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切换
新闻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用4年突破两个“千亿”
2013
05/25
09:56

经开区将通过实施“平台再造、开拓新区”战略,再造园区产业承载新平台,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过7年建设,出口加工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月20日举行的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提出,将通过实施园区发展“千百亿元工程”,打造包括昆明经开区在内的10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园区。目前,经开区已明确目标,到2014年,将确保实现全区销售收入超千亿;到2016年再上一个新台阶,力争实现出口加工区销售收入超千亿,全区销售收入超两千亿,实现“双超”目标。

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张宁表示:“经开区将深入实施‘产业提升、规模扩张’战略,全力打造‘双超’园区,使园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以上,创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园区。”

今后一段时期内,经开区将继续强化招商引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产业提升突破规模扩张瓶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在园区开发建设上,通过实施“集中建设、重点突破”战略,以信息产业基地为中心,以点带线促面,大幅提升开发区整体形象;实施“平台再造、开拓新区”战略,以新区拓展建设,再造园区产业承载新平台,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生态环境上,通过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达到国家级开发区先进水平,园区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建成运行,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不断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体制机制上,以创新推进发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优化行政组织体系,不断推进园区内部管理、市场管理、社会管理和托管街道管理改革,创建成为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示范园区。

重点

1

“一核·七园”撑起产业主动脉

作为云南省唯一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工业园区,昆明经开区在20年的发展中打下了扎实的工业基础。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经开区明确,将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机遇,围绕“提升、建设、再造、改造”发展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确保到2014年实现全区销售收入超千亿。

加速“一核·七园”新格局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和重要支撑。目前,经开区内已形成“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在打造“千亿园区”的过程中,经开区将通过构建以管委会管理服务中心为服务核心区,以牛街庄鸣泉为起步区、光电子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区、信息产业基地、王家营物流园、大冲工业园、清水黄土坡生物医药产业园7个专业园区为支撑的“一核·七园”空间发展格局,加速促进产业集聚、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方面,切实抓好老区改造。积极做好牛街庄鸣泉起步区的土地资源整合、产业转型升级,向老区改造要空间、要效益,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努力破解土地资源瓶颈,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此过程中,经开区将积极转变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坚持投资多元化格局,广泛吸纳凝聚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积极吸引和培育技术研发、科技孵化及配套服务项目,逐步实现老区功能的换代升级。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好城市重心东移的时机,积极探索经开区与现代新昆明融合发展的新道路,以推进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参与呈贡新城至新机场高速公路等重点市政项目建设,把信息产业基地打造成为园区区域发展的中心和商务核心区。积极对接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城市,依托昆明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的拓展延伸,加快促进现代物流业和临港服务业发展,全力打造王家营现代物流园。依托云南生物资源优势和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启动清水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形成规模。

培育多个百亿元产业

以园区建设为基础,在产业培育方面,经开区将努力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2011年底,经开区印发了《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按照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禁止类四大类划分产业。2012年4月前,经开区将根据该《目录》对现有的招商引资、税收扶持、外贸促进、科技奖励、名牌商标等优惠政策进行修订,分产业确定差别化政策,有侧重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依据该《目录》,经开区将集聚优势政策资源、优势项目资源和优势创新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强化光电子产业创新开发功能、孵化功能及产业化功能;加快形成以生物研发等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促进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在此过程中,通过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全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光电子产业、珠宝玉石产业、汽车销售及配套产业、保税物流及总部经济步入百亿元产业行列。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在打造百亿元产业的过程中,经开区强调,要将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2012年2月,昆明经开区依托“军民结合”产业正式获批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取得重要成果。

目前,在示范基地内已拥有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以自动化物流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北方夜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天达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以红外、夜视、太阳能光伏为主的光电子产业;以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云南航天工业总公司为龙头企业的节能装备产业。

以示范基地的建设为契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创建工作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做好“两化”融合、节能环保、安全生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示范基地为带动,加快全区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由大变强,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做出更大贡献。

重点

2

出口加工区条件已成熟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昆明出口加工区内区内路网基本形成,大部分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成,现代化标准厂房、产业楼宇拔地而起,具备了承载千亿销售规模产业发展的条件。

近日,经开区管委会印发了《打造千亿元园区工作方案》,其中指出,昆明出口加工区将主要引进和发展珠宝玉石加工销售、汽车整车销售及配件生产销售、保税物流及总部经济三大产业。未来4年,三大产业将分别达到400亿元、400亿元、200亿元的生产销售规模,形成销售超过千亿的产业规模。

