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滇浙金融合作:国内第二只投贷基金落子云南
2013
08/19
11:36

昨日,滇浙金融合作产融对接峰会在昆明召开。这是第二届峰会,去年在浙江,今年这一届轮到了云南。

“较去年相比,今年浙商在云南的投资高出4、5个百分点,据不完全统计,浙商来云南投资的人数高达30万人。这不光是数字的问题,在数字的背后还掩盖着浙江企业家对云南的投资热情”,云南省金融办主任刘光溪如此总结这一峰会的作用与成果。

浙江与云南,一个民间资本充裕,一个资源丰富,这被视为两省深入合作的基础,优势互补。作为致力于搭建浙江资本入滇投资平台的云南省浙江商会,其会长张金炉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我目前的接触看,浙江资本目前最看重的就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和云南的医药、生物资源优势”。

亦因此,昨天的论坛专题分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投资”、“高原特色农业的信息化时代”,还有一个是“人民币向南——滇浙金融合作新时代”。

投贷基金助推人民币走出去

“2010年上海获批全国首支投贷基金,我当时想的是,上海靠的是海,就可以获得上百亿的基金,而我们直接面对的是广阔的东南亚、南亚市场,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获批。经过努力,人民银行正式将第二支基金赋予了我们云南省”。在昨日的“人民币向南——滇浙金融合作新时代”专题上,云南省金融办主任刘光溪透露。

另据记者了解,这一基金由云南云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得批文,且首期50亿元基金已募集10亿元。

一个更大的背景是,早在2010年,云南就获得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但回流机制难以实质解决,但是由于人民币在与云南毗邻的东南亚地区接受程度较高,因此云南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被认为具有重要优势。

记者此前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与云南接壤的地方采访时发现,人民币在这些地区被普遍使用。而投贷基金更是由于可以使用人民币作为本币投资,被视为将有力助推人民币走出去。

“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是人民币资本项目跨境使用的新形式,采用”母子基金“的形式。在境外成立子基金后,投贷基金可将境内募集的人民币资金调拨给境外子基金,开展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和海外贷款业务,而其境外的收益又可以人民币的形式汇回国内”,业内人士说。

获得批文的云南云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何绍说,这也意味着通过这个基金,投资者可以直接用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在海外进行投资和购置资产。而如果没有这个渠道的话,就只能使用国际通用货币——美元。在海外投资,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进行投资,如果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作为本币进行投资的话,投资者的风险要降低很多。

“浙江企业家”走出去“的很多,但是投资总体来说并不算很成功,究其原因的话,一方面是由于外汇管制,从监管部门对外汇审批手续过多而导致投资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在于企业”走出去“之后,在当地没有能够为企业提供系统的人民币金融服务有很大关系。而目前云南获得这支基金之后,浙商对外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又多了一条更加顺畅的金融渠道”,与会专家认为。

在昨日的高峰会上,云南经常被作为“后发地区”屡屡提及,但是此前一直滞后的金融体制改革,云南被一些与会者认为与全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刘光溪认为,今年7月5日金融“国十条”的颁布意味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序幕,当前的金融体制改革,无论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相对比较贫穷的西部地区来说,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云南把握这一机遇,抓好沿边对外开放、跨境结算方面,我们可能还会走在金融改革的前面。“我们获得了人民币投贷基金,也正是我们沿边对外开放改革的成果,对于云南金融、云南产业同时对于浙商投资海外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本报记者 范兴龙 马苗 见习

标准化云南特色农产品电商走出去的“第一步”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2013年滇浙金融合作产融对接峰会上,“高原特色农业的信息化时代”专题论坛环节也吸引着各方的目光。论坛的参与者对云南特色农产品电商如何走出 “第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探讨,多方指出,标准化是云南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走出去的“第一步”。

