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新成效与新态势
2014
02/26
21:10

 2011年,省第九次党代会立足充分发挥我省地理多样性、气候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比较优势,提出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为我省农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本月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暨第八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下派动员会议,明确把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寻求新的突破,在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四化同步”推进,在加快发展中确保农民增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奠定坚实基础,作为我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与云南农业大学即将联合举行“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云南美丽乡村”高峰论坛之际,记者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李学林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记者: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高原特色农业的概念,其内涵特征与以往对农业的提法,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云南要走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道路?

李学林:针对云南产业不强这一软肋,以及农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发展方式相对落后、发展特色相对不足等实际,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必须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大发展作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省第九次党代会进一步指出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调快调优一产,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地域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000061,股吧)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探索我省现代农业新路。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旨在创新传统农业和农业系统,跳出单纯的农产品生产局限,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再度对云南农业自然特点、产业特点、功能特点、区位等特点科学认识,并充分利用云南低纬高原光热条件、立体气候、生物资源等各种优势,用产业发展的思路,打造有别于其它区域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具有云南高原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型模式和开放合作的外向型农业产业体系。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省委、省政府的睿智决策,对发挥和集成云南农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以及探索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破解高原农牧民增收,具有极强的指导性。

记者: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已经两年多时间,你认为这两年多的时间在推进云南农业发展上取得哪些成效?

李学林:省委提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两年多来,所取得的成效十分显著。一是升华了理论基础,彰显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深化了对云南低纬高原农业的特色和科学内涵的认识,理清了发展思路,提出了发展重点和方向。彰显“四张名片”优势,即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重点建设“六大内容”,努力夯实高原粮仓,大力发展特色经作,积极发展山地牧业,加快发展淡水渔业,全力推进高效林业,着力打造开放农业;重点打造云烟、云糖、云茶等一批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影响深远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和品牌。二是奠定了思想基础,汇集了正能量。形成了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及“四化同步”的共识,明确了到2016年在2011年的基础上全省农牧渔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产品出口额实现“三个翻番”和粮食生产总量突破400亿斤、畜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农产品加工值突破2000亿元“三个突破”的阶段性目标。三是加快了实践行动。省委、省政府对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做出总体部署,配套了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了《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着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示范行动、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提升行动、农产品品牌创建行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城乡流通服务体系提升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行动等“八大行动”。推进昆明-曲靖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首批启动40个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37个省级农业庄园建房,启动“十百千”行动计划,切实把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作为产业建设重点,促进高原特色农业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相结合,与承接产业转移、云台合作、沿边开放、桥头堡建设相结合,夯实了发展基础,营造了发展氛围。四是取得了新成效。2013年,云南全省实现农业总产值3056.44亿元,农业增加值达1900亿元;粮食产量达1824万吨,比上年增产74.9万吨,增长4.3%,实现“十一连增”;畜牧业快速增长,进入全国畜牧大省行列;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烟叶、核桃、天然橡胶、鲜切花、咖啡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一,茶叶、甘蔗、肉类、蔬菜、马铃薯产量居全国前列,特色经济林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突破1亿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141元,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农业增加值增长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居于全国前列;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农产品出口额达22亿美元,成为全省第一大宗出口产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品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现代农业进一步推进。

记者:就目前来看,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李学林: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关于“重中之重”的要求,始终坚持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支持,坚持把农村作为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美丽家园来建设,坚持把农民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主体来尊重,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了崭新局面。但是,总体上看,云南农业小、散、弱、差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低,粗放式生产方式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增收难度大。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较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产业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产业类别散、商品类型雷同、产品加工链短、环境污染重、科技含量低等问题。我省的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仍然是经济发展中的最薄弱环节和“四化同步”的短腿,广大农村仍然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记者:要进一步加快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需要创新哪些思路,目前需突出的重点或难点问题是什么?

李学林:云南要进一步加快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从思路上看,必须立足高原地区基本情况,遵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坚持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向,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高原农业转型发展为主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农产品竞争力、实现高原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任务,以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加强生态产业链建设和强化科技创新为首要抓手,科学规划,完善设施,强化服务,创新机制,聚集资源,打造品牌,逐步形成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环境友好、资源利用合理、要素配置协调、功能多样化的高原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从今后一个时期来看,应该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部署和要求,在夯实基础、做强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立足农业多功能性,拓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空间。利用多样性的自然条件、生物资源及多民族文化等优势,融合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方面拓展,接二产联三产,促进云南高原农业从生产经济功能向生产、生态、社会、服务等多功能农业空间拓展,寻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二是坚持市场引导,着力构建外向型现代产业体系。顺应农业市场化、国家化发展趋势,加快构建外向型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实行农产品生产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着力培育现代经营主体,创新经营机制,推进企业化、组织化和产业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强化农业资源、环境及生态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三是创新发展模式,促进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创新经营模式,加快云南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要树立大农业的思想,坚持农、林、牧、渔业及现代服务业多业并举,构建新型农林复合型经营新模式;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与发展并举,促进环境友好型经营模式;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着力构建外向型高原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外向型农业模式;依靠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与引领,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走科技创新型农业模式。四是坚持理念创新,培育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业态。创新农业发展业态,提高农业与工业、信息、商贸及现代服务业的关联度,推进农业现代生产方式、现代流通方式与现代管理方式,采取订单农业、超市农业、连锁经营农业、网络农业、休闲农业、养生农业、农业旅游、农耕文化、会展农业、节庆农业等多种形式,促进新业态发展。五是坚持科技支撑引领,提高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效益。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力度,全力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云南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