目前全区累计投资超78亿

昆明出口加工区地处昆明主城、呈贡新城、空港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在开发前,这里是一片砖瓦窑废弃地,到2005年国务院批准于昆明经开区内设立昆明出口加工区时,这片丘陵地被赋予了全新的发展愿景。

在7年的开发建设中,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走在主干道顺通大道上,两边的现代化楼宇、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总长18.5公里的12条道路形成了畅通的区内路网,并将园区与光电子产业基地、牛街庄鸣泉起步区有效相连,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平台基础。加工区外,东三环、绕城高速、昆玉高速等高速公路以及规划中的轻轨4号线等城市干道,形成了加工区与外界相连的重要通道。

截至目前,昆明出口加工区已累计投资超过78亿元,完成建筑面积232万平方米。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谭翔浔介绍:“大部分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其中80%为生产性用房,20%为居住配套。生产性用房中,商业写字楼约形成100万平方米规模,主要承接总部经济项目,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云南100强企业;标准厂房约形成300万平方米规模,主要承接珠宝玉石加工销售、汽车零配件生产销售企业。”

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壮大

作为云南省唯一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昆明出口加工区享有“境内关外”的特殊优惠政策,原料可在此进行保税仓储、保税加工、保税展示、保税交易。原料、成品从保税仓库出口海外时无需缴纳出口环节税。这样的优惠政策,使得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产业具有了更强的竞争优势。

2011年12月,昆明出口加工区内“云南紫云青鸟国际珠宝加工贸易基地”正式启动保税加工第一刀,开启了云南玉石毛料在昆明出口加工区“保税”功能下的批量加工。众所周知,玉石原料交易具有一定的博彩性,原料的价值在未进入最后制作过程时都难以100%确定。在非保税状态下,原料“切垮”时,商人不仅要损失原料的价款,还要承担进口时所缴纳的税费。而在保税状态下,商人可以根据最后的真实价值进行分类报关和处理,从而大大降低原料交易的风险。

目前,昆明出口加工区内已引入适合发展保税加工交易的珠宝玉石及钻石加工、电子及信息产品制造、新材料、生物资源开发、光机电产品制造等企业。其中的珠宝玉石加工销售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已引入紫云青鸟、阿诗玛等重点项目,该产业将在未来4年内形成400亿元的销售规模。

未来瞄准国际化产业新城

除了珠宝玉石加工销售外,昆明出口加工区还将重点打造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配件生产及销售,保税物流及总部经济两大产业。目前,昆明出口加工区内已引入“骏信国际汽配城”等汽车配件生产及销售项目;“陆港国际物流”、“云港国际物流”、“云南领航物流”等保税物流企业;“国际财富中心”等总部经济承载平台。

接下来,经开区将配合珠宝玉石加工销售、汽车销售、汽车配件生产销售、保税物流及总部经济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并逐步完善产业配套。

围绕三大支柱产业,昆明出口加工区内目前已经规划形成了围网工业区、珠宝加工与展示区、国际汽车城、现代物流园区、总部经济区、现代外向型制造企业园区,以及国际居住区、配套商业区等。园区内还规划有小学、幼儿园、地铁车站、公交车场等公共配套设施,并将吸引服务企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投资。

谭翔浔表示,昆明出口加工区将以产业作支撑,最终形成集工业、现代物流、研发培训、商务会议、商业娱乐、文化教育、高尚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性国际化产业新城。

“产业进楼”探索集约化发展

走在昆明出口加工区,鳞次栉比的现代化楼宇让人产生了搞房地产的错觉。仔细了解才发现,这里的现代化楼宇多为生产性用房。昆明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局长陈郁锋介绍,这是“用地集约、产业集聚”指导思想下做出的发展对策。

昆明出口加工区总体规划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间,最大化地实现产业价值?昆明出口加工区规划建设了大量的多层标准厂房和商业写字楼,并确定了“产业进楼”的发展模式。珠宝玉石加工、汽车配件加工、电子及信息产品制造等加工业企业均进入标准厂房;总部经济类项目进入商业写字楼。

为鼓励企业进入标准厂房生产加工,经开区管委会2012年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如每年拿出2000万元,连续3年对入驻加工区片区的企业和商户给予一次性房屋装修补助。补助标准为每平方米20-100元,其中属世界500强企业按100元/平方米补助;中国500强及云南100强企业按50元/平方米补助。此外,还将对购买厂房、写字楼、商业用房的,给予投资者购买价格的3%作为补贴。

税收支持方面,2012年开始,经开区将对入驻加工区片区的企业和商户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形成的经开区地方财政收入部分,按50%扶持企业发展。对入驻加工区围网内的企业加工、生产的货物,凡属于直接出口和销售给网内企业的,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