每年5至6月,昭通各地的市场摆放着味道鲜美的竹笋。这些竹笋只是简单地满足了当地市场,就算是昭通城里都很少能买到,更不要谈及省城昆明了。

“一样农产品连省城都卖不到,谈何走出云南呢?”在中通速递云南总经理肖坤满看来,“云南农产品只能依托电商平台,走集群化发展之路,靠规模效应来造势。”肖坤满指出,“光靠一家或少数的几家企业在电商平台上小打小闹,一方面是投入高,企业难以承担;另一方面是影响力有限,不能形成持久、强大的购买力。”

多方指出,标准化是云南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走出去的“第一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倩在现场抛出了一个疑惑:“在学会在淘宝平台上网购后,都会在页面上看到许多被推荐的产品,但从来没有见到云南特色农产品。”

包括云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龙江在内的论坛探讨参与者一致认为,眼下云南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走出去,尚不成气候,但要走出去,必须得依托电商。

中国农业网首席执行官吕一枝指出:“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必须得尽快建立农产品信息化,因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从来不缺销售渠道,只有利用好信息化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石斛,云南的特色农产品,在去年,每公斤的卖价在1000多,而今年,每公斤的卖价便只在300多。龙江指出:“这便是对市场需求信息把握不清,盲目扩种导致的后果。”

此外,农产品信息化也包含着农产品自身的价值信息。在云南省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缪雄的眼里,关于云南农产品发展有三句话:“农产品资源商品化,商品交易电子化,电子交易证券化,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农产品资源的‘标准化’。”

在论坛上,云南东南亚南亚经贸合作发展联合会执行主席王义明讲了个实例,云南一家蔬菜企业,菜苗是统一标准的,有机肥是具有自身专利的,蔬菜生长周期是限制了的。这样由具有严格控制标准生产出来的蔬菜,也便有了相应标准,市场往往供不应求。

缪雄说:“只有建立‘标准化’的农产品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这个标准可以是国家统一建立,也可以是地方政府、协会等建立的统一标准,打造品牌效应。”

缪雄指出,在云南也有农产品电商做得好的,像鲜花等,当然这和相应产品的附加值有着直接关系,以云南鲜花为例,其品质上乘,受市场青睐。“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在农产品交易的过程中注入证券化元素。通过证券化、资本化手段操作,放大农产品自身的价值,从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本报记者 黄超

资本仍是云南生物医药发展的掣肘

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力成,这个十年前就开始深耕云南生物医药产业(编者注:收购昆明制药)的浙商,昨日在滇浙金融合作产融对接峰会上道出了多年的思考。

“云南的生物制药产业有点像捧着金元宝要饭吃,在过去的十年中,政府虽然很重视,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与预期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云南生物制药企业中,大企业不多,中小企业很多,更多的时候是在无序竞争。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没有建立一种并购和联合机制,只充当提供原材料的角色,那最终只会墙里开花墙外香”,他说。

墙里开花墙外香,正是云南生物产业的另外一面景象。云南的石斛在本地的价格远远低于在江浙地区,这种好东西最终是外地人把价格做上去的,石斛的案例被与会者视为一个典型的案例。

“虽然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把产值与其他省份的相比,就会显得有点尴尬。”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孙学明说,云南生物医药产业落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这个产业的发展和打造,如果浙商能投资这个产业,会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孙学明的呼吁背后正是希望借助浙商的资本优势。

“云南的资源与开发实力不匹配,生物医药产业的集中度不是很高,云南大多数生物药业企业还基本处于种子期,或者说生长期,中间阶段的发展特别需要资金,而对于生物制药企业,通过银行渠道融资不是很适合,因此需要扩宽其他的融资渠道”,云南省金融办副主任张庆说。

  正如云南的特色生物制药产业文山三七。文山州生物资源开发和三七产业局局长王成标说,目前,文山州主要通过基地、协会、大户连贯的发展模式把三七打造成完整的产业链。而在发展三七产业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还是缺少资金,现在主要是以信贷和招商引资的方式来解决。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