力倡导的战略性发展产业,经过8年的试验性摸索,已经奠定了规模化建设、专业性推广的基础。建议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每省(市)、自治区至少布局1-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以推动全国文化产业的全面性、全局性、特色性、可持续性的发展。

制定国家产业园区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园区的创建

建议参照高新科技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尽快健全并出台在财政、税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人才引进、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体系支持,吸引大批文化企业入园,产生集聚效应,形成规模经济。

创建国家文化产业银行,促进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

建议借鉴中国支持农业大力发展的金融政策,创办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解决提供农业低利贷款,弥补农业信贷资金“缺口”,满足农业资金需求。提供特别政策性贷款,补贴或补偿,配合实施政府农业政策。建议国家创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银行,发挥政策性银行对产业发展的特殊政策支持,切实支持文化产业融资难的问题解决。

在云南打造国家级中华多民族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区

云南近年文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6.1%、位居全国前六。但273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云南仅有8家,仅占2.9%的份额,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中云南榜上无名,这一切与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极为不符,与云南已经创造的的形象、打下的基础极为不符。目前云南正在实施“桥头堡战略”,作为国家战略,该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求。作为“桥头堡战略”既是政治战略、经济战略,也是文化战略。因此,“桥头堡战略”的建设,在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云南独特的民族资源优势、沿边地缘优势,整合全国民族文化、旅游文化资源,推动中华文化与南亚文化、东南亚文化、亚欧文化的大交融,应在云南建设国家级中华民族文化示范(试验)区,从而推动中国文化、云南文化的大发展。在此方面,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已经开展了基础性的前期工作,在昆明、丽江、迪庆、昭通、瑞丽、腾冲、吴哥、新加坡等地正在建设科技文化产业基地、旅游文化产业基地、珠宝文化产业基地、影视文化产业基地、演艺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大学。云南文投集团的工作得到中宣部、文化部、商务部的高度认同,也已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奠定了创建国家级产业园区的基础。建议国家文化部认同云南在民族文化建设上取得的突出成绩,支持云南创建中华多民族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区,发挥云南对内弘扬民族文化、对外推动中华文化与周边国家多区域文化充分交融的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